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lvia

2006-09-25 20:55:22

《紫色》感悟


              《紫色》感悟

 

一、親情、樂觀、寬容

   整部影片從始至終都貫穿著親情的元素。影片一開始,無垠的稻田中只聽到來自兩個小女孩玩擊掌遊戲念兒歌的聲音,喜利和娜提的相親相愛從一而終。

   喜利和娜提的被迫分開註定她們彼此一生的等待,當亞博特將孱弱的娜提抱起,趕出他的家門的那一幕,任何人都不會不為之動容的,兩人聲嘶力竭地哭喊,她們像聯體嬰般緊緊擁抱被拆散,至親至純的姊妹情被渲染到及至。之前娜提教喜利認字,教喜利唸書的那段美好時光成為了她們童年乃至整個人生當中最無憂無慮的最快樂的時光了。

「我會一直寫信給你,除非我死了!」

    這樣的「生死」承諾,不像是從剛剛懂事的十歲孩子口中說出的話。娜提離喜利越走越遠,她依舊還玩著她們兒時的擊掌遊戲,但此刻的遊戲並非是真實意義上的遊戲了,其中的深遠的意義,觀眾到此刻應該是感受得很是清晰了。娜提就一直哭一直不捨地走,口中因為哭泣已變地含混不清的歌謠,成了她們兒時最後的記憶。三十多後的重逢的畫面不像當初被分開時的黃沙慢慢,更多的是溫暖的金色佈滿了整個畫面,還是那些稻田,還是那些向日葵,但已物盡人非,重逢的擁吻攙雜了太多其他的辛酸,悲喜交加,喜極而泣再好不過地證明了當時的情景。
 
   在喜利失去了娜提的那三十多年的生活中,導演沒有忘記娜提,他時不時地讓觀眾想起娜提的存在,不管她的生死狀態怎樣,他都讓我們為喜利揪著一顆未定的心。

    整個影片的高潮來自於歌女夏葛把亞博特私藏了多年娜提寄給喜利的信找出了那一瞬間,觀眾的心也更著一起激動了起來,而到此導演給給了我們很完滿的關於娜提寄給喜利的信去向何方的答案。謎底揭開了,電影的整個感情的高潮也在次得到了完全的釋放與宣洩。看著那一封封的信被順著日期一一排好,喜利多年來被壓抑的感情終於忍不住在此刻迸發了出來,接下來的日子裡,她不管做什麼都在看多年來這些遲到的來自於親妹妹的親筆書信。觀眾的疑問在這裡也得到了解答,「喜利沒收到娜提的信是為什麼?」娜提沒有遵守承諾?娜提死了?還了像大多數樂觀的觀眾們猜測的那樣:是亞博特把信藏了起來。因為他從來不讓喜利碰自己家的郵箱。此時快節奏的音樂響起,伴著喜利急切地翻信地動作,影片將故事主人公的畢生疑問推向了高潮。喜利購物的時候,做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都在看娜提的信,她像一個對文字如饑似渴人兒,隨時都在看在想像。根據娜提所寫的內容想像娜體那麼多年的經歷,她想把自己融如其中,感受娜提的感受,體會娜提的體味。我看到這裡有的是無盡的安慰和釋然,並且相信他們終有一天會再次相遇的,親情可以戰勝一切的不平等與偽善!

   喜利被帶到亞博特家時她看到的是混亂和無盡生活苦難和壓力,但自小養成的堅強的性格使她並未屈服,鏡頭一轉換使我們看到了一煥然一新的家,那個剛剛還一片狼籍的家被收拾的井井有條,物品已被擺放的相當整齊,我不得不佩服喜利的能幹。她以後的日子了是微笑著面對一切的苦難的。到中年的時候,我們從她臉上看到了漠然,與其說是她麻木了還不如說她是在一直地樂觀下去,那樣的生活不能避免給人帶來外表的侵蝕,但我依舊可以感受到喜利的樂觀向上。寬容最明顯的地方在片子的最後部份得以展現,喜利透過自己商店的櫥窗看站在窗外看對她施暴多年的亞博特時,眼中流露出的是憐憫和寬恕,她想看他第二眼的時候,他已了無蹤影,亞博特此時的內心或許懷著深深的自責和懺悔吧。

    喜利對以亞博特的情婦為名的夏葛的照顧更了顯示了她的寬容,為她做飯,幫她擦背,喜利是善良的。當她得知自己的丈夫是為了去見情人時,還依然必恭必敬地將丈夫遺漏的東西遞上的時候,我看到了些許的懦弱和安於現狀,但看到她是笑著把亞博特的襪子、領帶、紐扣等準備好遞上的時候,我看到了美麗的笑容,哦,原來她是寬容的。

    在末尾,夏葛給予父親深深的擁抱,父親把手最後也慢慢擁住了多年來他一直沒有原諒的女兒時他們彼此也互互相寬容了對方,幾十年的鬱結最後也冰釋前嫌,讓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親情的溫暖。畫面上的暖的調足以說明了各位的回歸,本位的回歸。

   索非亞對他丈夫在酒吧中充滿意味深長的對望,在喜利褲裝店的對話,也是對彼此誤解的化解的表現場景。

 

二、尊嚴、獨立、平等、被愛、信念、覺醒

 

    尊嚴是喜利、索非亞、夏葛、娜提和其他黑人身上都沒有消失,他們儘管貧窮,儘管受著種族歧視的制約,但影片中的沒個細微地方都沒有 忘記對他們表現的對獲取尊嚴的抗爭。索非亞不對白人說的:「不!」堅決而果敢,沒有一絲失去尊嚴的表現和作為黑人的白人所認為的「低人一等」。

    在有索非亞的那場家庭聚會的餐桌上的喜利的那番慷慨激昂的說辭,鼓舞了索非亞、鼓舞了在酒吧的那個女服務生,同時也鼓舞了我們。在此影片又一次到了高潮的地方。女性對男權的抗爭,對一直以來地位的不平等的呼聲在這裡一一呈現在了各位的眼線,喜利多年來積壓的憤憤不平和對命運的闡釋在小小的餐桌上得到盡情的發洩和釋放,而索非亞也因為被喜利一番發自肺腑的言論也開始放肆的大笑,笑走了七年牢獄之苦,笑走了對生活的無望,同時也看清了自己將來該走的路。接下來她對喜利慾殺亞博特行為的阻止,是她覺醒的最好證明。在這裡,喜利內心的靈魂在行動上也真正的覺醒了。還好。我在這裡慶幸,喜利聽從了理智,聽從了好友們的誠摯勸告,沒對亞博特下手。而這樣驚險的部份之前出現在了喜利第二次為亞博特刮鬍的場景,緊張的情節,加上夏葛的飛奔,再配上快節奏的音樂將喜利的殺機推向了白熱化地步,如果說此時的殺念是衝動的話那麼在餐桌上的殺念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不過,還好,喜利都沒下手。多年來的苦難並未將她的理智摧毀,是想與娜提的再相會的意念支持她,一直沒做出過激的行為。

    喜利也是渴望被愛的,她很珍惜與對她好的人的沒次相遇。而這樣的珍惜也使夏葛找到了一位陪伴其度過餘生的好友,她讓喜利穿上她火紅色的演出服,讓喜利走到鏡前,給喜利自信,讓喜利露出別人不以為然的微笑,這時給喜利的不僅僅是微笑的自信也是給喜利生活的自信和勇氣,喜利再樂觀,再勇敢,沒人支持她,她也是撐地很累的,夏葛給喜利來自與同性的吻是出於善意的,而喜利的回吻也表現了她對夏葛深深的喜愛和發自內心如同對娜提般親情的愛。看到這裡我沒有覺得她們的吻是突兀的,不清不楚的。影片中的紅色預示著喜利新的生命的開始,她有了除了娜提以外對她好,對她充滿善意的朋友了。

 

三、抗爭、制度、種族、女性、男權、罪

 

   抗爭從開始娜提被帶離就開始了,索非亞抗爭了,對白人的反對,和對他們不敬的回敬,對種族歧視的抗爭,似乎在索非亞身上抗爭在她七年牢獄生活後消失了,是消失了,在行為上消失了,但精神上依然存在,她知道他這樣一個種族歧視相當嚴重的國家裡,那樣鹵莽的抗爭只會之自己或同族人受傷,這並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在行為上她屈從了,她才剛剛見到日月思念的孩子後又不得不跟著才學會開車就出來亂炫耀的市長夫人回去了。制度在索非亞身上發揮到了極至,白人對黑人不平等、不公平的制度,黑人對白人不敬,白種人們馬上群起而攻之。

    在視覺方面很能體現男權的地方是,喜利怯聲怯地問亞博特娜提是否能住在他家的時候,鏡頭只顯出了兩個小女孩不安和膽怯的眼神,給亞博特的鏡頭只打了他的的下半身和一雙穿著靴子的大腳,視覺從下而上,顯出了男人的權威和極度不平等的權利。女性在此刻是凌弱的,微小的,不值一提的。

    因為罪,喜利的父親和她生下了兩個孩子,這就是人類的一個原罪;白人關押了無辜的索非亞,這也是他們的罪;亞博特一直在犯罪,他毆打喜利,當著喜利的面和情人親熱……

   整部影片呈現出了史詩般的波瀾壯闊。片子本身很長,表達的內涵生動渾厚,人物多,其之間的關係密切,還有點龐雜,給人有深層的啟示意義,給人類也有相當的啟示價值。反映的事件不僅僅是一喜利和妹妹的分別到重逢,更展示了更多的關於人類命運的問題。

    紫色在外國人的習俗中有著不一般的含義,而影片從開始的紫色化到結尾時的紫色花綜貫始終和正個畫面,美麗之餘也完全遵照了作者的初衷。

   Ps:這花也是我自己比較喜愛的花,在我的家鄉,我們叫她茴香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