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一月的雨

2006-10-05 18:36:35

【我最喜歡的十大外語片】之首【死亡詩社】(dead poet society)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青春的祭奠—死亡詩社

文:十一月的雨

在它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麼一部影片,影響我的一生。

青春,激情,理想,現實,光影交錯中散射的氣息竟然與我而今的心情如此的契合。那種迷惘,那種追尋,那種急切的想掘出活著的意義卻無毫無頭緒的焦躁。王朔在他的小說中形容這種心情為《動物兇猛》。也有哲人說:這就是成長。如果說這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的話,那麼在四處碰壁撞的頭破血流後突然發現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世界不過是自己的臆想,在現實的面前一切夢想都可以渺小的無關緊要的時候,我們該怎麼面對呢?

有人選擇沉默,在現實面前沉默,在夢想面前沉默。但沉默的代價可能是,至死之時你仍在心底里尋找:我活著到底為了什麼?就像一句話中形容的一樣:真正突圍而出的只是極少數,更多的人在經歷青春的悲憤和不安後酣然遲鈍。

有人學著解脫,在他們滿腹的激情遭遇到現實一次次無情的摧殘之後,他們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來祭奠自己夢想中的青春――死亡。
我沒有權利去指責前一種人生是怯懦,因為我很難分清是否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個。我更不能虛妄的批評後一種人生的魯莽,他們可能比我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熱愛生命,比我們任何一個人更接近生命的真諦,只是他們選擇用自己認為唯一完美的方式去接近完美,如果這種堅定可以稱作勇氣的話,我承認,他們的堅定讓我汗顏。

也許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在這兩種人生之間徘徊著,試圖逃離平庸,也避免墮入極端,總想選擇一個平衡的支點,在那個支點上,懸立的便是人生的真正的意義。但是,這個平衡點隱立在何處呢?

幸好,在我仍是飽含激情的年紀,《死亡詩社》給了我一個讓我醍醐灌頂的答覆,讓我在往後的人生里,能夠清醒的活著。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當那個氣度非凡的老師基丁第一次走入我們視線的時候,一種獨特的睿智,風趣,深刻和詩意的氣質既透過螢幕,讓我如沐春風。在他的第一節課上,他讓同學們記住了那個詞:卡佩迪恩。他讓同學們記住了一句話:seize the day。這,其實正是貫穿他全部精神的中心支點。同時他還詩意的囑咐同學們,要用惠特曼的詩句來稱呼他:「噢,船長,我的船長。」

我不禁會心一笑,生活的樂趣確實能從一些小小的細節窺得一二。

那種恬淡的風度讓我也看到了他的過去,他曾經激情蕩漾的青春,只有真正經歷過這些的人才能把人生參悟的如此透徹。換句話說,他現在也在充滿激情的活著,只是這種激情,早已歷煉成了一種難得的平靜,他用這種平靜的眼光審視著周圍的孩子們,看著他們在懵懂種的追求,在他們身上,他嗅到了自己當年的氣息。他所做的,是在引導,幫助他們及時找到青春的意義,幫助他們在迷惘中突圍,幫助他們抓住人生最精華時刻的每一天。

我甚至開始羨慕他們可以置身其中去享受那種春風化雨的感覺了。尼爾和托德,顯然也被基丁的生活激情所觸動了。雖然他們是不同性格的兩個人,但他們無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都期待著生命的真諦。

尼爾性格開朗,他對生活的熱情很快因為老師的熱情而點燃。他喜歡演戲,憧憬未來美好夢想的時候都會興奮的顫抖。忘不了他在爭取夢寐以求的到《仲夏夜之夢》的角色時欣喜若狂的表情,好像那個時刻全世界都是他的,沒有什麼不可征服。除了,他異常威嚴頑固的父親。是的,近乎專制的國王。所以當托德問起他:「那你怎麼跟你父親說呢,他知道的話會殺了你的!」他想極力迴避的最大問題也無法迴避了,極其沮喪的他黯然說道:我現在連劇本還沒看,你就不能讓我先在心裡過過癮。眼睜睜看著他臉上的狂喜和激情僵硬黯淡成沮喪和頹廢,夢想和現實碰撞的結果讓你目不忍視。其實他的父親是殘酷現實的一個化身,在尼爾的世界裡,即使曾經多麼美麗和強烈的衝動最後在父親的嚴酷的面容前面只能輕輕的支離破碎。

托德內向羞赧,他的世界很封閉,其實他的內心很豐富,在他小心翼翼的隱藏的內心深處,夢想在那裡閃著別樣的光芒。但他不敢把他拿出來,他害怕別人的評價,他沒有自信去展示自己。當我看到托德那種單純無辜而又矛盾掙扎的表情時候,心頭猛得一震。是不是當我們遇到似曾相識的感覺時都會有這樣的心靈的震顫呢?我從他身上看到了過去的自己,虛弱的內心讓我悸動,每次嘗試的釋放都會因為與期望的有的絲毫差池而不自覺的放棄,放棄後的失落會讓我更加否定自己的勇氣。那份渴望變的自然而又無法擺脫的緊張始終左右著我,我在其中痛苦的掙扎。

當托德聽到基丁老師的一席話後,他再平靜的外表也難掩他翻騰的內心。我知道他開始覺醒了,但他長久的性格仍然強烈的抵制著這些改變,所以,他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了「seize the day」,然後,又把他揉碎扔到了桶里。他在掙扎,我看的很清楚,因為我也會經常的掙扎,看著他的一舉一動就像再看自己,會不清晰嗎?但是,畢竟是多少年的性格和習慣,雖然會因為那一陣的波濤而掀起風浪,不久又恢復到了往日的沉靜。即使自己的內心其實知道,這種沉靜以久,會變成麻木。

基丁發現了這個封閉但卻豐富的小伙子,他知道讓他釋放自己才能激發出他潛在的激情。在課堂上,忐忑的托德站在講台上感到無所適從,『我不懂咆哮,我不會表達,站在這讓我覺得難堪,但老師為什麼讓我做這些』他的心裡在紛煩的跳出這些字眼。「說說你看到惠特曼的畫像時想到了什麼。閉上眼,不要思考,大聲說出第一個跳入你腦海的字眼…… 」基丁大聲的啟發他的靈感,鏡頭開始繞著他們兩個轉動,一圈一圈,托德的內心也在劇烈的晃動,當「他看起來像個牙齒流汗的瘋子」這樣平日看來荒誕不經的話語都脫口而出時,鏡頭突然定格,一種堅定已經從心底油然而生,自信的驚喜第一次籠罩在自己的臉上。我喜歡這樣的表情,因為它讓我欣慰:他正在逃脫自己的束縛,像我所期望的那樣,像現在的我一樣!

突然之間腦子裡冒出了王小波的一句話: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有一個詩意的世界。難道不是嗎?原來真理究其源頭都是殊路同歸,東西方文化在這個上面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我們的船長」帶領著同學們一個個站到桌子上俯視四圍,因為他告訴我們,換個角度看看世界,你會發現不同的東西。

「我們的船長」讓同學們在校園裡隨意四處行走,不要跟隨著別人的步伐,因為當你跟在別人的身後行走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順從是多麼的容易,而不受他人影響堅持自己的個性是多麼的困難。

    「我們的船長」讓同學們在運動場上咆哮著運動,因為運動時的激情才最接近生命的本質。

     世界就是這樣的,當一大幫孩子們正為青春而激動的時候,傳統的守舊勢力便會跳出來指責這是不務正業,這是顛覆制度。他們會像校長那樣板著面孔斜眼望著你,好像再說:年輕人,清醒一點,現實是不容你放縱的。

   曾經聽過「殘酷的青春」這個詞,現在漸漸明白,指的就是這個吧!

托德勇敢學會了面對,他了解到了活著的意義。

諾克斯最終追求到了自己最愛的女孩,他明白了生命的美妙。

尼爾的戲劇之夢在那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成功的上演,他的心跳都在隨著激情而瘋狂搏動,他也終於像老師說的那樣做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

但是,然後呢?

父親的拒絕,義正辭嚴的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尼爾的反抗,蒼白虛弱的把他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在他面對父親緩緩坐下的那一刻,我窺到了他眼中閃爍的淚光和――絕望!

我的腦中跳出的不祥的預感讓我自己覺得害怕,雖然我知道這是必然的結果,但是,它能不能夠不發生呢?

尼爾打開窗戶,戴著自己演戲時的荊棘王冠,赤裸著上身的他張開雙臂感受著自然之風的最後一次吹拂,他在最後感受生命的意義。這一刻的眼神堅定的告訴我:沒有了夢想的生活比死亡更讓人可怕!

槍聲響了,蘇格蘭風笛的聲音再此響起。不過這次沒有《勇敢的心》裡面的美妙悠揚。像死亡的回聲一樣沉悶冗長的讓人窒息。

死亡的陰影覆蓋了詩社的明快,殘酷的現實澆滅了青春的火焰!

這是怎樣一個世界!?

如果青春應該彭湃為什麼現實又會這樣殘忍的拒絕?

很長時間裡這個畫面伴隨著這個問題在我腦中盤旋。

其實,有些事情是無法迴避的,你也不能迴避。就好像你可以相信童話,但世界不會是童話。你可以選擇失落,也可以從此憤世嫉俗。但我敢保證,你不會開心的,因為你始終沒有參透生活的意義。得到真理就必須經受歷練,擁有快樂先必須體驗痛苦,這就是生活的代價。激情的背後也應該有一雙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

基丁老師被誣陷與尼爾的死有關,結果是:離開。

在他收拾好自己的行李,黯然的走出門口的時候。托德再也無法忍受了,他從來沒有如此堅定過。他不再顧忌任何人的阻止,毅然站到了桌子上:「噢,船長,我的船長!」大家陸續站到了桌子上:「噢,船長,我的船長!」這些聲音充滿了敬意,此起彼伏,任何反對和威脅聽起來都是那麼渺小和無力。

孩子們集體站到了桌子上,看著他們的船長。這是一次意味深長的對視,無數雙目光交錯著複雜的感激和不捨的深情。這是一個無聲的畫面,但卻是最令我震撼的情景,帶給我的,是前所未有的心靈的衝擊。

「謝謝孩子們,謝謝!」基丁老師微微顫動的嘴角,欣慰感動的目光已經說明了一切:在這裡,再也沒有什麼遺憾留下了,因為孩子們,早已經體會到了他所教的一切!

還好,孩子們在正當青春時遇見了基丁老師!

還好,我在追尋生命時遇見了《死亡詩社》!
                               2005.5.2

我的部落格:http://www.mtime.com/my/mxl11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