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歌詩慕

2006-10-07 06:59:03

《死亡詩社》V.S. 《蒙娜麗莎的微笑》


坦白說,《死亡詩社》與《蒙娜麗莎的微笑》還沒有相似到可以把《蒙》稱為「女版《死亡詩社》」的程度,但是,作為為數不多的探討教育題材的影片,不把這兩部片子在一起比較也是不可能的。這兩部片子都是在課堂上看的,個人認為《蒙》當然是部不錯的片子,但它帶來的影響卻難以與《死》相比。至少,我看了《死》之後鍥而不捨地滿世界去買它的DVD,看了《蒙》之後就沒有這樣的激情。

 先說《死亡詩社》,這部片子在北京「大學期間對自己影響最深遠的影片」評選中榮獲榜首。Robin 威廉斯在片中扮演一位反對傳統教育傳統模式的基汀老師,鼓勵學生撕去先賢的前言,拋棄權威的束縛,發展自己的興趣,尋找自己內心的聲音。他讓學生們明白,獲得開拓的視野與生活的激情要遠比機械地從書本獲得知識更為重要。當然,像大部份電影的套路一樣,主人公遭到了保守人士的阻撓和壓力。當渴望成為演員的尼爾發現自己無法放棄也無法實現夢想而自殺後,基汀老師被開除了。在他走之前,他欣慰的發現孩子們已經擁有了勇氣,擁有了尋找自己聲音的決心。

 整部片子節奏一直不溫不火,基汀老師的形像有高大的近乎十全十美的嫌疑,漂亮的小男生們演得很好,不時在恰倒好處的時候響起的蘇格蘭風笛更是將氣氛渲染的十足。輕輕巧巧地把觀眾引入導演下的套中,冷不防地感動起來。

 再說《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兩部片子劇情上的相似之處在於同樣維護正統的校園,同樣良好家庭出身的學生走同樣被安排好的道路,同樣另類的老師同樣啟迪學生走自己的道路。大嘴巴的茱莉亞 Roberts出演華生老師。從角色塑造上來說,華生並沒有煥發出非同尋常的光芒,相比基汀老師的高大完美,華生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有些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保守的新英格蘭,華生充滿自信而又含蓄的勇敢,對於生活和愛的追求,都使得她有了一定的魅力,但那種電影想要表現的潤物細無聲的人物光彩,在她的身上還遠遠不夠。

 有評論說《蒙》是一部女權主義的電影,其實不然,它探討的該是女性的定位問題。它沒有叫囂著讓女性從廚房走出來,而是通過主人公之口,溫和地表達了女性完全可以家庭與事業並重的看法。雖然片中的學生瓊放棄了耶魯大學法律專業的就讀機會而選擇了家庭,但她表達的觀點是很明確的。女權的含義是女性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自由選擇的權利是最珍貴的,而非選擇的內容。從這一點來說,《蒙》還是有些啟發的意義的,但相比《死亡詩社》來說,《蒙》的現實意義顯然無法達到成為指導觀眾思想的程度。

  除此之外,《蒙》還存在其他的不足。結構比較鬆散,敘事有些凌亂,在影片前半部份有很多場景似乎與情節沒有很大的關係,給人的感覺就是莫名其妙。比如華生帶著學生們看那幅巨大的什麼也看不出的藝術品,每個學生似乎都沉醉其中,我納悶了很長時間也無法明白這一段想說明什麼問題。而台詞的毫無新意也是該片的敗筆。我是看原聲的,片中有些台詞很有點小聰明,比如華生和貝蒂針鋒相對的部份,因為英語台詞句式的工整,聽上去很舒服。但很多本該成為點睛之筆的台詞卻流於平淡,成為淺薄而空洞的口號,無法讓人感受到激情迸發的高潮。

 當然,《蒙》所營造出來的懷舊氛圍還是很不錯。韋斯利校園的優雅景緻,輕柔流淌的音樂,還有女學生們鮮艷美麗的衣裙與精緻的妝容,然而電影缺乏更深入的挖掘,這也使得影片的時代意義只變成了話舊音樂和服飾的一次淺層次的展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