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與愛麗絲--Hana and Alice

花与爱丽丝/花与爱丽诗/

7.2 / 4,231人    135分鐘

導演: 岩井俊二
編劇: 岩井俊二
演員: 鈴木杏 蒼井優 郭智博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6-10-17 22:10:58

《花與愛麗絲》觀後


終於看到《花與愛麗絲》。感覺岩井俊二對於校園,有著一種異乎常人的眷戀。每隔一段時日,他的目光(攝影機)都要掃瞄一下這裡:《煙花》,《情書》,《四月物語》,《青春電幻物語》,如今輪到《花與愛麗絲》,都是他或溫柔或疼痛的一瞥。校園是他的繆司,是他的伊甸園他的桃花源,是他創作的源泉,也是侷限。

許是《青春電幻物語》的殘酷沉重的校園生活讓他壓抑,《花與愛麗絲》的岩井俊二以一種倒退的逃避的姿態又一頭栽進《煙花》《情書》《四月物語》那個溫馨甜美的世界去了:講來講去都是少男少女無傷大雅的豆芽夢,只是這一次他玩失憶的遊戲,較以往多了一絲波動的漣漪,不再一清見底。基調仍然沒有變:詩意的,空靈的世界,象早春清新的空氣,永遠令他安心。少男少女間微妙的情愫游移,向來是他的拿手好戲,加上筱田升的出色的攝影,唯美的構圖,他自作的溫情的音樂,有氣質的演員,《花與愛麗絲》繼續營造朦朦朧朧如詩似畫的浪漫情懷。

是的,浪漫感是他的一大賣點。對於這所謂的浪漫的情懷,中國的導演往往不能夠掌握得收放自如,不是太過於虛無縹渺,就是太過於著跡,總是拿捏不到要點。《細雪》結尾石坂浩二對雪獨飲那畫龍點晴的神來之筆,《阿嫻》中在橋堍風掠過阿嫻頸際的柔髮,她回眸三次,這都是市川昆對浪漫的妙到毫巔的抒發,中國導演很少有些妙手。岩井俊二要淺顯一些,他所有的校園青春片,包括最殘酷的《青春電幻物語》,其實都是浪漫情懷的示範:情感的表露既不流於傷感,也不沉溺於放縱,也不過份世故,葆有一份天真,總是有節制有分寸得恰到好處,如中國水墨山水畫,有許多的留白,留不盡餘韻。早前台灣電影《藍色大門》描寫青少年校園生活,難得有這種感覺,就很令人驚艷。

岩井俊二青春片的好,象董橋形容屠格涅夫的文字,乾乾淨淨:乾乾淨淨的世界,乾乾淨淨的世事,乾乾淨淨的人情。這種乾乾淨淨的感覺,可能是他留連忘返校園的原因。《花與愛麗絲》也乾淨得接近澄明:沙灘的漫步,路上的櫻吹雪,雨中的傘,潮濕的海濱,湖中的泛舟,均此中有人,呼之欲出,景語即情語,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在在令人想起《煙花》的泳池,《情書》天地間的飄雪,《四月物語》風中的武藏野,乾淨得素麗,恬淡卻又意趣盎然:故事人物就從這些地方生出,情感就由此寄託。岩井俊二的乾淨,還因為他故事中的男男女女,都有一種相同的品質:羞澀。我相信他自己也是這樣的人。所以他電影中的人物,因為羞澀,對世界對人對事的看法都不會去得太盡,總是保持一份距離,不會太過於執著與粘滯,很多時候是人淡如菊,如梅,如雪,如微風,與天地人間有份默契,意靜神閒。不粘滯,因而清爽;意靜神閒,便灑脫,不糾纏。這些,使電影乾乾淨淨。

《花與愛麗絲》感覺象宋詞和元曲中的小令,善於捕捉生活中一些幽微的時刻,描摹一些「人人意有所有筆下所無」的場景,一個奇妙的姿態,或一個獨特的眼神,這些彷彿小令中的某些感性的清辭麗句,增添了閱讀趣味,但全篇只堪一閱,不克迴環嘴嚼,且意境不免侷促,對世事人生有小的感嘆而無大的深刻領會,只是妙的小品,不是大的神品。論到當代日本電影導演中成就之大,他其實不如北野武,黑澤清,青山真治,阪本順治等人格局大,境界宏深,因為他太自戀,太追求一己品味,跳不出自己的園地對世界望多兩眼,這是他最大的侷限。

《花與愛麗絲》的選角,鈴木杏(花)的痴,蒼井優(愛麗絲)的純,都令人眼前一亮。片中蒼井優幾次以中國話「我愛你」表達情感,中國人看來會發出會心微笑: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用本國語言說「我愛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