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BJ單身日記:男人禍水--Bridget Jones: The Edge of Reason

BJ单身日记2:理性边缘/BJ单身日记:爱你不爱你/BJ单身日记:男人祸水

6 / 123,797人    108分鐘

導演: 比班基德朗
演員: 芮妮齊薇格 賈欣妲貝瑞特 吉姆布洛班特 柯林佛斯 休葛蘭 雪莉韓德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06-11-03 18:32:06

因為我單身,所以寫日記


   昨晚在不能上網的鬱悶中看了兩部一直在聽說又一直沒有看的電影,實際上是一部,因為電影名字都是《BJ單身日記》,只不過份了第一部和第二部而已。
   偶為什麼在幾十張盤中偏偏選中這兩張,原因是偶至今單身。在人口密集的中國和美女如雲的大學裡找不到另一半是很讓人沮喪的事。我比電影裡的主人公好一些,他們33歲,我22歲。不要說一切還年輕之類的話。一個人要是不懂得愛是什麼婚姻又是什麼的話,他到44歲也找不到真正的另一半。
   我覺得影片旨在鼓勵那些大齡青年們努力去尋找愛情,儘管在22、33、44、55、66、77、88、99歲。我相信很多單身一族又渴望愛情的人看了以後一定會茲茲感動中,並發誓從下一秒開始重新做人。因為女主人公是個胖子,生活很隨便,但有時候卻很有自己的原則和主見。她寫日子就是因為她要減肥戒菸戒酒重新做人。她遇到兩個男人,一個是帥氣但花心,一個是菁英卻古板。這是一部英國電影。所以結局是她死心塌地地跟那位律界菁英在一起。英國人還是很傳統保守的,當然會傾向菁英,然後讓那位花花公子始終如一的「壞」下去,以襯托那位古板男士的可愛。我在設想如果這是一部美國電影,那麼結局可能會很不同。BJ開始可能會喜歡古板的,後來會受不了改去喜歡花心的。因為美國人會追求很「純粹」的愛情,他們相信感覺和性,他們要追求欲的自由(當然在保守的國家會被叫做「欲的放縱」)。當BJ發現自己的社會地位與自己的男友很不相符時,在美國影片中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離開, 去追求「性」福。如果那是一部中國影片呢?「性」則是一件很粗糙的附屬物。在中國的電影鏡頭裡性會表現得很突兀狼狽,而在故事敘述中性則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東西。中國人談愛情的時候不談性,談婚姻的時候不談愛情。愛情與性在中國扯不上關係,而婚姻與愛情在中國人眼中好像二者互不相容更來得審美一點。所以如果是中國版的BJ單身日記則一定是女孩與花心的處在一種曖昧的性愛關係中,而與古板的性格和社會地位很難適應,最後女孩傷心欲絕,在一個下雨的街頭,三人互相打鬥衝突最後忽然和解然後say goodbye或者是三敗俱傷。比起外國的愛情劇的Happy Ending,中國的愛情故事多走悲劇路線。
    大家可能感覺我在解構愛情。確實,我不太相信愛情。或者更確切的說我總是懷疑會有這樣的一種感受。我覺得它可能是一種不確切的生活感受,但為何有這麼多人相信它,企盼它。但我確信有一種堅定的關係,在雙方互相了解和互相尊重並且社會屬性對等的狀況下可以產生的結合。用大家的話來說,我不相信愛情這樣的感覺——特別是一見鍾情,我覺得簡直不可思議,兩個人見一面就說愛上對方了——但我相信婚姻的可靠性。
    大家對我的看法當然持否定態度,大部份還是堅信有這樣的一種感覺並可以維持而且打破一切艱難險阻。無論是歷史上的還是現實中的人都堅信如此。他們說我只不過還沒有「等到」。我在想要是我等不到那會怎樣?有點宿命論。
    總之,「等」就一個字。幾時花垂簾,莫等空折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