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戰士終結者--Titus

圣诗复仇/泰特斯/提图斯

7.1 / 21,482人    162分鐘

導演: 茱莉泰摩
編劇: William Shakespeare 茱莉泰摩
演員: Osheen Jones Dario D'Ambrosi 安東尼霍普金斯 潔西卡蘭芝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v

2006-11-04 12:37:09

毀滅的種子,復仇的慾望


背景與影片
    影片改編自沙翁最不為人知的作品《Titus Andronicus》,同時也是又一部架空時間的另類版本。
    《Titus Andronicus》是莎士比亞最不出名也可能是最被低估的作品。
    它講述了古羅馬一個載譽歸來的老將軍Titus在戰場上失去了21個兒子的生命,為了祭奠亡靈他肢解並煮熟了敵國皇后Tamora的大兒子。由於Titus的女兒Lavinia拒絕了皇帝Saturninus的求婚,而使Tamora成為羅馬皇后。掌權後的Tamora與心懷鬼胎的情人Aaron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動。無盡的仇恨使兩個家族血流成河,最終無一生還。

    該部著作還融合了多種元素,充分預見了莎士比亞後續偉大作品的出現。如《King Lear》(父親背叛後裔),《Othello》(邪惡的摩爾族將軍Aaron),《Julius Caesar》(爭奪政治權利的鬥爭),《Hamlet》(Titus裝瘋)等等。莎士比亞之所以不朽,就是因為他為人類提出了永恆的問題。也正是這種永恆性使當代藝術家重新詮釋其作品成為可能。Julie Taymor,從事多方面藝術範疇包括歌劇,戲劇,音樂,電影,97年因為執導歌舞劇《獅子王》而成為首位獲得最佳音樂劇導演獎和服裝獎的女性。用她完全天馬行空的充滿藝術性的手法拍攝了《TITUS》,如角色的前後位置/走台路線,大聲的念白,舞蹈化的動作/造型……但最醒目的還是她一手打造的前衛風格。

    開頭,一個臉上套著牛皮紙袋的小男孩在雜亂的桌子上玩戰爭遊戲,他用刀子和模型飛機把桌上的電動玩具士兵攪得一團糟,伴以牛奶和番茄醬等等「佐料」,音效則是飛機大炮的轟鳴……突然一聲爆炸,小男孩痛哭著的臉出現在紙袋後面,一個穿著像sm服裝的彪形大漢把他虜到了古羅馬競技場……這個充滿解讀的開場之後,故事開始了。
   
    接下來的1個多小時中,我被處處可見的舞台劇場景吸引住了,「首先是裝置感極強的佈景、道具。影片大部份攝製於義大利的海德林別墅和30年代的墨索里尼總統府,並混雜著人工搭建的古羅馬圓柱形建築。由於這些佈景均刻意放置在獨處的空間中,從而缺少了與周圍環境的對比和互動,因此打破了觀眾長期形成的視覺預期,顯得突兀,陌生,富有放大後的表現力(想想你在電視機前看戲劇的感受)。為了增強荒誕感(服從於形式狂歡的要求),影片中的道具魚龍混雜,充斥著現代物品。如摩托車隊,槍械,街機,隨身聽,撞球桌,電話線,百事可樂,麥克風……還有一些帶有明顯的象徵性,如王室水池中女性裸體造型的充氣船,與《發條橙》中酒館裡的座椅有異曲同工之妙。片中的道具還嚴格遵循著戲劇原則——「掛在牆上的劍一定會被取下來」。即物盡其用,沒有多餘的擺設(如前述的充氣船在後來被箭射穿,引發宮廷騷亂等等)。甚至連群眾演員都寥寥無幾(預算有限?)。但環境被抽離之後使影片顯得過於乾淨,釜鑿痕跡明顯,人物成了唯一的視覺中心,可以肯定這是導演的意圖。

     其次是時空錯亂的混合服裝。如:軍隊身著古羅馬盔甲(帶有兵馬俑風格),Titus是一身參議院的寬外袍,Tamora穿戴著中世紀服裝和王冠,衛兵套的是伊莉莎白時期的軍裝,還有Saturninus酷似希特勒的打扮,Tamora兩個兒子的嬉皮/朋克造型……實際上,張冠李戴的情況在沙翁戲劇中時有發生,比如在《Julius Caesar》中,他形容古羅馬人"帶著帽子,身披斗蓬"。如果再廣泛考察,我們會發現這種模糊歷史時期的設定是貫穿於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藝術作品的特徵。 因此片中的大雜燴只不過是誇張的藝術處理,並非無厘頭的譁眾取寵。(ps,2000年的奧斯卡給了本片最佳服裝設計的提名。)」


主線人物

TITUS(Antony Hopkins)
Titus從戰場上得勝歸來,得到榮譽的同時想到自己21個兒子的戰死,突然不勝悲涼,但此時的他,心中還是充滿了對國家熱愛和崇敬,包括他用「勝利的手」向Lavinia祈福時、親手把剩下的四子其一殺掉時。在他選擇了讓大王子繼位後,災難接連而來。影片的主題表現得很明顯,「為了忠誠的背叛」,又是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悲劇發生後,老淚流乾的Titus只能揮起復仇的屠刀,還Tamora一個更為血腥的結局。。。Antony在《沉默的羔羊》中扮演的Hanibal是個讓人做噩夢的角色,在此片中雖然還有點H的影子,但是在表現Titus複雜的心理時,很是得力。念起沙翁的文藝台詞時也是有板有眼的嘿嘿嘿。

Tamora(傑西卡 Lange)
復仇從這裡開始。從那個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母親,變成放蕩兇狠的復仇女神,不得不說,這是戰爭帶來的悲劇。在片中她的衣服都好有特色~還有她的妝容,恩,華麗但不復雜。最記得是她在森林裡的那場戲,與Aaron私會,被Lavinia兩人碰到並羞辱了一番後,她的兒子趕來了,緊接著她爆發出尖厲的嚎叫,一臉報復的快感湧現臉上。然後像貓吃耗子之前一樣,母子3人戲耍起了他們。那種邪惡的本性暴露無疑。

Young Lucius(Osheen 瓊斯)
這個從頭到尾貫穿影片的小男孩, 也許是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者,見證著種種嗜血的謀殺,然後,作為未來的化身,將毀滅的復仇的種子潛藏。


震撼的場景

表現Lavinia被強暴,導演用事後回憶的方式代替了那場不堪回首的災難的直接、露骨的描畫:關注的不是這一事件本身,而是當事人遭受的心理蹂躪和精神恐怖。可以說這是相當正確的處理:暴力的可怕不在其瞬時性,而在其延時性——那種蒙難後的長久折磨。同時,這段特效也相當震撼。畫面採取對稱結構,中間是雙手抱胸的近靜態站立的Lavinia,絕望,痛苦,無助;左右兩邊分別是Chiron和Demetrius如狼似虎的撲向Lavinia,猙獰,兇惡,變態,且不時有虎豹咆哮的特寫插入,更顯恐怖。


美麗的台詞

保佑我啊!大地,
我會以比雨水更豐沛的滋潤回報你,
我的老淚會無休無止地灌溉你,
比四月的春雨更豐足,
就算到了夏季的乾旱我也不會停,
到了冬天,我溫暖的淚水更會融掉冰雪,
讓你的臉頰永保春意。
只要你不要去喝我兒子的血。

當上天在哭泣時,大地上可是會洪水氾濫的啊;
當狂風捲起時,大海不波濤洶湧,將海面上一切都捲走。
難道這些背後都有道理可循嗎
我就像大海,
當我女兒一嘆息,我就波濤洶湧;
她就像流淚的蒼天,我就像大地--
當她嘆息,我就天搖地動;
當她一流淚,我的土地就整個被淹沒。
我無法承受她的憂傷啊,得將它們傾吐出來。
就饒了我吧…弱者無法面對悲痛時都是這樣的…他們也都是口出惡言的……


靈動的音樂

我找不到確切的形容詞形容片中運用的scenic music,只能說,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輔助手段,在片中卻沒有和劇情完全融合,也許需要大家去各自品味。我最喜歡Tamora的小兒子在聽著音樂跳舞的那段~呵呵。還有結尾,餐桌上擺著熱騰騰的人肉pie,合著義大利的歌劇……
雖然這不是現實,但是片中諸多血腥場景和內容還是讓我反胃了一下下,主要是因為不知道劇情會這樣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