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ollowskin

2006-11-08 02:22:58

death note


中文譯名《死亡筆記》,我最近在看,上網一搜,原來這部漫畫現在很風靡。很久都沒有看日本漫畫了,不是不喜歡看,只是不知道該選擇哪部。原來的EVA我就相當的喜歡,裡面講很多哲學道理,有很多反思。日本的很多漫畫都是如此,通過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去創造一些矛盾凸顯的社會,以此來將現實的種種戲虐一番,把平日隱藏起來的人性中的惡,全部都表現出來。
  這部漫畫拋棄傳統的英雄主義,把每個人都置於一種內心強烈的矛盾之中,使自己慢慢的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然後最後的悲劇結局。所以這部作品首先就帶有悲觀主義的色彩,主人公本身所做的這件事情就值得討論。
  主人公無意中得到的「死亡筆記」可以隨意的殺人,「死亡筆記」只是個像徵,也就是說如果某個人得到如此的一種力量,它應該怎麼辦。主人公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本身是一個優秀的法學專業的學生,但是他在面對現即時發現,自己再如何努力的學習,他也無法讓應該遭受懲罰的人都得到應有的懲罰。這個時候他猶豫了,也就是說通過人類的理性可以使人類進入一種理想的狀態,達到一個理想的社會,這樣的努力似乎很難實現,他開始懷疑這種理性說法的正確性,並且陷入徬徨與痛苦。但是這個時候他得到了一種神性的力量,也可以說成是一種非理性的,感性的力量。他想通過此種力量去建立人類理想的社會。這種方法就是通過他所能夠知道的資訊殺死罪可致死的罪犯,以此產生一種威懾力,使犯罪率下降,最終使人們相信有神的存在。
  這件事情的對與錯是值得深思的,因為在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中,肯定要觸犯到「理性」的一群人,而「理性」的那群人本身並沒有什麼錯,只是無法容忍幾千年來的文明社會被一種神性所控制,而這也肯定是一個人幹的。這一方的代表就是另一個主人公「L」。
  從他試圖殺死「L」的一瞬間,這件事惡的一面就清晰的浮出水面,就無法認為神性這一方的正確性,因為為達目的而損害了本身並無任何過錯的人,這本身又有什麼意義呢,他本身就是在犯罪,如此下去他所幹的事情正是自己所摒棄的東西,遲早有一天又會被人們反對,那麼這又何必呢。但是如果沒有犧牲,那這件事情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有神性參與人類世界的事情就使這個事情失去了平衡性,使它成為一種急功近利的東西。
  主人公終究還是孩子,他哪來的那麼多理性的思考,也許他思考過了,但是唯有試一試,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這一方周旋,看最終會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結果。後來他的女朋友也成為了他理想道路上的一塊墊腳石,他徹底的放棄人類中善的一面,以一種表面看上去善的行為變成了惡。
  其實我為此有些苦惱,因為這本身是對立的,所以就不可能為達到某個目的而不觸犯任何一方,一旦觸犯了任何一方,這件事情就值得懷疑。在此事件中,感性的一方越來越感性甚至開始失去理智,導致了最後的悲劇結局。這個矛盾也許永遠都找不到一種解決的方法,難道真的要以傷害一方作為手段才能達到此目的嗎?學者們永遠都在認為理性是可以幫助人類建立理想社會的,但是人類具備這種理性只是理論上的,人類永遠消磨不掉的是他的動物性,兩種性質的對立,也最終叫人類永遠只能生活在一種痛苦之中。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