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自殺俱樂部--Suicide Club

自杀俱乐部/自杀Circle(港)/循环自杀

6.5 / 22,342人    99分鐘

導演: 園子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菸斗 阿摺

2006-11-17 10:31:48

假如我從那跳下去——《Suicide Circle》


毫不否認,我如我當時在那天台上,和那群充滿青春活力的中學生們一起吃午飯,分享著生活的態度,然後有人站到天台邊緣,高呼著要死去,然後其他人鼓譟起來,又有人站到那人旁邊,拉著手要一起去死,接著其他學生一個個站了過去,高呼著自殺會的成立,然後身體前傾,我以為,那墮下的身體,其中一具,大概會是我的。

本來以為沒有機會看到園子溫多年前的作品《Suicide Circle》,偶然機會下卻看了。其中一幕,便是一群學生在天台上討論著連日來的自殺新聞,說著說著,突然要成立自殺會,然後攜手從天台上跳下,完成創會的壯舉。後來,我便說,如果我在當場,可能也會被煽動起來,要走上前去一起死。

影片最可怕的,是那種很生活化很平常的場景中,說著很日常的話,聊著日常聊的話題,然後,就像同學間起鬨著要做什麼小開心的舉動,便帶著興奮的心情一起參與了。

煽動,最可怕的就是這種,那種柔弱如絲的力度,卻偏偏讓你不在意的時候,早已被誘惑了。

比較起來,其他種種血腥場面,或是如何暴力的,都已不足道了。

但嗜血的,或許仍會集體跳樓、跳軌、切手、割頸、微波爐爆頭等感到興奮,影片心寒的,卻是一邊笑著打招呼說再見,一句「那我先走了」,一邊卻推開窗戶跳了下去。

什麼是生命?生存的目的是什麼?社會的敗壞,家庭的崩潰,未成年人對成年人及整個制度的不信任,影片說的,很多日本電影也說過了,卻沒有此片的力度,也許,正是因為此片既剛且柔的態度,一方面以血腥暴力來呈現這個客觀狀態,一方面卻以最日常的生活來呈現人們的心理,或表或裡,在在都比其他電影更具力度。

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使影片更不容易通過電檢一關。據影碟發行所說,電檢處要求刪去數個重要場面,以作品論,若刪掉了,這齣戲不看也罷,然而若不刪去,這樣的電影流到市面上,以那麼具煽動力的場景,遇上一兩個心志不堅,或處於邊緣的觀眾,豈不幫助了對方自行了結?是否又會負上如此的社會責任呢?我不知道,只知道最是血腥最是暴力時,影片總以輕鬆愉快的音樂配襯。

音樂是很好聽的,可是仔細一聽歌詞,那幾個紥紥跳的少女組合,唱著的是「快樂的道別」,豈不也是在鼓勵著自殺的訊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