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心靈偵探社--I Heart Huckabees

我爱哈克比/恋爱连锁店/笑看人生

6.5 / 66,262人    107分鐘

導演: 大衛歐羅素
編劇: 大衛歐羅素 傑夫貝納
演員: 傑森薛茲曼 伊莎貝雨蓓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李翼

2006-11-18 17:22:42

我愛哈克比的解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愛哈克比〉是編劇兼導演大衛·拉塞爾個人自編自導的第四部作品,像宣傳語一樣,這部喜劇電影講述的就是——它想要講述的事情。這是一個關於人生的探討的複雜問題,它的核心帶著存在主義的哲學意味,雖然看上去好像晦澀難懂,但如果你細細回味一下,似乎還是能找到其中便於理解的蛛絲馬跡的。

影片中的哈克比在現實中,真的是一家非常有名的超級連鎖百貨店。這家創立於1964年的老店的第53家分店在去年成立,這讓它的銷售網路跨越整個國家。在銷售的同時,這家店也相當注意關於社區建設,家庭關係,兒童教育,環境保護等社會公益事業。每年,哈克比都會花費超過4000萬美元用於慈善事業,聯合各種協會成立公益基金,同時組織有效地回收了700噸廢紙,並且在山火和自然流失林地栽種了超過1萬4千棵樹苗,這些都是哈克比在2004年的環境保護主題活動的一部份。

而人物的設置中有艾伯特,布萊德,湯米等,而這三人又同時圍繞著一個名為空地聯盟的環保組織,而其中身為消防員的湯米更自認為是一個哲學智者,而其中最為突出的觀點應該是對於已開發國家過度開發能源,而對於貧困國家的傷害,這個觀點清晰的表現在,他和艾伯特在收養蘇丹難民的家中的那一場論戰。本來收養家庭認為自己做了一件善事,但湯米卻認為造成那些國家貧困和動亂的元兇,正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即使思路就進行到這裡,我聯繫導演大衛拉塞爾的《奪金三王》,再加上對於存在主義的理解,(存在主義一詞的拉丁文existentia,意為存在、生存、實存。存在主義哲學論述的不是抽象的意識、概念、本質的傳統哲學,而是注重存在,注重人生。但也不是指人的現實存在,而是指精神的存在,把那種人的心理意識,往往是焦慮、絕望、恐懼等低覺的,病態的心理意識,同社會存在與個人的現實存在對立起來,把它當作唯一的真實的存在。)我腦海中突然有這樣一個概念,本片在存在主義的掩藏下,表達的是美國民眾在911事件,攻佔伊拉克,進行全球反恐背景下的觀念衝突和複雜情感。

而如果依照這樣的思路,傑斐斯夫婦在解決生活心理危機的外衣掩護下的怪誕舉動,和那些飄渺,理還亂的相互聯繫的治療觀點,就有了一個很好的解釋,其實這應該是在隱射911後,布希政府在反恐的旗號下,對於公民權利的侵害,當然,正如影片中那三人都是自願卻尋求傑斐斯夫婦的幫助一樣,在現實中,以911事件為信號,接下來的一系列政府行為,可能也算是順理成章的,或者說是民眾在當時情況下的唯一選擇。但是正如影片中湯米的偏執和婚姻問題,布萊德的危機感和艾伯特的迷惘,無助,也正對應著現實中,特別是如同布萊德的習慣性玩笑,撒謊一樣,布希政府在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理由和證據上的疑點重重,再結合傑斐斯夫婦的無孔不入,隨意躍入汽車,進入私人住宅,甚至是監聽,翻垃圾箱,更是讓美國人對於生活完全喪失了安全感,這也同樣反映在布萊德和道恩愛情的脆弱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凱薩琳,這個法國女人,她的象徵意義應該也是明顯的。那這樣的思路下,她與艾伯特和泥式的雲雨交歡,似乎就比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表現出一種法國式的散漫和激情,要做愛,不要作戰。而她的出現,又導致了艾伯特與湯米之間的疏遠和背離,也代表著民眾之間觀念的對立。

當然,影片中的隱喻應該是全方位的,而特別是對於三個男人之間既對抗又溶合的象徵意義,以我現在的環境,不太可能找到足夠多的反映社會思潮的新聞資訊與之對應,而布希政府政策對於國民權利的侵害,相信由於反恐體系對於提高中國在東亞的地位,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所以國內也並無過多的提及,那法國在此次戰爭中的立場,其背後的深刻含義,由於外交辭令的粉飾和新聞系統的過濾,我實在無從得知。不過,即使因為有著主客觀(地頭蛇)的種種原因,無法給出證據確鑿的完備解釋,但相信以上分析還能算是理解本片的一個較好的視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