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s

破浪/破浪而出/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

7.8 / 71,624人    159分鐘 | USA:153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尚馬克巴爾 艾蜜莉華森 卡琳卡特莉吉 史戴倫史柯斯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06-11-20 01:43:58

生活中的悲劇,悲劇中的信仰


    當我看一部拉斯.馮.提爾的電影時,就心理的預期來講,跟看一部恐怖片的心理預期相似,看恐怖片是準備被嚇著,看拉氏的電影是準備被震住,不是那種強烈的震撼,卻足以讓你待在坐位上發一會呆,或者看完電影后半天在心裡尋思「怎麼會這樣?!」。
    提起拉氏的電影,很多人恐怕首先想起的是那部讓人看了叫好,卻又因看後心理憋悶還不願意看第二遍的《黑暗中的舞者》。在我看來,早於《黑暗中的舞者》拍攝的《破浪而出》也有這種感覺,甚至兩部影片有很多相似之處,可謂一脈相承。同《黑》片一樣,《破浪而出》中,導演設計了一個如同黑暗中起舞的塞爾瑪一樣的角色――貝絲,她同樣是個平凡的女人,同樣有些「毛病」,同樣卻有著自己的精神寄託,同樣的她也富於犧牲精神,同樣的她也在不經意間,毫無察覺的邁入悲劇的結局。
    悲劇往往需要一個幸福,熱鬧的鋪墊,拉氏在這裡用的是一場愛情和一場熱熱鬧鬧的婚禮,這讓人想起了電影《獵鹿人》,同樣以一場象徵著幸福的盛大婚禮開場。貝絲的婚禮並不盛大,卻很熱鬧,她與外鄉人簡相愛結合,在幸福中她不住的傻笑。但是,在這場幸福的婚禮中,導演已經埋下了日後劇情轉折的伏筆,影片一開始就表明貝絲生活的環境是一個保守的小鎮,那裡的人們對宗教非常虔誠,神職人員和鄉紳似的德高望眾人士掌握著話語權。而貝絲的愛情是不被認可的,她的婚姻也是不被祝福的,所以在她的婚禮上可以看出一種壓抑的怪異氣氛。事實上,婚姻往往是人生的一次轉折,而我們往往祝福進入這場轉折的人生大戲的兩人幸福,希望他們轉向生活更加美好的一面,而無論是現實還是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都有太多的例子說明婚姻,特別是在一種壓抑氣氛中開始的婚姻往往將生活引向一團糟的局面,導演接下來就逐層遞進式的開始了貝絲生命的轉折。
    首先在貝絲和簡一次次狂亂的性愛和幸福的對視後,簡要長期離家前往海上油井工作,對新婚夫婦來講,有什麼比分離更糟糕的事?而在分離時,貝絲一再的歇斯底裡的表現又揭示了她精神上的問題,在愛情中有個脆弱的歇斯底裡的角色,這樣的愛情還能令人覺得穩定?何況這也是貝絲後來更「荒唐」舉動的鋪墊。接著,貝絲祈禱丈夫歸來,多麼痴情的舉動,她向神的祈禱也確實換來了丈夫的回歸,可是確是工傷事故後癱瘓的丈夫。接下來貝絲的丈夫做出了奇怪的舉動,他讓貝絲去和其他男人做愛,然後回來講給他聽,他告訴貝絲,如果她不這樣做,他就會死掉。換了其他人或許不會當真,可是貝絲,這個有些神經質的女人當真了,而簡顯然也是來真的,而非考驗貝絲,於是一出「鬧劇」上演了,是的,最初劇中的其他人物,還有螢幕前的我都認為這是「變態」的簡和貝絲一起上演的一出荒唐的鬧劇,用劇中的醫生責問貝絲的話就是,簡這個「變態」讓貝絲「跟全世界做愛」。
    貝絲有她的精神世界,她常常祈禱又模仿神的聲音與自己對話,她對小鎮長老宣示的神產生懷疑,她只相信自己心中的神。所以,貝絲的信仰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苦難,這卻是她避難的寄託和勇敢的前進的動力。於是,她打扮成妓女的模樣與陌生人做愛,她無視簡不穩定的病情,總是將簡一時的病情向好當作她與陌生人做愛帶來的奇蹟。於是,她希望簡好的更快,她需要更大的奇蹟,她不顧危險來到了那艘輪船,面對兇殘的船主和水手,她曾經害怕,但是終於為了愛人走入險地。最後,當垂死的她發現簡的病情並沒有好轉時,她不得不承認她錯了,她向現實低頭了,她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可憐的死去。而最大的奇蹟和最大的悲劇也這樣發生了,簡真的就此好轉,不但逃離死神,而且重新站立,而這時的貝絲已經帶著絕望離開,當她在最後放棄了信仰,未能見到奇蹟的發生時,這無疑是她莫大的悲劇。
    和《黑暗中的舞者》一樣,導演並沒有導演一場撕心裂肺或是慘不忍睹的悲劇,而是靜靜的推動這個過程。拍攝上依然以一種紀實片般的手法拍攝,所以鏡頭很寫實,但是沒有後來《黑》片那麼強的晃動感。而同樣的,本片沒有那種絕對的惡人出現,沒有讓我們在悲傷之餘可以發洩憤怒和不滿的對象,如貝絲看上去冷酷的母親,在最後也傷心不已,讓我不忍心再責難她;而由於沒有赤裸裸的展示船上水手最後對貝絲的暴行,所以也無法讓我展開對他們的憎恨;還有那些保守的長老,教士們也是顯得迂腐、冷漠但很難令我憎恨。而貝絲事實上又一直受到不少好心人的照料,使得這齣悲劇的上演顯得順其自然而又讓人無法相信,在拉斯.馮.提爾的電影中似乎總是在向我們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殺機」,那些冷漠的人心,那些狹隘的觀念,那些不起眼的小惡都又可能逐步導致令人遺憾的結果。拉斯.馮.提爾通過電影拷問著觀眾的良心,讓人反思平靜生活中可能的罪惡的因子,也難怪《破浪而出》和他的《白痴》、《黑暗中的舞者》並稱為「良心三部曲」。
    拉斯.馮.提爾同樣一再揭示的一個主題還有「信仰」,所以,他的片子雖然顯得很黑暗,卻又時刻閃現信仰帶來的希望。貝絲對愛情有著虔誠的信仰,正因為如此,為了愛,這個柔弱的女子願意不顧危險,為愛人的生存努力。所以,在片子的末尾,劇中人理解了她的所作所為,理解了一個女人真誠的信仰,而相信觀眾也理解了她,理解了這個虔誠少女的單純信念。在片子的最後,導演獻上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結局,簡將貝絲的屍體偷出,將她的屍體沉入海中,而第二天,簡和工友們聽到了悠遠的鐘聲,抬起頭,他們發現那是天堂的鐘在搖擺,貝絲終於破浪而出去敲響了天堂的鐘,劃破天際,讓人微笑。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244216.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