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因父之名/以父之名/以父亲的名义

8.1 / 186,983人    133分鐘

導演: 吉姆謝利登
編劇: 泰瑞喬治
演員: Alison Crosbie 丹尼爾戴路易斯 Philip King 艾瑪湯普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ubb

2006-12-05 05:42:07

IRA和其他


    去年底某夜看完《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在《You made me the thief of your heart》鋼琴聲響起時眼淚如約而至。別的感人的地方我就不重複了,查了些資料,覺得補充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對於理解劇情有好處。

    IRA,愛爾蘭共和軍,雖然這一名稱早在19世紀就已經出現,但片中的IRA主要指1972年成立的Provisional Irish Republican Army(愛爾蘭共和軍臨時派,和宣佈信仰馬克思主義、放棄武裝鬥爭的正統派相區別)。這一準軍事組織的成立最初是為了保護北愛爾蘭地區的羅馬天主教少數派的起居安全,因為1969年到1972年該地區因政治宗教等各種因素陷入了無政府狀態。另外,愛爾蘭島南北分裂是20世紀20年代的事情,在此之前都由英國(不列顛)佔領(可溯源至16世紀英王亨利八世),尋求獨立的運動從未停止(克倫威爾的一大「政績」就是平定愛爾蘭叛亂)。
    早在1939年,愛爾蘭共和軍就開始從事主要是針對軍事目標的無警告爆炸活動,同時也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直至90年代中期。1997年IRA宣佈停火,並於2005年9月完成繳械,並承諾不再使用武力作為謀求愛爾蘭獨立的手段。
    愛爾蘭(北愛爾蘭)問題的深層原因是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的對立,和當今伊斯蘭教徒的恐怖活動一樣,出於信仰的鬥爭是全民的。片首貝爾法斯特街區上的衝突就清楚地表明,平民和軍事人員是一體的,甚至相互熟識。之所以Conlon一家從老到小都受到不公正的宣判,也不完全是司法腐敗,片中穿插了Guildford爆炸案真正的實施過程,特意露臉的做炸彈的人實際上的確年齡不大,而且很可能是一家人。

    Internment without trial,對恐怖份子可實行七天無需審訊的拘留。這是北愛爾蘭自治政府和英國政府共同簽署的法令,實際上片中Gerry的災難和這一法令的實施有很大關係,如果不是刑訊逼供,Gerry也不會被迫認罪。影片既反對愛爾蘭共和軍使用武力(年輕的Gerard並不忌諱使用暴力,但最終被他爸轉變了),也反對因「懲治恐怖份子需要」而侵犯人權。這與911之後西方媒體的主流聲音是一致的,雖然,兩方面的「業內人士」可能都會覺得這樣不現實。

    片中真正的IRA Joe McAndrew讓我無法不聯想到小學課文中學過的那些中共地下工作者,特別是他用獄中「牢頭」Smalls的家人生命安全威脅Smalls的辦法。之所以他在獄中能如此自由,雖然也可解釋為司法進步,但恐怕影片也在傳達另一種資訊。張國燾在他的回憶錄中多次強調中共的優勢在於「幹部」和「組織」,我們所在的環境已經讓我對此難以理解。片中對Joe的描寫不含褒貶。
    
    片末出現的示威者打出的「Free The Four」的旗號以及提到的專有名詞Guildford Four,正如片尾交代各人結局時所說,真有其事,在微軟百科中能查到。
    
    片中檢察官Gareth Peirce的扮演者Emma 湯普生在93年的這部片子中戲份不多,1992年她主演的Howards End(《霍華德莊園》)為她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95年的李安導演的Sense and Sensibility《情感與理智》中,她作為編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也是奧斯卡史上唯一一人同時獲得表演和創作獎項的人。在04年的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中她出演了一名教授。
    
    片中男主角的扮演者Daniel Day-Lewis也是1988年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生命不可承受之輕》)的男一號。本片他的傑出表演使他得到了當年奧斯卡獎的提名,那年的獲獎者是《費城故事》中的Tom Hanks。
    
    片中濃重的口音(不知道是不是愛爾蘭口音)讓我想起Liverpool隊長Gerrard在訪談中的口音,那是完全聽不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