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二樓傳來的歌聲--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

二楼传来的歌声/Sangerfranandravaningen/SongsfromtheSecondFloor

7.5 / 20,422人    98分鐘

導演: 洛伊安德森
編劇: 洛伊安德森
演員: Lars Nordh Stefan Larsson (Ⅲ) Bengt C.W. Carlsson Torbjorn Fahlstrom Sten Anderss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86-31

2006-12-10 19:43:13

歌聲


     或許得開始承認那些令我們無能為力的環境,我們自己也得負上責任。我相信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抑制了人們的潛能發展。你看本片,應該明白人類的行為有多愚蠢。紊亂將人蠶食,情況越來越嚴重。
                                            ─導演 洛伊 安德森(Roy Andersson)


劇情:

  被開除工職的老職員。
無端被毆打的問路人。
將人肚皮剖開的魔術師,
受傷的志願者。
縱火騙保險的生意人。
堵塞4天的交通。
移動的樓房。
    在人面前發牢騷的神父。
齊唱聖歌的人們。
象猴子一樣晃來晃去的耶穌像。
莫名其妙的祭祀。
成群結隊的遊行者
    不知道在幹什麼。
孤獨的富豪將軍
    睡在一個四週像籠子的床上。
寫詩瘋了的詩人。
老齡化的社會,冷漠的旁觀者。

    所有的故事被集中在中,故事似乎好無聯繫,但通過主人公卡勒將他們串連在一起,有點類似的結構,他們可以獨立而成一個個小故事,也可以組成一個整體。


鏡頭:
     
    鏡頭很特別,它全部都是使用長鏡頭,不進行剪切。在每個場景中,鏡頭就一直放在那裡,沒動過,這樣就得增進深焦距中的影像,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這樣的鏡頭時間長的話會很枯燥,因為裡面表達的資訊量不夠吸引人,說實話,我都是撐著看下去的,看完它還真要點耐心。


有幾個場景極具諷刺:
    象猴子一樣晃來晃去的耶穌像,商人想靠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賺大錢,結果他輸了,就罵耶穌是被定在十字架上的窩囊廢。最後,他把一大堆耶穌像扔在垃圾場,而且他的車子居然還壓在耶穌像上了。在他們的眼中,金錢已經戰勝了信仰。

    病房裡,兩個病人在談話:耶穌是好人,托馬斯也是好人,只是他沒有商業頭腦。他們都被商業衝昏頭腦了。

    老將軍100歲生日,他在四週用鐵欄杆圍起的病床上大便,病房裡一群將軍在為他念生日祝詞,老人一直想擺脫這個聾子似的窗,白天,晚上在要那個鐵欄杆,我覺得他有點像徵傳統,而現在人把他作為神一樣供奉,而傳統想掙脫出束縛想獲得進步。
     
     
棲息安坐的人將得到愛

    這句詩自影片一開始就出現了,寫這首詩的人是卡勒的大兒子托馬斯,他在劇中一直沒有說話,只是那樣安坐著,有時哭泣。我覺得他其實是很清醒的,就有點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他們都看破紅塵了,而托馬斯是看破了那個荒謬的世界。想遠離那個世界,獲得人生的一點安慰。可是現實還是現實,他弟弟說:凡事皆有出頭之日。他怎能成為一隱者,逃離這個讓他厭惡的世界嗎?


軍官與的士司機的對話

     生活就是時間
     而時間就是路的延伸
     因此生活就是一場旅行
     要旅行,就要有指南針和地圖
     否則你不知道自己在哪?
     而我們的指南針和地圖
     就是我們的傳統
     我們的遺產,我們的歷史

    如果生活只是時間,難道像影片結束時說道:「對於一個人你能怎麼要求,你盡你所能,終日為三餐奮鬥,享受人生」。他的態度和其他一些人一樣是消極的,好像隻是為了度過自己的時間,而不是努力去實現什麼,才會為了騙取保險金,縱火將自己的傢俱店燒了;以為到了21世紀,做生意也很容易,能以成本後加一個甚至兩個零的價錢賣出從而賺大錢,其實他們錯了。生活不是這樣的。

    我們如果靠傳統來作為我們的準則,是不是會像導演自己所說的抑止了潛能發展,畢竟還是需要一些個性,就像寫「棲息安坐的人將得到愛」的詩人不被其父親以及其他人所認可。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沒明白為什麼會叫「二樓傳來的歌聲」,就像當初看《猜火車》一樣,認為猜火車好像和電影內容毫無關係,後來才發現他是種比喻涵義,不知道二樓傳來的歌聲在瑞典有什麼特殊涵義。

http://5tigers.bokee.com/3683941.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