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衝擊效應--Crash [2004]

撞车/冲击效应/冲撞

7.7 / 451,968人    112分鐘 | 115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保羅海吉斯
編劇: 保羅海吉斯
演員: 珊卓布拉克 唐其鐸 麥特狄倫 珍妮佛雅絲波席托 威廉費奇納 布蘭登費雪 譚蒂紐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vanlion

2006-12-13 00:03:52

crash:字面上的撞車,更是文化的撞擊


你最近一次聽說種族歧視是什麼時候?對我來說,大概要數世界盃決賽上齊達內那「驚天一撞」。賽後大家對「馬特拉齊到底對齊達內說了什麼」這個問題給出了無數答案,其中一種解讀是,馬特拉齊說「你媽是恐怖份子」,而根據僅僅是齊達內的母親來自出過恐怖份子的國家阿爾及利亞。我個人比較相信這個說法,齊達內本人賽後也表示那一撞的確是因為對方侮辱了自己的母親。如果當時事實如此,我可以充分理解齊達內做出的不理智行為。沒有比侮辱對方的母親更惡毒的攻擊方式了,何況他還同時辱罵了那個國家甚至是整個種族。偉大如齊達內,成功如齊達內,受人景仰如齊達內,也不得不憤懣的倒在種族歧視的暗箭之下。

種族歧視這個話題離中國人,特別是生活在中國的中國人,似乎還是有一定距離,至少我們很少切身感受到外國人對我們的歧視,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也從不歧視其他種族的人們。生活中只要稍稍留意,就可以聽到人們有意無意甚至是開著玩笑說出的帶有種族歧視傾向的話語,我不止一次聽別人提起黑人時說「黑鬼」,就連我比較喜歡的主持人李靜也會犯類似的錯誤。一次電視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談起正在進行的世界盃。一個嘉賓說起她最欣賞非洲球隊享受足球的心態,無論進球或是射失,他們的臉上總是開心和頑皮的表情。這時候李靜笑著插話:他們黑得連五官都看不清,你怎麼能看見他們的表情啊?——也許她覺得自己很幽默,但我看到的只有狹隘與刻薄。很難相信這樣的對話會在電視台公然播放,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國人對於種族歧視還不夠敏感,抵制種族歧視和尊重其他族群的意識還有待提高。

幾天前看了一部電影,擊敗李安的「斷背山」成為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Crash」。看之前已經知道影片內容大致是在LA這樣一個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都市裡不同種族的人們之間的關係,但觀看之後還是讓我大為震驚。雖然有一定的關注,但我對種族歧視的認識還停留在單一種族(黑人)和單一方式(暴力),可是影片展示出來的現實遠遠超出我的想像。影片的開篇簡單明了:撞車之後,一個亞裔女人向警察大聲抱怨「墨西哥人不會開車」,此後,一系列種族衝突被逐一揭示:槍枝商店的老闆對前來買槍的波斯老人揶揄「另外找時間去策劃你的聖戰計劃」;兩個黑人為在咖啡館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街上白人們的異樣眼光憤憤不平,隨後搶劫了一輛汽車;被搶了汽車的白人主婦在家裡當著鎖匠的面要求丈夫明早重新換一把鎖,因為這次派來的鎖匠是個「一身監獄紋身的黑幫分子」,他會馬上把鑰匙賣給他的「拉丁同黨」然後闖入家中;白人警官叫停了沒有過錯的汽車並強行對車上的夫婦兩人進行搜身,只因為他是黑人;波斯老人的商店被砸,牆上寫滿了侮辱性的詞句,而「他們竟然以為我們是阿拉伯人!」

影片就在這樣的緊張氛圍中進行,讓人無法喘息。「種族歧視」已經不是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問題,這個社會聚集了這麼多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們,他們互不了解、互不信任、互相敵視,一有摩擦就會毫無顧忌的互相謾罵。總覺得在這一樁樁一件件或大或小的衝突之後,終會有熊熊的怒火被點燃,終會有慘痛的讓人無法接受的事件發生。果然,當失去了生活唯一來源的波斯老人悲憤地掏出手槍向無辜的墨西哥鎖匠射擊、卻射中了衝上去保護爸爸的小女孩的時候,我在影片上半部的壓抑的所有情緒隨著絕望大喊的鎖匠和他痛不欲生的妻子一起爆發……然而,小女孩奇蹟般的毫髮未損,這應該如何解釋?拋開影片開頭埋下的伏筆不說,我寧願相信這是為了保全小女孩心中那個美麗而脆弱的「護身斗篷」的童話,也是編劇和導演在這部現實而殘酷的影片中為我們留下的一點溫情和甜蜜。當你終於鬆了口氣,相信在影片的後半部不會再有衝突和殺戮、相信導演會給我們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尾的時候,真正的慘劇發生了,讓人猝不及防。那個對白人沒有偏見甚至對白人文化充滿興趣的可愛的小個子黑人卻死在了一個反對種族歧視並曾經幫助過黑人的白人警察的槍下,這個結局不能不說是個巨大的諷刺,卻又讓人無比惋惜。

那天剛剛看完這部電影,便傳來了英國警方挫敗一起恐怖襲擊陰謀的消息。911以後,恐怖主義這個詞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近期的幾次恐怖襲擊區別於911事件的最大特點就是恐怖份子並非來自遙遠的中東地區、千里迢迢趕到歐美國家去實施恐怖行動的中東極端分子,現在的他們大多是土生土長的歐美公民,是中東族裔在歐美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移民。是什麼讓這些從小在已開發國家長大的年輕人受到基地組織的誘使、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當作人彈炸向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我想除了對歐美國家中東政策不滿的因素外,長期以來受到的種族歧視也是個重要原因。當你走在路上處處可以感受到人們不信任的目光,當起了爭執後別人辱罵你是「恐怖份子的兒子」,當你無論怎樣遵紀守法、潔身自好也無法避免在公共場合成為警方最關注的重點,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你的中東背景和中東面孔,我相信這種壓力的確會逼人崩潰而不顧一切地做出瘋狂報復社會的舉動。就這樣,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導致放任自流、破罐破摔,再導致整個族群被抹黑、被誤解,然後這個族群就更加不被理解、不被信任……這樣的怪圈要經過多少次的輪迴才能解脫?!

好在導演還是在影片結尾給了我們一些希望,無論是波斯老人在襲擊未遂後坐在地上無力卻堅定說出的「她是天使,我的天使」,黑人導演夫人在被曾經羞辱過她的白人警察救了一命之後回望的複雜眼神,還是白人主婦緊緊擁抱住自己的女傭說出的「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甚至是那個搶劫汽車的黑人慣犯在塞給亞洲偷渡客四十美元後嘴角那一抹笑容,都讓人心動著看到一絲曙光。這部影片的中文譯作「撞車」,倒也貼切,因為影片從一場撞車開始引出整個故事。但是我想crash這個詞用在這裡當然還有其他的意思:衝撞、碰撞、撞擊……也剛剛好暗合了種族間不斷碰撞的影片含義。

今年年初奧斯卡頒獎時,我坐在電視前看完了整場頒獎現場直播。當「斷背山」在最佳影片獎項上輸給「Crash」,我像每一個華人一樣感到惋惜。「斷背山」我也看了,是部感人的好電影,但是在看過這部「Crash」之後,我想如果我是評委,也會把手中的一票投給這部更有現實意義的影片,畢竟它可以促使更多人來關注這種社會現象並為這種現象的改觀做出貢獻。用電影改變世界——這並不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要每個看完影片的人都進行思考並積極的付出行動。正如本片導演Paul Haggis所說:「創作和拍攝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要探尋有關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話題。我並無意去冒犯某些人或因此而挑起什麼爭端,只是想通過這部電影來表達出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電影就是這樣一種奇妙的工具,它能夠讓你體味到陌生人的心路歷程。我希望觀眾們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並不只是感知到我所指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推動民眾去分享你們的愛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