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黛妃與女皇--The Queen

女王/英女皇(港)/黛妃与女皇(台)

7.3 / 116,028人    103分鐘 | Turkey:94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史蒂芬佛瑞爾斯
編劇: 彼得摩根
演員: 海倫米蘭 詹姆斯克隆威爾 Alex Jennings 羅傑亞蘭 席薇雅辛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秣陵客

2006-12-16 21:40:03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網際網路海納百川,但大腦卻遠遠沒有那個容量。於是有了emule和BT以來,只覺得翻電影比翻書還快,留在心裡的影像卻一年少似一年,有多少東西湧進來,又照樣湧出去。不僅僅是心態的問題,還有過多如今過於迷戀技術效果的風氣,以及編劇對於人性先入為主的「偽挖掘」,看了這麼些年,不疲沓才怪。昨晚看了《The Queen》,只覺得影片風格正像攝影師對於英國平原的處理,不是《理智與情感》中那種綠得逼眼的精緻,而就是陰鬱的天空下蒼茫的綠,有種紀錄片的寫實態度。

編劇無疑是很下心力的,以女王與新任首相布萊爾的關係為主線,中心事件黛安娜王妃之死只不過是考驗兩人關係的試鏈。1997年5月30日,新任的工黨首相託尼·布萊爾帶著夫人切麗拜見女王。女王對以改革派面貌出現的布萊爾毫無好感,禮貌卻傲慢地堅持稱呼他為「MR BLAIR」而不是tony。在宮廷禮儀上,布萊爾被她擺佈得很是有些「下馬威」了,然而一切不過是女王為了掩飾她的不安。布萊爾的改革口號、切麗明確的反君主制態度,都讓這位在位2500個星期(小布在做女王工作的時候恭維的用語)、歷任十位首相的女王感到了寶座的威脅。

時代不同了,君主制的廢立成為掌權者一念之間的事,而可悲的是如今掌權者不是她。女王不掩飾對邱吉爾為王室盡心盡力的懷念,與布萊爾搶奪「任命」還是「請求任命」的主動權,嗤笑切麗笨拙得搖搖欲墜的屈膝禮,她無非是藉此提點布萊爾她所擁有的傳統——當然,她唯一的依靠也只不過是傳統而已。

然後時間就來到了1997年8月30日,三個老人家(王太后、女王和菲利浦親王)對戴妃的死表現得相當漠然,布萊爾坐不住了。一週之內,首相與女王之間三個電話,將英國這個古怪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權力分配表現得淋漓盡致。女王開始是打定主意不回應,她的理由很正當,Diana已經不是王室成員,不需要王室有任何反應,於是布萊爾開始補白,發表了「人民的王妃」的談話。然而正像布萊爾所說,人民希望聽到的是他作為首相所不能給予的,鋪天蓋地的媒體質問「女王在哪裡」,即便是代表女王的張伯倫也在眾人壓力下被迫決定為戴妃舉行國葬,王太后憤怒「這本是為我準備的」,女王呢?忍了。她帶著一家人去溫剎堡避風頭,也不想看見白金漢宮門口越堆越多、多到要迫使衛兵從北門換崗的悼念鮮花。然而對於群情激憤的民眾來說,這還不夠。人們希望看到的,是小布最後一個具有壓力的電話中以命令式口吻宣告的,一面四百年中從來沒有為任何王室成員逝世而降落的旗幟降半旗,女王發表電視講話並親自出席戴妃的葬禮。

不是如此,英國將有四分之一的民眾嚷嚷著廢除君主制;不是如此,女王所希望尊崇的傳統將被連根拔起——她所執著的不過是作為女王的自尊與臉面;然而不放棄自尊,連女王的位置也不復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女王在溫莎的日子絕不可謂輕鬆,她心情急躁步履匆匆,自己將吉普車開到爆胎,心情差到極點。看到女王在河邊哭泣,對比到王太后關心的葬禮,菲力浦親王關心的麋鹿,還有查爾斯王子並不高明的首鼠兩端——原來女王的同盟者,還真只有首相而已。

布萊爾當然有私心,雖然影片中他的政客面貌更多由智囊團的熱衷來表現出來,唐寧街剛開始對女王的冷漠倒是袖手旁觀的,因為兩相對比唐寧街會贏得更多尊重。然而之後,當人民開始置疑君主的存在,權力真空造成的動盪也並不是這一屆守成的政府圖謀之中的事,布萊爾的態度堪稱鞠躬盡瘁了。小布在影片中也有性情中人的一面,尤其是切麗不以為然的手,小布說「我們怎麼能強求一位女王哀悼背叛她的人,她(Diana)把她(Queen)賦予的榮譽和地位扔在她臉上」,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相信他是真心的。切麗很迷惑,責問他十個月前的改革者面目何在,為什麼所有的首相最後都站在了女王的一邊?——很容易解釋,因為他們相同的都是政客,他們都號稱為了國家和人民,他們彼此理解在這個口號背後的風險和犧牲,所以他們彼此理解,最容易合作。

政治生態中每個人都是奇怪的,影片中最兩面的角色是查爾斯王子。在戴妃死的問題上,他倒是表現出了與我們印象中的負心漢截然相反的悲傷,而且是第一時間,——應當是真心的吧?然而說到戴妃的葬禮,絕不是像他所宣稱的「為未來英國國王的母親舉行國葬」那樣堂皇,那場戲相當諷刺,查爾斯王子坐在一旁,秘書看著他的臉色擠牙膏似的與布萊爾通電話,暗示兩相合作——很明顯,他也想通過戴妃的死從母親的陰影後面走出來——她不是一個一貫為人民愛戴的女王嗎?這一次,他們不喜歡她了。我與她不同,應該會喜歡我吧。——何其笨拙與無奈的政治空間啊!歷史給予了他的舞台這樣狹小,如果他死硬到底至少可以贏得尊嚴,然而他卻要笨拙地玩弄權術,難怪連小布都要鄙視他了。

影片帶來的反思實在太多,除了權力,還有身為女王的哀傷。菲利浦親王是個死硬到底的傢伙,他穿著蘇格蘭短裙,活脫是那個時代的活化石。他不能成為女王在政治上的參贊,但起碼是一個同盟者,他有著老一輩的政治智慧,例如他對媒體的煽風點火表示憤怒。女王要面對屬於歷史的母親和丈夫,還有表情閃爍的兒子,以及隻手操縱存廢的首相,還有她已經越來越看不懂的「人民」。她相信自己是全身心愛戴他們的,她「責任第一、個人第二」,他們卻離她越來越遠,她感到了被拋棄的惶惑。

媒體,人民,反而成為影片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對立面。他們口口聲聲要廢除王室,殊不知Diana所有的榮耀都來自於王室的存在。他們作為普通民眾蠅營狗苟地生活,唯一的樂趣是通過愛戴傳奇來體現自己的存在,這樣的民主,是不是類似於如今的草根英雄?十年前還沒有「捧殺」一詞,Diana如此善用傳媒提高聲望,卻不得不以與保守的婆家鴻溝漸深為代價;她贏得人民的愛戴,同樣的人民悼念她卻也為女王獻花。還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王室的存在,伊莉莎白女王照樣可以憑產業養尊處優,Diana卻將不為人知,又怎麼可能成為大眾的偶像。至於「人民」,在一片悲慘的人生道路上,又何來八卦的樂趣,何來是非的爭辯呢?

看透了五光十色之後,也不過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女王經此一役,大概真的是看透了一切吧,旗子可以降,惡言可以聽,為什麼不能讓卡米拉嫁進來呢?怪只怪自己賣與帝王家,打著一份世間最特別的工……

好久沒有這麼囉嗦了,好久沒有看到這樣容量豐富的電影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