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oxamour

2006-12-22 07:08:02

瑪麗·安托瓦內特,華麗的,空洞的


瑪麗·安托瓦內特,路易十六的妻子,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波旁王朝的皇后,法國大革命期間與國王一起被送上斷頭台。

《瑪麗·安托瓦內特》,Sofia Coppola的第三部電影,展現了瑪麗從奧地利小公主到法國皇后的一生中的些許片段,極盡華麗卻難免被認為空洞。

大概從片頭音樂開始,就應該大概知道這電影絕對不是講歷史,甚至稱傳記都有些勉強。十八世紀的法國宮廷竟然配上節奏感十足的搖滾樂。十四歲的小瑪麗來到了凡爾賽,這金碧輝煌的宮殿絕對讓她覺得不可思議。儘管王子好像對她並不很感興趣,而且法國宮廷的繁雜禮節也讓她有些厭煩。婚姻生活並不完全如意,她還沒學會這座宮殿中的生存之道,而一位新的皇室成員的誕生更讓她難堪。乏味的宮廷生活自然得找些有趣的事,高跟鞋、摺扇、禮服,水晶的、鑲鑽的、蕾絲的、皮毛的,蛋糕、甜點、香檳,連賭錢的籌碼都是五彩的。終於太子妃成為皇后,小女孩也十八歲了,她有了第一個孩子,有了一座宮殿裡的村莊,有了一個英俊的情人。最後的生命必然多事,第三個孩子不幸夭折,而革命的戰火也使得他們離開了凡爾賽,離開的馬車上,初升的太陽照耀著菩提大道,我想她並無留戀。畫面定格在一片狼藉的凡爾賽,搖滾樂再度想起。

原來,Sofia一點都沒有變。她所關注的仍然只是那個年青的女孩,她的單純又複雜的心理,她似乎擁有一切但又空洞無比。自殺的女孩是,東京街頭的女孩是,法國的皇后仍然是。所以導演儘可能的把所有的鏡頭都對準這個女孩,她的宮殿,她的錦衣玉食,她一個又一個的舞會,她夢幻般的農場;她因為沒有孩子的失聲痛哭,她對情人如情竇初開一般的期待。那麼歷史呢,當然只是陪襯,儘管它何等的波瀾壯闊。

電影在坎城引來罵聲一片是意料之中的事。那段法國人引以為豪的追求自由的歷史在一個美國小女子眼裡還不及一個女人的禮服高跟鞋摺扇來得精彩。實在很想知道,一向自負而高傲的法國人在聽到片尾那節奏強勁的搖滾樂會是怎樣的表情。

但是,金棕櫚能給《911》,Sofia為什麼不能這樣的表現她眼中的瑪麗皇后呢。更何況,這華麗而空洞的電影實在就是瑪麗在凡爾賽的生活的最真實寫照,華麗的,空洞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