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romlala

2006-12-22 08:29:39

《死亡筆記》後現代元素分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黑色扉頁上這也寫著——
「名字被記在這本筆記上的人將會死去。若不知道被記名者的長相便不起作用,所以,對同名同姓者不會起到相同的作用。在名字後面在人間界單位40秒內寫下死因的話,便會變成現實。若不寫明死因,便一律因心臟麻痹而死。寫明死因後,還可以在6分40秒內寫下死時的詳細情形。」
 
死亡筆記,在我們看似熟悉的世界上空,有另一個世界,住著一些掌控人類命運,死神。他們孤寂,無聊的看著下面庸庸碌碌的人類。
 
琉克,一個無聊的死神(死神都很無聊,他是吃飽了沒事幹最無聊的那個),嘴咧到耳根子,無聊的時候笑的,像我一樣喜歡吃蘋果。
因為無聊,把一本死亡筆記扔到了人間,撿到死亡筆記的人就能如同死神一樣掌控人的生死。又因為無聊,他溜躂到人間,站在死亡筆記的持有者身邊,晃悠,吃蘋果,偶爾出來嚇嚇人。還是因為無聊,他中立旁觀,不偏不倚看好戲,看著一個人類怎麼當死神。當然,後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夜神月,完美高材生,高智商,冷靜到冷酷,心思縝密,準備繼承在警察局當高官的老爸的衣缽,攻讀法律,當然,還有帥!
月意外撿到了死亡筆記,決定如同神一樣,懲處世界上有罪的人,建立新的社會秩序,被廣大崇拜者成為基拉(killer)。迅速讓大量的罪大惡極的犯人或者沒被治罪的壞人心臟麻痹至死,死的人太多了,免不了被警察們盯上了。。。
當月將那一組調查他的FBI的名字寫在死亡筆記上時,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邪惡,在月的眼裡已經不再重要,他只是要創造一個他的世界的規則。
在《BR大逃殺》的藤原龍也里就是那種詭異的眼神,冷靜的讓人發瘋,那一次是破壞成人世界的死亡法則,這一會,他要除掉他眼中的邪惡,建立自己的法則。

L,自稱龍崎(當然是假名字),FBI中神秘的軍師。高智商,黑眼圈(常年不睡覺熬出了比熊貓更深厚),嗜吃甜食(以補充體能為理由),蹲著,嚴重幼稚的孩子氣(怪異的逃避社會)
開始時神秘的不露出真實面目,帶領一群FBI以夜神月為目標,發誓要抓住他,不惜任何代價光復正義!
他的直覺告訴他,月就是基拉,他要找到證據,於是,正義的規則已經不能束縛L抓住月的慾望。
松山健一 的L,至少比他在nana裡的真一造型了好了很多(那個一直被我無限無視)少了漫畫裡那些可愛的小動作,稍微呆板,但依然超脫世俗橫行無故,依然是我最愛的那種奇怪的少年,最愛他蹲在那裡吃手指的樣子。

月和L之間的戰爭,輸的人就要成為死神的盛筵。後來又出現了一個漂亮的小姑娘擁有另一本死亡筆記,又一個死神,又一堆高智商掐架的。
如同《nana》的模式一樣,《死亡筆記》也從漫畫,到真人電影,再到動畫,人氣急升指數增長。漫畫第二部已經基本收尾了,該死的人都死的差不多了,真人電影嚴重期待11月的下篇,動畫就一週一週的慢慢跟下去吧。
動畫是漫畫的近乎忠實的複製,配樂和節奏控制的也不錯,尤其是色調和氣氛的營造,還算是細膩。電影版改了不少的漫畫的內容,為了在兩個小時之內講完,捨棄和修改無法避免,挨罵和追捧也是必然。
 
正常人可以看到這裡了,下面的都是純屬專業范兒的扯淡
 
漫畫-動畫-電影,這些都是後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這三者捆綁銷售所代表的大眾文化更為追求一種極致的表達手段,面向80甚至是90年代的在貧乏的文化沙漠和後現代氛圍中長大的一代。他們更為依賴這三種所傳達的內容,在編碼和解碼中達成一種共識。本文將分析《死亡筆記》中所滲透的後現代元素及其表達的後現代內涵

極端重構——《死亡筆記》角色設定
大眾文化的橫行使長久以來統治文化社會和意識形態的菁英文化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幾千年來菁英文化積澱的產物被送進了博物館,而社會大眾文化對菁英文化一面是蔑視和顛覆,一面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解構和重塑。
80代以及之後的90代,是不存在精神偶像的一代,大量的文化偶像如同流星無法形成一種精神上的支柱,而傳統的權威正在解體或顛覆。在偶像坍塌的煙塵中成長的一代一旦離開迷茫的童年時期,建立以自我為中心的規則和偶像,這樣的偶像是不具象的,受到傳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影響,是一種特性的綜合,而最終成為潛意識中以自我為偶像。
月和L的設定,是當代偶像特徵的兩個極端的建構,受到大眾對偶像的共同定義的影響,也受到後現代文化個性設定的極端追求的影響。
大眾對偶像在社會地位、經濟、文花上存在共同的假定。月和L都具有極高的智商,邏輯判斷能力極強;一個是警局高官之子,一個是FBI的神秘軍師,在故事框架中處於最高的地位;同時,依照動漫的傳統設定,都很帥(。。。可以無視)
另一方面個性的構成上形成了當代文化追捧的偶像的兩個極端。月代表了一種菁英偶像,正常的環境成長的高材生,擁有光明的前途和穩定的社會結構位置,L卻是菁英偶像的反面,行為方式懶散懈怠,玩世不恭,是一種當代文化中的極端怪胎,行為舉止幼稚神經質,孩子氣得難以脫離甜食,如果不使用神秘身份,很難在社會中生存,只能在後工業時代找到一定的社會位置。月是一種傳統的偶像特徵,而L是一種非常態的偶像。
兩者的角色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反叛,他們的正義感與傳統的正義與法律沒有關係,他們重構建立了自己對正義的定義,並在行為中實踐這些對於傳統文化的顛覆。
 
隱喻與模糊的真實性——《死亡筆記》情節設定
對傳統文化中的元敘事故事的不信任和對元敘事手段的淘汰,形成了後現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也將對傳統的文本、影像的解構與重構建立了一個平台,同時也反現出後現代文化模仿的惰性,創造性地喪失。
《死亡筆記》中有大量對傳統元文本的解構和應用,情節上的模仿使故事本身帶有很多傳統偵探小說和希區柯克的電影的痕跡。元素的隱喻是對基督教文化的現實對接,
例如,琉克,喜歡吃蘋果的死神。
死神,在塔羅牌中具有置死地而重生,破壞現存的秩序和對新的生命的憧憬。符合月對於死亡筆記運用的e個人理想。而蘋果在基督教文化中是與蛇一樣,代表誘惑,代表人的慾望。
例如:L和月
月在日文中的發音與Light在日文中的發音雷同,而L之意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可以看作月和L實際上一種對於正義的社會意義的分裂性闡釋,兩者都無法絕對的代表正義,都在主觀上堅持自己的正義,又在客觀上與社會的傳統正義含義相悖。
後來出現的MISA的名字或許有某種基督教含義,尚未查證。
 
最初有人說遊戲中的殺戮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情感宣洩,在遊戲的世界裡個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的死神,可以隨意操控他人的生死,可以實現自我意識的絕對膨脹。大量的電影動畫在延續這樣的遊戲性,這也成為遊戲後現代文化的特徵之一。
《死亡筆記》作為漫畫,具有極強的遊戲性,乾脆將死神的身份明確化,而以月和L分別代表個人的兩種意識的衝突,作為一種個人意識的替代,宣洩個人的現實情感。
死神及死神身份的確定使本來隱藏於人內心深處的統治慾望完全表象化,使遊戲替代個人的內在宣洩以具象的方式表現出來,本身遊戲代表模糊的現實與虛擬的邊界,死亡筆記形成真實-虛擬-偽真實-未虛擬的一個新的多層次的循環,在漫畫內部已經構成了一個對真實虛擬邊界的探討,漫畫外真實世界對其探討也已經引發了一定的社會問題(見相關報導)

後工業時代的社會制度反思
日本歷史上的對於自然的崇拜和戰後工業時代的恐慌從精神上刺激了其漫畫產業的發展,將無法在現實中表達的隱形的恐懼,以漫畫的虛擬的形式傳達,以宮崎駿等一代漫畫已經對後工業時代的恐懼進行了反思。
《死亡筆記》已經走過了對於工業時代的恐懼和反思,其文本建立的基礎是對現存的法律及社會制度的懷疑,對個人正義和社會正義衝突的反思。
個人的正義是一種絕對的正義,好與壞,真與假,而社會的正義是一種相對的正義,以法律結構為基礎的正義。由於社會正義的侷限性,許多結果有悖於個人正義的結論。在個人正義的判定下的壞人在社會定義下可能沒有足夠爭取判定為死刑甚至無法構成犯罪。個人的正義的過度放大便形成了救世主的角色的存在。而其實現正義的手段也正如《死亡筆記》中所探討的一樣,個人正義替代社會正義的過程中,由個人意識導致的偏離,反而在反過來質疑個人正義的正義性。
《死亡筆記》並不是唯一一部表達個人正義替代社會正義的意識的作品,之前的《V字仇殺隊》《搏擊俱樂部》已經表現出了相似的探討,這也是一種後現代個人意識的表達。
 
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