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布拉格之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港)/布拉格的春天(台)

7.3 / 38,868人    171分鐘

導演: 菲利普考夫曼
編劇: 米蘭昆德拉 尚克勞凱立瑞 菲利普考夫曼
演員: 丹尼爾戴路易斯 茱麗葉畢諾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撐起雨傘

2006-12-27 00:21:50

我始終是個跳圓舞的捷克佬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始終是個跳圓舞的捷克佬
還是喜歡非里普考夫蔓拍攝的〈布拉格之戀〉裡的托馬斯,英俊灑脫,聰明的丹尼而戴劉一斯把人物演活了,這是我盯著老米的照片看不出的感受。
布拉格之戀沒有嘈雜,相反拍的很優雅安靜,這是美國電影裡少有的,導演雖然沒得到米蘭昆得拉的認同,但影片的基調卻比老米的書更容易被人吸收,而影片流暢的敘事,化繁為簡單的風格更是把節奏和電影畫面擺在了首位,也許令老米大為老火的便是電影刪掉了他對政治文化的精闢議論。
影片表現托馬斯和比若十臨死前在小鎮酒館飲酒跳舞的畫面尤其值得論述,那是一個面對著托馬斯的推軌鏡頭,當鏡頭越來越挨近他的目光,比若十也就離他更近了,最後親密的戀人擁抱著玩耍著來到了樓上,這時鏡頭對比若十嬌小的腳部做特寫,晶瑩的皮膚似乎在黯淡的樓梯中閃爍光芒。在描述這一系列動作時,活潑憂傷的捷克圓舞曲一直伴隨著托馬斯和比若十微笑著的臉龐,他們似乎對未來對時間沒有了希冀,一切陶醉在幻覺般的享樂中。
這是一段多麼優美和諧的圓舞,如果本片確被老米批的一無是處,但這個鏡頭和緊接著的影片最後樹林裡的鏡頭則絕對是電影歷史上的經典,最後那個鏡頭顯然就是捷克新浪潮電影的典型象徵,朦朧的樹葉,和潮濕的運鏡讓影片在一陣濃郁的鄉土回夢憂傷中結束。
樹林的片段因為是圓舞后直接接上的,傳達到觀眾腦海里一定已經演變成一幅完整的圖像,而這段的配樂則變換成了夢幻的鋼琴演奏,這段鋼琴出自上個世紀捷克最有才華的鋼琴家之手,聽起來是即夢即逝,有一種優美中悵然若失之情。影片就在這樣似夢似真的油畫里落筆。
我始終是那個不停圓舞著的捷克佬,我不想去關心煩擾的政治,人生。幾乎在所有的捷克新浪潮作品裡,導演都在傳達對鄉土夢幻般的眷戀,米拉斯富而曼的〈逝水年華〉是個典型,該導演日後轉型商業片導演,也不凡的拍攝出了〈磨雜特〉這樣的好片。在後者中,雖然賣座成了導演拍攝時最大的目標,但他卻絲毫沒有失去本色的將一個懺悔的心靈拍攝的仿若夢離。
對那股新浪潮,對情感純潔善良的嚮往和探索促成了〈布拉格之戀〉的成功,但惋惜的是,非里普考夫曼再沒將裡面夢幻潮濕的鏡頭運用進後來的電影
譬如那個〈鵝毛筆〉,雖不至於是爛片,但對導演來說,變化是不堪回首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