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尋找暗夜裡的情人--Dracula: Pages from a Virgin's Diary

寻找暗夜里的情人/寻找暗夜里的情人/吸血鬼:处女日记摘抄

7 / 1,728人    73分鐘

導演: 蓋.馬汀
編劇: 布萊恩史扥克 Mark Godden
演員: Wei-Qiang Zhang Tara Birtwhistle David Moron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ingindini

2006-12-28 20:11:20

是吸血鬼復興,還是芭蕾神話?


加拿大的電影圈有些讓人難以琢磨,與美國好萊塢比鄰,按說應該模仿好萊塢電影強調製造懸念、緊張氣氛和最終讓人滿意的結局的風格,但這裡的電影人卻感覺總在鑽牛角尖,致力於前衛化、先鋒化的影像作品,這其中最為國內熟悉的是大衛•科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和蓋•馬丁(Guy Maddin)。
加拿大cult導演蓋•馬丁(Guy Maddin)絕對是個異類,他多年以來獨守加拿大的溫伯尼,大抵每部電影都在這裡開展。他的作品始終會有影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當然這是對喜愛他電影的觀眾而言;而這樣的作品也很容易讓更多的人對他產生厭惡。是啊,過於藝術化、前衛化的風格在同行中絕對是令人尊敬的,但在一般觀眾中自然難以做到使人心悅誠服地接受。如今,他在2001年請來了加拿大溫尼伯皇家芭蕾舞團合作拍攝了一部根據芭蕾舞劇改編的電影《尋找暗夜裡的情人》(Dracula: Pages From A Virgin’s Diary,也譯「處女日記的摘抄」)。
《尋找暗夜裡的情人》的故事取材於布萊姆•斯托克的《德庫拉》,這部1897年誕生於倫敦作品在歌特史上影響最深遠,號稱「19世紀最美的小說」,作者是愛爾蘭的亞伯拉罕(布萊姆)•斯托克(Abraham 「Bram」 Stoker),他曾娶王爾德(Oscar Wilde)的前女友弗洛倫斯•芭爾柯姆(Florence Balcome)為妻。斯托克曾在北約克夏的 Whitby住過一陣,所以現在那裡也成了英國歌特們的聖地,每年4月的Whitby Gothic Weekend是英國規模最大的歌特集會。隨後斯托克移居倫敦,正是在這裡,他留下了足以傳世的《德庫拉》。
「Dracul」來自於羅馬尼亞語的詞彙,意思是惡魔(the Devil)。《德庫拉》的故事很簡單,倫敦的年輕書記員喬納森•哈克(Jonathan Harker)為了處理伯爵的房產受邀來到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在這裡他被伯爵軟禁。之後他拼命逃出了伯爵的城堡,而此時的伯爵已經以動物形態降臨倫敦。他襲擊了喬納森的未婚妻米娜(Mina)和她的好友露西(Lucy)。人們從阿姆斯特丹請來範海辛教授為露西治病,之後殺掉了變成吸血鬼的露西。此時米娜也已被伯爵咬傷,一行人繼續追捕伯爵以解救米娜。最終在特蘭西瓦尼亞,某個日落之前,人們刺穿了伯爵的心臟,伯爵化為塵土,米娜得救,倖存者們返回倫敦。
斯托克一輩子沒去過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據說他當初是靠抓鬮才選定這裡作為伯爵的故鄉。他在歐洲民間傳說與鬼故事裡浸淫七年,閱讀了大量關於羅馬尼亞的歷史文獻。據德庫拉研究專家伊莉莎白•米勒(Elizabeth Miller)考證,雖然斯托克完全沒有去過東歐,但是他在小說里寫出的羅馬尼亞風貌基本屬實。
另據專門研究德庫拉的專家考證,德庫拉的原型來自中世紀瓦拉幾亞(Wallachia)的統治者弗拉德四世(Vlad IV Dracula,1431-1476),那位著名的尖樁王子。歷史上他在位六年,因為政治或其他原因把20000到40000歐洲平民釘死在了尖木樁上。 但羅馬尼亞人卻把他奉為英雄,因為他曾把殘暴的土耳其入侵者趕出了羅馬尼亞。在現今特蘭西瓦尼亞的眾多教堂里,本該供奉耶穌基督的位置,都是這位刺穿者弗拉德(Vlad the Impaler,羅馬尼亞語為Vlad Ţepeş)的肖像。但近年也有學者指出,事實上斯托克本人對弗拉德所知甚少,他只是用了德庫拉這個名字。刺穿者弗拉德和小說本身並沒有關係。
我們在這個《德庫拉》的小說上停留太久了,再說說馬丁的這個電影吧。
馬丁的電影風格秉承了20年代的德國表現主義,以濃重的色彩、強烈的明暗對比創造出一種極端的視覺效果,作品強調直覺感受和主觀創造,更加超現實一些。《尋找暗夜裡的情人》就是完全採用了默片風格,從人物的面部化妝到物體與佈景設計,甚至是對白的字幕完全是20年代的風格,特別是影片的燈光具有強烈的明暗對比,我第一次看時,甚至有些不能接受。影片內容基本就是《德庫拉》的重複,雖然改編自芭蕾舞劇,舞蹈的成份自然佔據了很大的成份,但其敘事部份也還是佔據一定的地位。所以,看起來不會太悶。
我們知道,在中世紀蔓延在歐洲大陸的民間傳說里,吸血鬼大多源自東歐的斯拉夫國家,特別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但在本片中,特立獨行的馬丁卻顛覆了傳統,讓吸血鬼——德庫拉伯爵不再是人們熟知的東歐血統,而是換成了中國人,這對於已經非常神秘的吸血鬼又增添了一絲東方的神秘色彩。真不知道西方的觀眾是否能接受這樣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出演伯爵的是原中央芭蕾舞團首席,曾為祖國奪得多個芭蕾大獎,後來加盟加拿大溫尼伯皇家芭蕾舞團的張衛強,這部作品也是他的告別之作。
吸血鬼來自於東歐國家的民間傳說,也是歐洲文明的產物。自然,吸血鬼這個題材就成為了西方文學、電影等藝術形式不斷挖掘的源泉。被譽為「吸血鬼小說的鼻祖」波里杜利(John Polidori)的短篇小說《吸血鬼》(Vampyre)自1819年發表以來,至今近200年以來有關吸血鬼的文學作品不斷出現,以吸血鬼為主題的電影也是層出不窮。這其中尤以德庫拉伯爵的吸血鬼角色最為深入影迷的心,受到《德庫拉》這部小說影響的作品無數。迄今為止,大約160部電影以德庫拉作為主角,超過600部片子涉及到了德庫拉伯爵。
雖然,這裡不是做一篇吸血鬼電影的總結,但吸血鬼電影從誕生之日起,經歷了20-70年代的輝煌,也經歷了80年代的低潮期,直到92年,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吸血驚情四百年》(Bram Stoker's Dracula)的出現,算是標誌著吸血鬼影片在90年代的復興。但在2000年後,基本沒有什麼好的作品出現,反而是出現了一堆垃圾電影。看來,吸血鬼電影已經日漸勢微,畢竟同一題材的東西要想不斷排出新意也實在有些讓人困惑。
馬丁的《尋找暗夜裡的情人》應該是近年非常出色的一部吸血鬼電影了,雖然它是混合了芭蕾舞元素的先鋒電影,但還是能讓觀眾感到德庫拉伯爵始終沒有離開這個時代,作為文化的註腳存在著。只是對於我等馬丁的粉絲而言,這樣的電影到底是是吸血鬼復興呢,還是芭蕾神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