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傾國傾城--The Empress Dowager

倾国倾城/TheEmpressDowager/西太后

6.9 / 131人    USA:165分鐘


演員: 盧燕 狄龍 蕭瑤 凌波 恬妮 陳萍 導演: 李翰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和也

2006-12-29 02:18:25

勇敢中國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高中的時候,有二個老師對我影響至深。
有一位語文老師說起雷雨,他問我們,周朴園是壞人嗎?我們說是,他問我們,周朴園虛偽嗎?我們說是。他說,他或者壞,或者虛偽,但是,他心裡一定是喜歡過侍萍的,這位老師的話,在我心裡打開了一扇窗一樣,在我們整個中學的生活中,沒有一個成年人和我們提起愛情,我們學過生理衛生,我們偷偷看了不少的瓊瑤小說,武俠小說,但是沒有一個人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一個無恥的人,也許也有過愛情。於是我後來確實試著去想像過周朴園的愛情,也許他真的喜歡過侍萍,不然不會把她的畫像放在家裡,不會這樣對待那個非婚生子,不會和她有兩個孩子,不會戀戀不忘。
我們有一位歷史老師,在某一天上課的時候,突然也問我們,你們說慈禧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都以為她是壞人,是賣國的,軟弱無能的,欺軟怕硬的。
我們老師說,中國在那個時候掙扎過沒有?掙扎過的,清政府有一段時間承認了義和團的地位,但是隨著義和團地位的攀升,利用義和團將外侵者趕了出去的想法也就變成了打壓義和園,統治階級這個時候的矛盾思想,也就隨著他們不斷在調整間中暴露無疑,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曾經有一個複選題裡面提問過,下面哪些組織的政治綱領中沒有提出反清復明(那題裡面應該是沒有義和團)。
那麼,那位歷史老師給我們提出的歷史觀是,慈禧這個人物能夠改變中國命運嗎?她選擇打,選擇迎擊能夠改變中國命運嗎?我們歷史老師說,不能。
這兩位老師並沒有對我有什麼看重的地方,只是,我很感謝他們提了教科書上,甚至教科大綱上都沒有人需要他們提出的問題,他們給出的答案都頗為有爭議性,他們也沒有讓我們去認為他們的答案是對的,只是告訴我,這個世界上,原來很多事情,是可以有多解的。
我感謝他們沒有把我變成不動腦子的學生,也沒有變成盡信書的一個人。
我很慶幸,因為我後來覺得,其實這一點是多麼難能可貴……
很早的時候就聽過這個片子,我知道是狄龍和姜大衛從朋友變成非朋友的一部片子。但是這部片子卻因為太多關於這兩人的傳聞,而讓我以為是一部武打加言情的故事。
而事實卻是李翰祥在審視清朝末年我們的政府的系列之一。
故事發行的那一年,是我出生的那一年,1975年。這部劇集在國內以什麼途徑進來,又以什麼途徑傳播,我肯定是不知道的,只知道當時被中國高層領導人看了、稱讚了,也促成了後來李翰祥在大陸拍《火燒園明園》和《垂簾聽政》。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是梁家輝第一次演戲,就表現了驚人的才華,而劉曉慶在演完了這兩部片子,就宣稱自己是慈禧專業戶,那時的宣傳不如現在,我是從來沒有看過有什麼這兩片子的影評,只能從後來劉曉慶想找李翰祥來拍《阿房宮》看得出來劉曉慶對李翰祥的信服。
而李翰祥,大概也就這麼完整地述說了,清朝末年的這一切。
這一切我們在歷史書上已經學過,在文學作品中也已經看過。
放在影片裡沒有一個戰爭場面,宮殿裡還是宮殿裡的樣子,富麗堂皇,女人男人穿著齊整的衣衫,但是歷害的也就是在這裡,能在這沒有風,沒有浪,沒有血,沒有雨的地方,讓人活活地領略了一場戰爭,在主戰派和主降派之間,在奴才和主子之間,在選擇站著和跪著之間,在選擇自己那麼一點點,和國家那麼多之間……

因為之前看過姜大衛演過的另一部武打動作片《螳螂》,才能看到姜大衛在跳躍這兩個人物之間的起伏轉折,《螳螂》裡面姜大衛是有些陰毒之氣的,而在這裡面,卻是少見的純樸。據說大導演一高興,給他加了三場戲,這也是造成了那兩個好朋友的關係開始分崩。但是未必是因為姜大衛的演技,我更願意相信,也許是因為導演在拍片的時候,不像人們從爭權之式來理解這一切,,慈禧說,我不想打仗,我不要打仗,我要安安平平地過,我是為你們所有人著想。
而演寇連才的姜大衛是從一個非王官貴族的下層人的身份來參與了這一切,他本來是慈禧派去到光緒身邊監視他的太監,心直口快,卻又天真,他說他明白人要有天理,這個角色實在是很討好,他幾次冒著危險坦言站出來說話。到了臨死前,他才只有十八歲,流著眼淚,他說:「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他遞給慈禧的摺子裡錯誤多了,但話語是如此簡單,他跪著把摺子背著從頭到尾,他說,這些話都是從他心裡挖出來的。在這個時候,這個人物把他的命運和全中國的命運通通聯繫起來了,把他和所有的普通人的想法通通聯繫在一起了,打,我們不怕,死我們不怕,我們也不恨你,我們只希望你們能好好地一起努力,說是難關也好,說是災劫也好,一起過,只是不要屈辱地活著。
相比之下,狄龍演的光緒是軟弱的,不討好的,這未必是演員的什麼錯,狄龍已經演得很超乎我的想像了。在姜大衛的性格里,可能註定了,要比狄龍有更多元化的性格層面,所以更容易演什麼像什麼,可是狄龍卻是在挑戰他自己的性格,去演本來不屬於他的東西。
越是他後來看重這場得失,卻能知道他是多麼驕傲的一個人,也越是因為他的驕傲,越能體會出,他在演這樣一個懦弱的皇帝所盡的力。
慈禧六十大壽的那一天,卻知道了洋人都打到天津來了,打不過洋人,慈禧就已經決定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主戰派翁同龢和恭親王執意要見皇上,而皇上卻被慈禧命令在床上裝病,什麼也不能說,而狄龍在床上不停翻滾,說一句,起來半個身子,起來大半個身子,完全站起來,只是到了最後,他也什麼都沒有留住,他親近的人,一個也沒有.
恭親王斥責慈禧,要將先帝遺詔拿出,可是年邁的親王,卻像風中就要被吹滅的蠟燭,他安慰著光緒,你不要怕,有我呢,一切有我呢,他一口氣喘不過來,眼看就不行了,於是李連英說,不能失了體統,還是請親王回去躺著吧。光緒死死地握著恭親王的手,不放。李蓮英說,怎麼,你怕這是你們的最後一面了嗎?於是一個少數不多的外景,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個年邁的老人就這樣被抬出了宮裡,那是一幕很慘的景像,因為有心無力,誰來,誰又能,挽救這個時候的中國呢?
歷史走到這一步,都不是一天,一個人帶來的,也不是一天,一個人能改變的……
哪怕是行到至今,我們又哪裡敢說,我們期待一個人,期待一天,能給我們能解放思想的民主和自由呢?
在這個時候,慈禧雖然有一百個掙扎,但是她仍然還是選擇保全了她自己的位子。慈禧的演員是盧燕。事實上,我對她最後假哭的幾場戲都有點爭議,自然是不知道當時真實的情況會是怎麼樣,但是慈禧會是一個在臣下面前假哭期待他們理解的女人嗎?
只是年代太過久遠,我們所受的教育已經不同,似乎真的沒有辦法知道,在幾千里君臣禮儀束縛下的這些人,到底是在怎麼樣想,又會做什麼了。
珍妃是台灣演員蕭瑤,據說她是新人,扮演皇后的也曾經是影后的凌波,不過,在這裡面,這兩個都是花瓶:P
而蕭瑤所演的珍妃,與光緒一樣無能懦弱,還更是一個婦道人家,也讓我失望了一下,只是轉而又想到了,如果她真的堅貞不屈,也要上書進言,那麼,她的死期大概會提前很多。。。

在電影資料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似乎都停在了搭出了完美的內景,在東南亞以奢華的風格引起了轟動,還有演員的成功的表演上,只是在看待這場歷史,大概大家真的都準備留給史學家說吧,所以才這麼含蓄。

貼首歌:
勇敢的中國人
詞:黃霑
曲:顧嘉煇
唱:汪明荃

令我錦繡故鄉色變,令我嬌美翠湖含恨;
望向中國國土此際浩氣在騰,誓要將我苦難化為悲憤。

做個勇敢中國人,熱血決拋抵抗敵人;
我萬眾一心,哪懼怕艱辛,衝開黑暗。

作個勇敢中國人,熱血灌醒中國魂;
我萬眾一心,哪懼怕犧牲,衝開黑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