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滿城盡帶黃金甲--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满城尽带黄金甲/

7 / 39,289人    USA:114分鐘 | Hong Kong:111分鐘 | Argentina:114分鐘

導演: 張藝謀
演員: 周潤發 鞏俐 周杰倫 劉燁 陳瑾 李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公園仔

2007-01-03 01:06:56

沒有打算討好你的中華好萊塢


說《滿城盡帶黃金甲》俗艷浮誇,跟指出肥肥沈殿霞體重超標一樣:易如反掌。有誰不知道呢?

問題是,《黃金甲》大賣,不只在大陸大賣,香港票房也相當不錯。這類古裝宮闈恐怖片還是會陸續有來。

我已沒有興趣去細談電影本身。純粹娛樂觀感出發,《黃金甲》不比《夜宴》差,至少演員發揮較好,對白念起來也比較順耳。劉燁演廢柴太子入木三分,演技一流。這樣算來,我思疑比起我沒有勇氣去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來說,已是大有改善。

據說《黃金甲》的故事概念,源自曹禺的舞台劇《雷雨》。電影一上映,自然招來影評人咬牙切齒的批評,上星期在明報讀到的一篇最有趣,作者一邊罵《黃金甲》把劇本改得面目全非,電影採用了《雷雨》的人物關係,卻無原著的神髓;然後又一邊挑剔電影沒有正式表明是改篇自《雷雨》。我讀了兩遍還是搞不清作者的立場,究竟是想《雷雨》和曹禺的名字出現在在電影的謝幕名單中,還是不想。

相比之下,張藝謀自己其實最清醒,他在Metro Pop(都市流行)的一篇訪問中,很坦白的告訴讀者,《黃金甲》是什麼一回事:

**「這的確是一個社會現象,也是內地市場的取向。但凡古裝大片參加影展,都很容易得到外國片商的垂青,也因而令投資者覺得花錢拍大片才是對的。如果你的電影不是古裝大片,投資者會很懷疑,就算願意投資,也只肯花很少錢。」**

**「內地的電影票一張賣幾十元,一般觀眾都會衡量究竟那幾十元花得值得與否。在他們心目中,如果拿幾十元就能看到大製作,總比看文藝片划算。內地影評人對這現象也加以抨擊,但抨擊歸抨歸,現狀始終不可違。」**

**「我早期電影的人文氣息非常重,但現在中國已進入了消費和商品時代,很多電影都要吸引年輕觀眾入場。你說我是商業導演,我倒也無所謂。」**

今天晚上看了明珠台一個叫《中華好萊塢》(China’s Hollywood)的英語記錄片節目,當中提及《英雄》、《十面埋伏》、《無極》,以致成龍大哥的《神話》,都稱此等(我心目中)的超級爛片為帶領中國電影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成功製作。我就知道,《黃金甲》的金碧輝煌五彩琉璃千軍萬馬加奶皇包(密斯稱鞏俐為「蟠桃娘娘」),對像是不BT不買盜版兼肯花六十元人民幣入場看戲的內地中產,還有那些迷戀武俠功夫異國風情的老外,而不是那些批評它的人。若把《黃金甲》當作好萊塢片看,我覺得已經很不錯。

原文刊於: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53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