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6 01:49:33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很多人鄙視或者熱衷於「美國的金雞獎」---奧斯卡獎,是非不論,但毋庸質疑,贏得了那尊小金人的影片還是值得一看,甚至再看的。
由於實在無法忍受宿舍里兩個大男生對著「最新韓國言情電視劇」《火花遊戲》哈哈大笑的快樂樣子,我決定還是出來找一部不那麼「快樂」的電影來看。但我想我也沒什麼好對他們發表意見的,我有時也很愛看諸如《人魚小姐》《澡堂家的男人》之類的東西。
話題扯回來,我剛剛看完上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撞車》。
這是一場群戲,是一場升級了的傲慢與偏見,所有的人都在詮釋著什麼是歧視。
黑人和白人繼續著互不信任的「原罪」,阿拉伯裔人則被視作潛在的恐怖份子,而亞裔人在電影裡基本就是野蠻和邪惡的化身,他們一說話就是先聲奪人的,他們一做事就是神神秘秘的。在電影開始的那場車禍中,幾場發生在兩天之內的有關歧視的人間情景劇被拉開了帷幕。
在電影中我看到了人性的惡,人們只能接受和自己相近的一切並固執地不願去改變。電影雖然是在講述美國,但我卻在一直思考中國。我們不也正在固執地歧視著嗎?
富人歧視窮人;城裡人歧視鄉下人;在北方,北方人歧視南方人;在南方,南方人歧視北方人;上海人歧視北京人;北京人歧視外地人;全國人歧視河南人;我相信河南人也在歧視著**人。
可是真的有什麼好歧視的呢?
一個一個人,誰比誰美麗?又有什麼了不起......
電影只是,恐怕也只能是把問題反映出來而已,至於解決,影片只是在結尾處安排了一段溫暖的音樂和幾個受傷的人的無奈眼神,除此之外, nothing。也許解決歧視的問題屬於哲學、社會學甚至是信仰的範疇,但我想我們在某個發獃的午後是不是也應該思考一下呢?哪怕只是思考一下。
電影中的人物眾多,但不需要我們費勁腦筋地去想誰是誰,本片的編劇同時也是導演 PaulHaggis完美地完成了對羅博特奧爾特曼在群戲方面的學習,他賦予每個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命運並讓它們被表現了出來。相信這個前金牌編劇在這部處女作大受好評之後會在導演的路上越走越遠,所不同的是鍍了奧斯卡這層「金」的PaulHaggis不會再為成本發愁了,但他是否還能有《撞車》這樣雖然只有700萬的投資但卻真誠而深刻的作品了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