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曼哈頓--Manhattan

曼哈顿/曼哈顿

7.8 / 149,256人    96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馬歇爾‧布烈曼
演員: 伍迪艾倫 黛安基頓 邁可墨菲 瑪莉海明威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erygodort

2007-01-08 18:14:36

《曼哈頓》:繁華中的爛漫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電影兒一開始,一組城市的空鏡慢慢展現在我們面前,同事佐以一個絮絮叨叨的聲音在猶豫如何開始這個故事。鏡頭由凌亂的日景切換成一組煙花綻放在城市的上空。冷漠,浮躁,嘈雜,陰鬱,在一組關於這座城市的描述詞彙之中,作者最終選擇了浪漫——這也是由鏡頭最終落在那組夜晚的煙花上決定的,而且,畫外音從一組不斷自我否定的敘述中漸漸嵌入了導演的視角和觀點:「浪漫,哦,我喜歡這個開頭。」

在伍迪·艾倫的鏡頭裡,曼哈頓被描述成為一個冷漠而擁擠的城市,每個鏡頭都給人逼仄的感覺,城市的小酒館裡,幾個朋友喝酒,畫框裡滿滿噹噹的放著幾個主要角色,話題並不投機,言語裡充滿了隱藏的對抗。

導演似乎想用這種逼仄的鏡頭語言傳達給我們:在一座擁擠的城市裡面,每個人的相遇,乃至碰撞是尷尬而無奈的。善於挖掘戲劇元素的伍迪·艾倫似乎一下子就抓住了「城市」最明顯的特質。

婚姻破裂,因為老婆變成了同性戀,朋友不理解,重新認識的女人都是充滿自我保護意識的「刺蝟」,電視台的工作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丟掉了——這是一個標準的都市人的形象。梅麗爾·斯特利普的同性戀情節很快就能讓我們想到《六人行》中的ROSS,也許是後者的抄襲,但我認為更多的,是一個開放得不能再開放的國家的通病。

倒霉,似乎是伍迪·艾倫影片永遠的主題,主人公伊薩克42歲,擁有沒完沒了的麻煩和永遠解不開的心結,倒霉的運氣讓這個老男孩總是不停的抱怨自己的生活,遇到的人,和這座城市的不合理,言語之中投射出都市人的尷尬與可笑。

在與那個一身是刺的女人熟識之後,伊薩克意識到,兩個人對這座城市有著驚人相似的印象:混亂,不可理喻。

「大樓要拆了,我曾經號召過人們抵抗這件事,躺在大樓下面試圖阻止他們拆掉它,結果一個警察從我的手上踩過去,唉,這城市瘋了!」

曼哈頓大都市中的孤獨個體,其中灌注的是對整個城市,整個城市的文化的熱愛,甚至是同生共死的感情。無論是事業上的失敗,生活中的孤獨,都是伍迪熱愛這個城市的原因。他愛的不只是曼哈頓的快樂幸福,也同樣熱愛這個城市中的沮喪頹唐。

影片中最能體現城市感的人物要算那個從外地(實在想不起來哪個城市了)的女人了。出場的時候長篇大論,對這個城市的藝術,文化,以及所有的事務不屑於故,並且一再的重申自己是剛剛到達這裡的。言語之中充滿了緊張與自我保護意識。這也許就是造成都市冷漠的最終原因,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保護著自己,生怕被別人認為淺薄和沒有獨立見解,這種抬槓式的對話方式造成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困難,所以,伊薩克在第一次見到這個女人之後的那一段絮絮叨叨的抱怨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然而影片從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關於浪漫的故事,那麼愛情應該是影片最主要的情節。在作者眼中,這座城市雖然冰冷,雖然逼仄,但還是有讓他熱愛的東西,也許正是因為城市的冷漠才讓愛情在一片冷色中顯得尤為突出。

有意思的是,兩位愛情主人公對彼此的了解,也正是我們通過影片對於曼哈頓的了解,伊薩克表面上絮絮叨叨,充滿對這個城市和自己不行遭遇的抱怨,然而這個外來女人慢慢的了解到,原來這是個內心情感豐富,並且非常善良的人,而伊薩克對女人的了解,也是從一開始的一百個看不上,到後來漸漸剝去偽裝之後的熱愛。由此,一個通過人物展現出來的城市情感慢慢顯露在我們面前,對於一座城市的感情,就是對一個情人的感情,裡面摻雜了由厭惡到了解,到喜愛,進而驚喜,最終變成習慣的各種感覺。

片中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人物,就是那個17歲的女孩瑪麗,如果用符號學的角度來分析的話,這個女孩象徵著純潔和執著。影片中伊薩克對這個女孩的態度非常有意思,始終在抱怨兩個人的年齡差距太大,並且不厭其煩的告訴瑪麗:「你的人生還沒有開始,將來你會遇到比我好上千倍的男人。」在遇到耶爾(那個外來女人)之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但是說辭也隨著伊薩克對耶爾的感情逐漸升溫而慢慢變得虛偽起來。就在最終耶爾離他而去之後,伊薩克感到自己非常孤獨,不能讓自己的感情生活沒著沒落,於是重新對17歲的瑪麗展開愛情攻勢。在影片的最後,那些說辭顯然非常的虛偽,並且前後言行不一,但這卻讓瑪麗感動——也許城市中還存在著純潔?這個結尾太棒了!把問題留給觀眾去想。

最有還有一點補充,就是伍迪·艾倫式的幽默。幽默元素在他的電影中無處不在,然而每個元素都不是隨興的安插,都是有非常嚴謹的內涵。舉兩個例子:

一是伊薩克在與耶爾表達感情之後,有一段MV式的表現愛情的段落,兩個人在湖上划船,湖光山色,畫面爛漫得無以復加,伊薩克無意間把手伸進湖水裡,臉上是一副陶醉的表情,但是慢著!手裡抓到了什麼?再次把手拿上來的時候是一手的泥。這個橋段將整個爛漫氣氛變得尷尬可笑。導演似乎想通過這個小動作來預示,這兩個人的愛情不會一帆風順——不浪費任何一個可以為主題服務的視覺元素,實在是太高明了。

還有一個段落,同樣是沒有對白。伊薩克帶著兒子逛街,在櫥窗前兒子看上一條巨大的帆船模型,伊薩克卻建議兒子買那個相對小一點的,鏡頭是從店裡面拍的,兩個人經過一番無聲的爭執之後,失去耐心的父親打了兒子的腦袋一下,兒子進入店中,而伊薩克卻開始掏兜數錢——都市人的尷尬與無奈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