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美国往事/四海兄弟(台)/义薄云天(港)

8.3 / 379,211人    229分鐘 | USA:139分鐘 (re-cut) | 251分鐘 (extended director's cut)

導演: 塞吉歐李昂尼
演員: 勞勃狄尼洛 詹姆斯伍德 伊莉莎白麥高文 崔特威廉斯 柏特楊 喬派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傑傑

2007-01-10 23:07:55

觀《美國往事》


——關於時間的感想

    第一次看《美國往事》是在學校的影碟室,朋友拉我去的,且只看了半部。

    泛黃的膠捲娓娓道出一群少年的純真年代。暴力,性,犯罪。然而誰又以為這些是他們的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每一個人的權利。每個男孩都有心中的公主,她們美麗,純潔,神聖不可侵犯。現實卻連這點可憐的夢想也要破碎。當黛柏拉抑制著自己的慾望而冷酷的拒絕愛情時,我看到麵條天真失望的眼神。我心碎了。孩子們不應該承受這些過重的負擔。

    後來我買了碟,一個人靜靜的看著一遍,兩遍……。漸漸不再同情主人公愛情和友情的失去,反而羨慕起那些往事來。驀的明白:擁有過,也珍惜過,最後即使失去也是可以無怨無悔的。

    一直想寫點什麼,卻每每因擔心寫不出什麼而撂筆。如今腦海中殘留的那部影片的感悟快要消去,再不記下點什麼恐怕難以對得起當初那份真摯情感的觸動。

    「Yestoday

    love was such an easy game to play

    now I need a place to hide away

    oh,I believe in yestoday

    why she had to go

    I don』t know

    She wouldn』t say

    ……」

    《美國往事》的配樂據說在拍攝此劇十年之前就已經量身定做。萊昂內花了十年時間來準備這部影片。十年磨一劍,影片本身就是一部史詩。

    青年——老年——少年——老年——青年——老年——青年,這是《美國往事》的敘事順序。人物的年齡不斷在變換,周圍的一切也都適時而變。

    如果將生命看成沒有終點的話,那麼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其實是一個圓——循環而生,死並非終點。按村上春樹小說中的話來說就是:「死只是生的一部份」。

    時間在影片中的作用是個標籤,用來區分圓上不同的點。雖然圓上有無數個不同的點,但是既沒有終點,也沒有起點。生命亦如此。

    人生前是虛無,死後也是虛無,從虛無到虛無,人生完成的是一次循環。當一個人生命終結之後,其人生軌跡是由往事構成的。故事從中間開始又從中間結束,完美的畫了一個圓。這就是《美國往事》的史詩味道所在。

    何謂史詩?滄海桑田的氣勢,事過境遷的釋懷,物是人非的感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入物」的豪邁……。史詩是歌頌時間所帶來的變化的。而往事則是變化的證明。

    「時間的灰燼」是王家衛對《東邪西毒》的英文注名。灰燼,即幻滅,因此《東邪西毒》給我們的是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悲憫。「總有些事是你不願再提,或是有些人你不想再見。」表達的就是這種對時間的無奈。

    萊昂內是是一個對美國黃金時代十分著迷的人,影片中好幾處高貴奢華的場景無不體現了他的這種「美國夢」,使得影片本生就透著有一股濃郁的懷舊氣息。因此,《美國往事》中的時間更像一枚枚書籤,是用來使人便於回憶的。當然,對於時間的態度也有無奈之意,但更多的則是一種對過去時光的留戀。正如影片中麵條對黛柏拉所說的話:「我是一個活在往事中的人。」

    主人公麵條最後沒有殺死出賣自己的麥克斯。因為他知道如果殺了他,等於接受了被出賣的事實,那麼自己的一生將毫無價值。反之,則尚存珍貴的友誼在自己的回憶中。麵條想追求一種永恆。世上沒有永恆可言,因為有時間就有變換,而時間永無止境。其實也有永恆,因為有時間就有過去,而過去永遠不變。過去,現在,將來,這是時間的三部曲。現在,你可以去把握。將來,你可以去創造。過去,你無能為力。

    「一個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過去的只能用來回憶。想起博爾赫斯的「沙之書」。書里沒有首頁和尾頁,也無法找回剛才看過的那一頁。真是可怕。時間亦如此。好在人有記憶。人如果沒有記憶,會更加痛苦。我覺得王家衛的台詞得改一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