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1900頑石

2007-01-12 21:49:02

還原歷史真相


這部改編自希特勒秘書容格夫人的自傳的電影,以一種記錄片的形式給我們展示了希特勒最後的日子。其實關於這段希特勒最後日子的歷史在前蘇聯的電影《護國戰爭》中就有描寫,不過這部政治氣氛濃郁的電影不可避免地將納粹人物臉譜化、程式化;暴戾無償、竭斯底里、神經質的男人,想來是眾多的普通觀眾對這位納粹「元首」的刻板印象,而這本處處體現了德國人嚴謹、客觀的電影,出現了一個與過去不同的希特勒,這也保受了很多爭議(畢竟是天下第一大魔頭,一下子變成一個可憐的老頭,的確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影片從容格夫人的視角來審視這段歷史,片頭便是容格夫人的一段獨白:命運把我帶到一個我不想去的地方,但儘管如此我發現我很難原諒我自己...,這段「傳奇」之旅開始了,從希特勒出場一一握手個個來應聘秘書的婦女開始,這個語言委婉、笑容可掬、佝僂著身體的老頭的形象就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魔鬼還是人,這是我們帶著正義和邪惡的眼鏡來看二戰人物所得出的,在二戰已經過去60年後,通過史學家和相關親歷者的回憶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還原的歷史。當我們不再用「濾鏡」來看待歷史時,電影中的各個人物的故事讓我們陷入深思。「狼穴」中圍繞在「元首」周圍的各個人物,愛娃、戈林、斯佩爾、希姆萊、戈培爾夫婦還有眾多的「後勤人員」在帝國即將陷落的時候,表現出了對未來不同的態度,背叛、絕望、失落、頹廢甚至是死亡。
    首先是希姆萊和戈林,兩人分別前後背叛了「元首」和盟軍和談要奪取希特勒的權利,樹倒猢猻散,納粹的中樞開始瓦解了,劇中希特勒發瘋了似的咒罵著他們,但這些事件註定了一切不可逆轉的結局。
    戈培爾夫婦,可以說是最值得讓人深思的,這對忠實於納粹和國家共產主義的夫妻,在帝國陷落之時選擇了赴死,但讓人震驚的是他們在自殺前,竟然先將自己的親生的七個孩子毒死,而其原因竟是「無法讓自己的孩子在沒有國家社會注意的環境下生活。」純潔的孩子成了帝國的陪葬品,那種納粹的狂熱和信仰讓這個母親可以不流一絲眼淚地處死自己的孩子,而我卻始終有娥眉有明白究竟是什麼使得一個母親可以親手殺死自己的骨肉呢!也許這也是眾多人對納粹恐怖之處的最深刻體會。
    墮落和頹廢的大多是看到戰局無望的將領,在一種悲觀氣氛的籠罩下,只能依靠烈酒和女人來麻痹自己,愛娃的弟弟便是個例子,只是他和許多的將領一樣最後還是不得不選擇被殺或自殺的可悲結局。
    希特勒與愛娃在一場預示著死亡的婚禮後也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而在這之前他最後一次表達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以及對眾多死亡的德國民眾的看法--這是他們該為帝國付出的;最後一次檢閱了他的所謂的「希望」師奶軍;最後一次向在「狼穴」中的工作人員;一切都在死亡、絕望凝結在房間的各個角落。
    片中唯一對生存還抱有希望的恐怕就是容格夫人和她的同伴了,儘管在希特勒自殺前都得到了被「賜」的毒藥,而且在最後一刻每個人似乎都面臨著是「生」還是「死」的選擇,子彈、毒藥、還是衝出狼穴,容格夫人最後選擇了逃出狼穴和炮火,和一個放棄抵抗的「師奶軍」男孩一起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奔向了遠方。
   本來影片可以就此打住,結尾卻是一個個劇中原形人物後來的情況,有的自殺了,有的喬裝後被識破,有的被審判了,有的死在戰俘營,有的消失了,真實的容格夫人在片末用蒼老的聲音作了一段自己作為歷史親歷者的看法,她說:「戰後我在紐綸堡審判中,知道了有600萬猶太人、持不同政見者的死,但我仍然無法與自身的過去聯繫起來,我一直寬自己的心,對此沒有任何個人的負罪感,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這些事,但當有一次看到了一個和她同歲的人卻在她做希特勒秘書期間被處死了的墓時,她突然明白了,年輕不是藉口,在說出自己的經歷有助於我們了解事情的真相。
    如此真實的一本電影,似乎讓所有觀眾成了親歷者,真相是什麼、死亡是什麼。三島由紀夫寫過「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而歷史中的死亡的回音長久的縈繞在我心頭,這不是本控訴納粹罪惡的血淚史,更不是美化納粹的人物傳記,「狼穴」中的眾生相,所折射的歷史是那麼發人深省,把一切罪惡歸結於某個人似乎不大讓人信服,純粹的歷史,事件的再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