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9 18:52:56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923年,倫敦近郊的Sussex,女作家維吉尼亞 Woolf在她的衣服口袋裡裝滿了卵石步入一條河流中溺水而死。
1951年,二次大戰後的美國洛山基,家庭主婦Laura 布朗在一家旅館的房間裡試圖服藥自殺。
2001年,美國紐約曼哈頓,女編輯Clarissa Vaughan目睹了自己的好友,一個患愛滋病的作家Richard 布朗,從住所的窗口跳下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個女人,三個時代,三個地點,三次自殺,被一本小說聯繫在一起:維吉尼亞 Woolf寫於1925年的作品《戴羅薇夫人》(Mrs. Dalloway) ,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被一種意識聯繫在一起,一種女性尋求自我的意識。這種意識在維吉尼亞 Woolf的另一部著作《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中體現得更為明確徹底。她認為縱觀歷史,女性往往沒有自己的空間,她們只是在被她們的丈夫和家庭所完全佔據的空間中回應著他們的要求。維吉尼亞在影片中痛苦問她的丈夫,「我的生活被偷走了。我住在一個我不想住的小鎮上……我過著我不想過的生活……為甚麽會這樣?」(My life has been stolen from me. I'm living in a town I have no wish to live in... I'm living a life I have no wish to live.... How did this happen?) 而Laura 的丈夫認為自己的家庭很幸福,「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我預見到我們的幸福」 (This life is what I always wanted. I had a vision of our happiness) 。然而他的幸福不是Laura的幸福,他想要的生活也不是Laura想要的生活。而在Clarissa的故事裡,這種衝突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僅僅是女性自身,作為男性的Richard也覺得自己是在為別人活著。飽受愛滋病以及心理陰影折磨的他對Clarissa說,我覺得我還活著只是為了讓你高興(I think I'm staying alive just to satisfy you).他不希望Clarissa為了他而失去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生活呢?!! 難道必須等到我死,你才會開始考慮你自己.」 (WHAT ABOUT YOUR OWN LIFE?!! Just wait until I die, then you will have to think of yourself.) Clarissa則認為人應該為對方而活著. (That is what we do. That is what people do. They stay alive for each other.) 《時時刻刻》中的三位女性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同性戀傾向。Clarissa Vaughan就不必說了,她和她的同性戀夥伴一起生活。而維吉尼亞 Woolf親吻她的姐姐,以及Laura 布朗親吻女友的鏡頭都隱隱約約傳達出這種資訊。這種同性戀傾向事實上是對脫離男人控制的一種渴望。
這三個相互平行又彼此聯繫的故事都發生在三個女人各自生命中的某一天,某個瀕臨精神崩潰邊緣的一天。維吉尼亞 Woolf說:「一個女人的一生中的一天,只是一天,之後那一天,成為她的一生。」 (A woman's whole life, in a single day, just one day, and then that day, her whole life.) 《時時刻刻》充分發揮了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所具有的超時空的敘事能力,將三個不同時空裡的故事彼此穿插而又脈絡清晰。同時運用了很多彼此互相映襯的鏡頭以加強這三個故事之間的視覺和心理上的聯繫。在影片結尾處,老年Clarissa的出現使得這三條線索的聯繫更加緊密,也使得片中曾經使觀眾感到迷惑的某些地方回想起來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