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落葉歸根--Getting Home

落叶归根/落叶(原名)/回家

7.4 / 1,807人    Hong Kong:110分鐘

導演: 張楊
演員: 趙本山 孫海英 宋丹丹 午馬 胡軍 夏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韓兮

2007-02-08 20:28:55

落葉歸根――悲憫無常


遇到這類影片很難從純電影的角度做出分析,因為它是如此的現實如此地離你我那麼近距離,於是,在悲憫中尋找一絲慰籍,如同老趙一樣,將所有的悲哀都是一種戲謔的方式一筆帶過,其實悲哀正是這一筆帶過,象張大民一樣,不戲謔去悲哀,不笑著生存去苟且死去?都是悲憫的單一反映而已。
張揚的作品一直很不錯的,尤其是《洗澡》,筆者所遇到的幾位香港都豎起了大指,那個「傻子」的形象依舊令我感到一種莫名的衝動。情,是張揚極力所張揚的,細節,是張揚不飾粉黛而鋪陳的,縱觀張揚的作品,這兩點是極為重要的。當然,《落葉歸根》也不例外。
影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筆者還清晰地記得當初看到這個故事時的片刻唏噓,但僅僅是片刻而已,然後便依舊沉醉於都市中的那些浮華,遙記得當年中的《水滸傳》不知翻過了多少遍,其中的俠義道義英雄等概念早已灰飛煙滅。於是,這個故事所能給與一個中國人最直接的感受都沒有了。但張揚有。
仗義,這是張揚對老趙舉動的第一個定義。通過一個劫匪之口說了出來,這裡面沒有絲毫諷刺的意味,而是現實。當劫匪因為仗義對全車人實施了釋免之後,那些人便成為了劫匪背上的刺字,假仗義,其實是沒有仗義之說。任何一個中國人,對老趙的舉動都應該抱有這樣的評價,但僅僅是評價,論到了自己,就再也無話可說了,更談不上有什麼作為。於是,現實中充斥著假仗義,人與人表面的親熱變成了背後的虛假。影片中所有知道真相而幫助老趙的人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對仗義這個行為的尊重,所以,仗義這個最基本的評判勢必將貫穿整個劇情。
看過《洗澡》的人都知道,影片中對老澡堂的依戀實際上是對那種親情的依戀,在熱水中的親情絕不能被鋼筋水泥所澆鑄,於是,我們可以看出導演對中國古代一種親情的懷戀之心。而仗義則恰恰也頗具古韻的一種兄弟之情。導演通過老趙的行為極為地要張揚著這種兄弟之情,只是不知這是一種祭奠還是一種重喚。
一個農民工其實是很簡單的,他的想法無關法律常識,也無關任何動機,只是一種仗義的衝動,所以評價如斯已是足夠了。影片此時開始豐滿這個人物。
其實,這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公路片,除了老趙與屍體老王以外,所有人都是過客,都是劇情的某個細節,一段段如同小品一樣,這樣的細節是張揚極為拿手的,因為路途的遙遠,因為老趙的低層身份,所以這些細節中的另一個主角也絕不是什麼上層人物,鑒於此,這一路走來頗有些底層浮世繪的感覺。也就是在豐滿老趙的同時,也讓觀眾領略了人間喜劇。
劫匪大哥的自責,司機對愛情的執著,老壽星晚年的孤寂,騎車人少年的理想,酒店老闆的貪婪以及養蜂人的避世哲學,還有髮廊女的思鄉以及巡警的惆悵,當然更少不了拾荒大姐的含幸茹苦,所有這一切都是一種小人物的悲哀,或是小人物的生活哲學,當然,每一個人都必須生存下去,都必須承受著這種或那種的悲苦。
在與這些人接觸的過程中,老趙同樣表現出一個低層人所固有的善良與執著,甚至是徬徨與自艾,還有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但這所有的一切都被現實所掩蓋住了,送工友回家雖然是一種仗義的行為,但更主要的是一種同命相憐的思鄉之情。影片的點晴在于思鄉,在於一種對思鄉的承諾,對工友酒後一番言語的回報。於是,當我們看到老趙絕望地自殺,然後又未遂之後,家鄉的概念便突現了出來。
養蜂人是背井離鄉,過著沒有固定之所的生活,但這種避世卻成就了他的家鄉。而髮廊女的思鄉之情是不用言表的,巡警對外在人家鄉的理解也是人之常情,更重要的是那個拾荒的婦女,離開家鄉為了孩子,但家也是她一直思戀的,於是與老趙彼此投緣。無論是家還是鄉,都是漂泊者的根,成家還家,無論是哪一種,家比鄉恐怕更有誘惑力。
但家鄉卻絕不會因為人們的思戀而改變。
導演的結尾雖然很現實,但的確是最亮的一筆。中國,尤其是低層人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會造成離鄉的處境,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應該避免的。老王的家鄉已被拆遷,是不是動了人的根所在呢?
錯了,這時候老王這個死人的戲終於體顯了出來,影片在中間的部份曾說過老王也許和家人有著某名的矛盾,但破敗的殘門之上,諒解是最後的勝利。於是,老王的家鄉被拆了,老王身死了,但這個家卻還是完整的。對於現在這個時刻變遷的社會,所謂的根只有家,鄉則是一種固有的悲哀。
在一部被禁多年的紀錄片中(名字不好提及),中國人固守的黃土文化造成了一種無法擺脫的尋根與歸根情結,但那片黃土卻已經過度地承載了枯骨,取而代之的便是根,鄉音與鄉情都是一種奢望,更理智卻恰恰是一個家的概念。
老趙與拾荒女憧憬著家的未來,老王得到了家人的諒解,尋根的過程變得更加實際了,也許這便是家即根的概念。
說實話,本人雖然在試圖解析導演這番良苦的用心,但對這種根與家的概念卻也只能抱以一種理解之情,卻無法真正地苟同,也許現實令筆者的悲憫之心沒有如此感人吧。
閒話不說,本片的輕喜劇風格令人笑中含淚,這也是導演一貫的手法,趙本山的演出質樸無華,的確此角色非他莫屬。

2007-2-5於通州
韓兮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