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喜宴/TheWeddingBanquet

7.7 / 12,237人    106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馮光遠
演員: 郎雄 趙文瑄 金素梅 歸亞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鴨鎖骨

2007-02-13 23:34:53

傳統如何潰敗


  《喜宴》,李安家庭三部曲第二部,我看的最後一部。三部都這麼好看,演員大同小異,主題異曲同工,但是總是有趣,李安如何做到的?

說起來,是個沉重的故事,看的過程卻是喜劇的感覺,而且是高級的喜劇,精華的喜劇,沒有笑到腹痛或打滾,但就是合不攏嘴,李安如何做到的?

都是講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這一部卻和另兩部不同,傳統從頭至尾都站在陰暗面,好像一個叉著腰不講道理的潑婦,很討人厭。喜酒我吃過很多回,每次幾乎都同情主人們,同情新郎新娘們,他們那麼狼狽,而賓客都那麼猥瑣,鬧到不成樣子,鬧到沒有人形。然而這是傳統,一講就是大堆道理。前幾天我還聽說過,說是搬家是一定得把後門也搬走,為留一條後路。這樣奇怪的規矩,已經知道很多,也有很多還沒聽過。以前竟然想,連知道都沒有,怎麼繼承傳統呢?就算都知道又怎樣?會去做嗎?老祖宗在我們心裡份量幾何?這也不是件壞事,因為老祖宗的規矩現在看來一點道理也沒有,要嘛刻薄,要嘛粗暴,要嘛愚蠢,要嘛荒唐,幹嘛要繼承。

李安為了更突出這種碰撞,選了一個比較極端的題材,在美國的華裔同性戀者偉同為了滿足父母抱孫子的強烈飢渴而假結婚,而父母偏偏要從台灣到美國為其主持喜宴。想一想,都是個衝突矛盾會不斷的故事,事實也是如此,按照可以預想的過程演進,但是李安在其中偏重傳統現象的表現的一些細節,又把這些衝突柔化了,它們都只是隱現。就這麼看下去,沒有特別的沉重,但是傳統對人性的戕害還是可以明顯感覺出來。在喜宴中,集中表現。場面大,人多,鬧。兩個面合心不合的人,於大庭廣眾,表演他們的虛假的愛情,甚至在鬧新房時被逼得假戲真做,女的都懷孕了。傳統是突出了,但其面目不論怎樣看都很可疑,傳統是偽君子,傳統是迫害狂,傳統總是自以為是,傳統總是無根無據。在另二部曲中都很可愛的郎雄,在這一部前面大半時間裡,都是個一根筋的老頭,不是可愛,而是可笑又可嘆,愛面子,死想孫子。

這樣的傳統,還怎樣前行,所以結局傳統的妥協成為必然,並沒有預想中的結尾矛盾到達高潮,老高平靜接受這個事實,在偉同向母親坦白自己的性傾向之前,老高就已經知曉了,「我觀察,我了解,他是我的兒子我還看不出來?」甚至有了祝福,向兒子的男朋友賽門。最後的一句話,老高在機場說:「我很高興。」衝突輕易化解,簡單得都不能讓人相信。但是能夠怎樣?原因,不只是高媽媽總結的「子大不由母」,代表傳統的老高,這回被逼著反思了自己一回。

演員,趙文暄郎雄歸亞蕾金素梅,沒得說,幾乎是台灣影壇的全部精華。特別是兩個老的,那可真是渾身是戲,像身邊每一個老人,又總覺得多出來一些什麼。趙文暄,好在非常適合這個角色,在台灣好像也就他最適合演同志了。而那個演偉同男友的老外,怎個兒一中西合璧,對所有安排通情達理,安之若素,顧全大局,又濃情蜜意,是最可愛的一個角色。總之演員表現堪稱完美。

一個題材尖銳的片子,到那時的李安的手裡,竟是平和又有趣。和這個片子比起來,《斷背山》真可說是乏味無聊了。也許還是文化的差異,我覺得李安在美國發展空間雖大,影片也保留了平和自然的特點,卻是缺少了通透,而平和一旦通透,便會有趣。還有一個原因,《喜宴》重心在家庭戲,《斷背山》則愛情與家庭平均用力,重點不突出。

一個細節,在喜宴上,一個老外感嘆:「我以為中國人都是柔順沉默跟數學天才…」,話未說完,身後一個華人探頭搭腔:「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這兩句話,正可作為整部電影的註腳。而這個搭腔的華人,正是那時還很年輕的李安客串的。中國人的確柔順沉默,而這喜宴上的瘋狂表明,中國人原來是用傳統來反傳統的,連發洩反抗的因子都可以自給自足,可以想見,傳統也絕不如影片結尾那樣輕易繳械投降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