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烈火战车/火战车/火的战车

7.1 / 66,061人    125分鐘

導演: 休‧赫遜
編劇: Colin Welland
演員: Ben Cross Ian Charleson Nigel Havers Nicholas Farrell 伊安荷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邊走邊唱

2007-02-21 08:04:59

火的戰車-來自內心的榮譽與理想



  體育的好處,是能夠在短暫的時間把人生以遊戲的方式給你演繹一遍,有始有終,讓你懂得怎麼奮鬥,怎麼處理和隊友、對手的關係,怎麼去制勝,怎麼輸得起,怎麼在逆境中奮起。更重要的是,體育最真實、直觀地模仿著生活中的競爭。
  兩個年輕人,一個為了對抗對猶太人的歧視,一個為了從屬自己內心的信仰,報答上帝給予自己的跑步天賦-"讓上帝高興".選擇了一場為了榮譽的戰鬥.紳士精神的落日餘暉照亮了最後一個古典時代的長長背影.
   勝利後是姑娘對你的一個吻,是和教練的一醉方休,是對自己內心深處的一次祭奠!"和你愛的人過你該過的日子"."去中國繼續傳教".這就是他們贏得榮譽後選擇地對生活回歸的方式.
  人是歷史的人質,一個時代擁有一個時代的精神特質.過去時代總是成為我們的一個可以任意把玩的盆景.我們對過去的召喚是尋求一種超越的勇氣,超越這個時代的束縛,尋找我們真正的生存訴求,那種內心慾望的,事物本質的純化.火就是勝利,就是榮譽.那個時代的冠軍後面沒有贊助商,沒有廣告商,在體育場上沒有商業資本的入侵所以可以更明白的看到那種體育精神."運動能塑造人的性格,培養人的勇氣,忠誠和領導才能,還有最重要的,無懈可擊的精神和忠實,協作和責任感".從大不列顛到美利堅,三百年來,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可否認地主導著我們的世界.而他們的精神源頭又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在他們的教育中,體育是作為生活的一部份."希臘人的體育,當然是以奧林匹克為標誌。參加競技的人,是各城邦的公民。他們首先是業餘選手,即使拿了冠軍,也是公民的普通一份子。觀眾與運動員之間沒有清晰的界限。於是體育人人都可以參與,成了培養公民品格的手段。希臘人理想中的公民,用柏拉圖的話說,是勇武而不粗野,文雅而不柔弱。而詩與體育,培養著這人性中的兩極。因此這兩種教育的平衡,造就了心智與體格健全的公民。換句話說,體育是人發展自身人格的基本手段。(薛湧)"體育精神順應這西方文明的歷史發展,所以當我們被扣上"東亞病夫'帽子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看到自身意識的弱點.中國古代仕大夫好清談,文,史,哲皆書齋學問,不如社會學經濟學需大量實證統計.中國的菁英便多半成為文化之菁英.遺留到目前便是重智育,輕體育,輕社會服務意識.根本的是主靜棄動."心靜自然涼""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以靜制動"根上是一種道家思想在士人筆端的自然流露.毛澤東和魯迅都可以看作是中國讀書人中的異端,他的成功不可或缺的是他身上不斷運動.頑強奮鬥,克服"抵抗"的性格.他在中寫道"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體全則而知識之事以全."在其給友人的信中指出"身體弱就只有讀書人.要矯正這弊病個人方面須養成工讀並行的習慣,至少也要養成讀書與遊戲並行的習慣."
   所以,亞伯拉漢把他對自身責任和榮譽的體現都承載在跑步上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影片的推進來自於兩人對比賽認識的逐步深入.以小見大的話,實則是對人生真諦的追尋.愛里克與亞伯拉漢不同,他更有天賦,作為傳教士,信仰是他前進的動力,也是他現實生活的"障礙".安息日的問題是對他的信仰的一次挑戰,看似幸運與偶然的調換實則在於他對上帝的忠誠,所以愛里克的問題是"人與神"的對話.亞伯拉漢的問題是他人與自身的問題,是"人與人"的對話,來自社會與他人的種族歧視是妨礙他進入英國上層社會和贏得尊重的原因,這是他開始的看法.也是支持他義無返顧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動力.真正的轉折來源於決賽前的怯場.這是他的目光從他人轉向自身的分界.比賽的終極意義是一個人超越自己,種族歧視也許只是自身軟弱的藉口.從兩位劍橋校長舉杯慶祝亞伯拉漢的勝利再回想他們之前與他的那場交鋒,發現並不是他們陳腐而是亞伯拉漢的不成熟.
  比賽是一次瞬間的綻放,不是生活的目的.但是我們能從它們身上尋找到可以讓我們後輩祭奠的記憶.他能給我們好好活下去的勇氣,找到自己的尊嚴.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