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火線交錯--Babel

通天塔/巴别塔/火线交错

7.5 / 317,366人    143分鐘

導演: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編劇: 吉勒莫亞瑞格
演員: 布萊德彼特 凱特布蘭琪 役所廣司 菊地凜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顴鳥躑躅

2007-03-01 01:20:07

《巴別塔》讓誰失望?


齊向隅

《巴別塔》讓誰失望?

 這回,羅傑·埃伯特(Roger Ebert)沒有去頒獎現場,而是拖著病體在家裡看完了冗長的典禮。並且失望至極地在部落格上反省自己對最佳電影的預測。作為全美最著名的影評人,他對《巴別塔》的鍾愛與評委會對它的漠視是如此讓他無奈,《巴別塔》到底不好在哪裡?

阿爾加終於完成了他的三部曲。一般來講,凡是三部曲,一定是中間那部最好的。但《巴別塔》真的是一部爛片嗎?在IMDB網評上,對它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並且都走向了極端,儘管都是缺乏理由的。惡言相向的批評充斥著這樣的詞語:冗長、複雜、自命不凡。自命不凡?它讓誰不舒服了,讓誰難受了?

有人批評說,《Babel》是一部「類《Crash》」的電影,沒有什麼創新的。不僅從結構上是如此,而且都在探討不同種族的生活狀態。其實我覺得兩者實在相差太大。《Crash》是面向國內的,而《巴》則將重點放在了國外上。這一內一外的差異非同小可。對內你可以指指點點,而對外,恐怕未必能讓評委們好受。

阿梅莉亞帶著小孩離境沒有受到什麼阻撓和障礙,而越境卻遇到了嚴格至極的檢查。國境成為一個「出去容易進來難」的口子,管轄著這個國家的人口,以防病從口入。在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裡,邊境一直是隔離的障礙,他用詩意的畫面來表現,而在此處,卻是以事件,以緊張的氣氛。對於美國來說,墨西哥人一直是讓政府很頭疼的,他們偷渡猖獗,而且在美國的合法墨西哥居民,他們旺盛的生育力不禁上美國的菁英階層擔心,在《為菁英主義辯護》中,老保守派威廉亨利早就預言:以後美國最多的人種將不是白人,而是墨西哥人。這種危言聳聽與美國政府的政策一拍即合——恐慌,可能是帶給民眾最好的禮物?

美國人恐慌嗎?小男孩在墨西哥婚禮狂歡上聽到槍響時的驚恐,他看到雞被殺時的驚愕,他是不是也想到阿富汗的塔利班對美國人和日本人的割首示眾?美國人是恐慌的,他們在摩洛哥看到當地村民時是如此害怕,生怕將他們生吞活剝,趕緊要逃走。他們更願意在防彈玻璃後面看外面的風景。這樣安全。

鮑曼在《廢棄的生命》中解析了恐懼對政府的作用。只有讓民眾感覺到恐懼,民眾才越需要政府,越聽話,政府才能坐得越牢,越穩。所以,民眾的恐懼是政府立足的支持。恐懼,無處不在的恐懼,美國人的夢魘,美國人的死穴。岡薩雷斯點到了它,驢像兩黨是一樣的不會高興。

岡薩雷斯在影片中設置的最大隱喻莫過於在日本的情節。日本就像是有口無言、有言無聲、有口難辯的女孩一樣,壓抑到了極點,慾望得不到釋發,只能赤裸裸地發洩。他們的槍只能用來打打摩洛哥的野獸,或者往自己的嘴巴里打進去。嘴巴,這個器官的失效,竟然成了日本最讓人難堪的尷尬。這一點,恐怕還沒有人理解到。

但,有點東西都是相同的。比如愛情,比如親情。在摩洛哥、在美國、在墨西哥、在日本,影片中都設置了父母子女的關係,這些東西都是相同的,這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希望。基耶斯洛夫斯基曾說:有那麼多的不同,政治立場、宗教信仰、民族、種族、意識形態……等等。但是,總有些是相同的,那就是情感。

不是情感讓評委失望,是恐慌嗎?(諸葛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