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防最前線--The Guardian

惊涛大冒险/海防守护人/惊涛抢救

6.9 / 98,428人    139分鐘

導演: 安德魯戴維斯
編劇: Ron L. Brinkerhoff
演員: 凱文科斯納 艾希頓庫奇 Derek Adams Joe Arquett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ouzhong

2007-03-02 05:58:31

美國式英雄和美國精神


   陽光卡的期限快到了,上面還剩著不少錢,只能「拉到籃里就算菜」,逢片必看了。昨天去看了美國電影《驚濤大冒險》。也許是因為「審險疲勞」吧,災難片看多了,總是讓你驚恐得喘不過氣來,一身冷汗後又一無所獲,有點膩了。再加上科斯特納這個「老男人」,我最怕他裝「嫩」,對這部片子我並不看好。
   看完我才知道,這不算災難片,其實是一部勵志片,英雄片,是美國的「主旋律」的一曲讚歌。老科也沒有裝嫩,他演活了一個老英雄。
英雄輩出的時代肯定不是一個理想的讓人嚮往的時代。和諧、和平、和美的社會,人們正常有序地生活著,要英雄幹什嗎?想當英雄還不容易呢——我忽然想起了那些救火負傷的「縱火犯」,也是生不逢時呀。然而,任何時代任何社會總有一些危險的崗位,總會有大大小小的災難降臨,總會遇上千鈞一髮的時刻,英雄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影片就塑造了海岸警衛隊的兩代英雄。美國人寫英雄也有他們的套路,先渲染這些人的另類,粗暴、孤僻、怪異,性格有缺陷、家庭不完整,甚至時不時犯點事。可是性格裡的核心,善良、仗義、有責任感,那是萬萬不能少的。「貶」夠了,就來「褒」了,一「褒」就「煲」得你熱血沸騰熱淚盈眶,恨不得出了劇場就遇到一堆壞蛋!
   影片中的兩代英雄果然心頭都沉澱著「永遠的痛」。老的蘭德爾在一次搶險中失去了五個戰友,就他一個活了下來;年輕的傑克更是因為駕駛不慎出了車禍,導致了幾個朋友的慘死。他們的獻身精神中多少有著自贖的因素。傑克一心想打破蘭德爾保持的多項紀錄,他問那位傳奇英雄救過多少人;蘭德爾回答:22個。傑克覺得少得不可思議,他一定會想:英雄不過爾爾……。可是蘭德爾接著說,22個是自己失去的人。他只記住了死去的。他是為了他們而活的。我相信這番話對年輕人的震撼絕對勝過無數說教,英雄的火脈就是這樣代代相承的。他們不一定有非常高尚的動機,他們肯定沒有被許多政治術語所滋養,他們僅僅被良心驅使,甚至連「良心」都沒有,只是本能,只是習慣,只是某種……「紳士風度」,可是他們做了;也許他們不能算「大義凜然」,但他們卻是不折不扣的「視死如歸」。這就是美國式的英雄了。
   我們有「主旋律」,好萊塢也在進行著他們意識形態的宣傳和輸出。他們高歌著「美國精神」。好一個「美國精神」!一方面,他們鼓吹人有「貪生怕死」的權利,對每一條生命——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都要無比關愛和呵護;另一方面他們也大力張揚星條旗下的英雄主義,該出手時,絕不手軟。溫馨與悲壯總是形影不離。說老實話,我早過了被人「勵志」的年紀了,可是我還是被觸動了。我永遠當不成英雄,可是不應該去貶低他們,矮化他們;有了他們,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個世界才會安寧。千萬別因為自己的委瑣而去懷疑英雄的存在!
   我沒有看過我們的英雄片《張思德》,也不知在哪裡看;片子得了金雞獎,應該不會差的。外國的月亮不比中國的月亮圓,中國的英雄也絕不比美國的英雄遜色絲毫。甚至可以這樣說,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催生英雄成長的溫床。我們的藝術家有責任唱它無數首《英雄讚歌》,讓世界人民為了我們的「中國精神」動容。可是現在,我老是聽到英雄「流血又流淚」的事,老是聽說紀念碑被毀、烈士陵園改建娛樂場、烈士後裔生活貧困的消息;我真擔心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土地很可能再也「長」不出英雄來了。一個沒有英雄的國度會是一個強大的偉大的值得我們驕傲自豪的國家嗎?況且,我們的「中國精神」究竟是什麼,又到哪裡去了呢?
誰能告訴我呢?

                     (3.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