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鄭成功 [2001]--Sino Dutch War 1661

英雄郑成功/国姓爷合战

5.8 / 46人    Hong Kong:98分鐘 | China:101分鐘

導演: 吳子牛
編劇: 張翼平
演員: 趙文卓 蔣勤勤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ilenceuser

2007-03-10 10:22:26

書劍回憶錄


   不得不沮喪地說,參加工作以後,我的英雄情結便歇菜多年了。前兩天看電影頻道放映《雷鋒》、《張思德》都沒能喚醒這一偉大情操,今晚看完吳子牛的《英雄鄭成功》,總算滋長了些油然而生的英雄情愫。那可不,鄭成功撐的是收復台灣的民族大旗,打的是荷蘭鬼子(遙指當年,望KEMA同仁勿以為恨),算得上是參與國際化競爭的大英雄了。這符合民心所向,順應目前發展趨勢,說不得,要頂一下。
    老謀子說,舉凡男人,打小都會在心底深處埋下點英雄主義存貨,話音一落扭頭便開始了《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歇斯底里廝殺,說是實踐兒時夢想。馬雲更是打小便研習武術,發著高燒做著大俠的白日夢。待他有了阿里巴巴,也就有了進一步玩大兒時那點張狂勁的充足資本。首先是員工名字,一律以金庸小說中的一干牛鬼蛇神的名號相稱,小馬哥以風清揚自封,算得上是金庸武俠世界裡的一哥了,據說僧多粥少,好名字不是人人想要就有,你叫田伯光、士兵甲沒人跟你搶,但郭靖令狐沖喬峰那可都是大腕,得通過註冊審批,名符其實,能者居之;其次是部門名稱,什麼光明頂、俠客島、冰火島,盡落草嘯聚一幫綠林。
    以上兩位算得上是玩兒樂有所成的會家子了。擱我這可就沒折騰出什麼大氣候。虧得我爺爺還是當年稱雄鄉裡的一代武學宗師呢,我也沒接下個衣缽。
    記得小時候約莫兩三歲時,我最為體弱,一跤跌倒,大人來扶,咔嚓一聲,胳膊脫臼了。我至今還在琢磨這事呢,要嘛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攙扶之時不自覺運用了內力操了一招舉火撩天、釜底抽薪什麼的(咱這不是武學世家嘛,個個身懷絕技的,那些灌水的、潛水的、看帖不回的,可不要撞我手上,嘿嘿…),要千錘百鍊我這塊武學奇才,日後好維護世界和平,實現和諧社會。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中了化骨綿掌之類的歹毒法兒,為父輩們行俠仗義得罪江湖買了單。
    打三歲到十歲,我便一直隨同族兄族弟們緊密地團結在以爺爺為中心的武學班子之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最終沒有能夠成為一代豪俠。用波士頓諮詢工具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於戰略目標的缺失。你看誰誰誰,人家哪個不是一身血海深仇,咬牙切齒要雪恨的。最重要的是,由於學校的蠱惑,我們一幫人等也就轉練第七套人民廣播體操去了,說是與世界接軌,不得不說這可是武學界的重大損失啊。另外尤為可惜的是,我們那個村子也沒啥奇山異水的,所以一直沒有機會錯進一什麼洞誤踩一什麼機關巧得一什麼秘笈之類的。
    所以,誰叫咱生不逢亂世,走不入歧途呢。一呱呱墜地就趕上改革開放的大好時光,學前聽奶奶講了些《山海經》的故事,小學看了兩本小說《哪吒鬧海》和《水滸傳》,害我超級模仿秀了不少神經病。比如學哪吒光著腳丫子踩著火輪子差點沒落殘;學戴宗在上學的路上腿上綁沙袋經常遲到沒少挨老師的臭罵,到後來《哪吒鬧海》、《水滸傳》被校長給繳了差點沒惹我惡向膽邊生抄了圓月彎刀手刃了校長,「有心入夥時,把一個投名狀來」。上了中學以後,識得字多了成了有文化的人了,便經常性地托父親去鄉文化館借了一些《說岳通俗演義》、《薛剛反唐》、《楊家將》、《呼延慶掛帥》、《三國演義》之類的小說,現在想來,那真是兒時暑假裡最為快活的事情了,據說現在的孩子喜歡在網上看另一群孩子寫的魔幻小說,我沒有體驗過,但我始終認為,當年的那種純閱讀的快感,象兒時的童貞,永遠要不回來的。後來,我在家裡的米缸口上發現了16開的插圖本射鵰英雄傳,那是相當的著迷,為此香花毒草的也沒少看全庸、金庸新等同志的假冒偽劣作品。
    恍恍惚惚,短暫而又難忘的少年時光就像我那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自己削制的木劍一般(學董卓,佩劍上課,很酷!),在無數次往返於上學的途中與玩伴們無數次的切磋中,斷了、短了、沒了。到了大學,是個扮深沉的年代。都知識青年了還看武俠總認為不靠譜,於是泡圖書館整了一大堆叔本華弗洛伊德老莊李杜魯迅羅素王小波費孝通等古今中外深而又深的著作啃了又啃,這一偉大轉型宣告了我長達二十餘年浪漫英雄主義大蝦歲月的徹底終結。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別了,我那山高水長的書劍生活。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