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6,537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ednesday

2007-03-11 06:45:25

《奇幻人生》——誰來編寫我的生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又是一部關於生活的電影,不像《身為人母》那樣絕望,也不像《陽光小美女》那樣肆意,《奇幻人生》用其獨特的方式、異想天開的碰撞,道盡生活的點滴,既有趣又深刻。

奇怪的聲音
  「這是關於一個名叫哈囉德的男子和他的腕錶的故事。他的一切都和數字有關,他不停的在計算並且少言寡語,他的腕錶更是惜字如金。整整12年,每一個工作日,哈囉德都會將他的32顆牙齒一顆不拉的刷上76次,左右刷38次,上下刷38次。整整12年,每一個工作日,他打領帶都打溫沙結而不是雙結的,這樣可以節省43秒…………」
  伴隨著畫外音,鏡頭從俯瞰城市的大全鏡集中到主人公哈囉德的身上。一個循規蹈矩、一成不變的人,一個芸芸眾生里普通、毫不起眼的人,孤獨一人,唯一擅長的是和數字打交道。這個世界在他的眼裡,看到的不是風景,而是反映大小、距離、時間等等度量的具體數字。
  當我們以為畫外音只是影片的旁白的時候,作為被描述者的哈囉德竟然也聽到了這個「畫外音」。他嚇了一跳,我們也有些吃驚。不過作為觀眾的我們只是好奇的期待著故事將怎樣發展下去,而哈囉德則惶惶不安起來,被困擾的同時還會無辜的被旁人以為是精神分裂。影片的設置非常巧妙,突破常規的這個奇怪的聲音,讓觀眾、影片主人公、以及現在還未知的第三方敘述者來了一次有趣的互動。觀眾彷彿處於和影片人物相同的位置,一起有尋找答案的願望,影片也就更引人入勝了。
  同時,影片開始插入一個女作家遭遇創作瓶頸的事。她無法為她小說的主人公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死法,而遲遲不能完稿。通過一些細節,我們大概就能知道可憐的哈囉德便是女作家小說中的主人公。這時候,哈囉德和作家兩條線各自發展,讓人感覺可能是「戲中戲」的結構。
  通過達斯丁霍夫曼扮演的文學教授,兩條線索逐漸接近。在一段錄像中,哈囉德發現發現了困擾他的奇怪聲音的源頭——那個正為小說結尾冥思苦想的女作家。兩條線索交匯,最讓人吃驚的是兩者是在同一個空間裡並行發展了(並非一般的「戲中戲」),女作家正在書寫哈囉德現實裡的生活!

控制或被控制的生活
  這個奇怪的聲音出現後,哈囉德的生活被打亂了。當他又開始一天枯燥重複的動作和行程,那個聲音用一種厭惡的口氣讓哈囉德也不得不停下腳步,審視自己一成不變的習慣。其實他並不喜歡他的工作他的生活,只是和大部份人一樣對這一切並不太在意,慢慢就變的麻木了,忘記了真正生活的取捨得失。說他被聲音困擾,還不如說是他被自己的生活方式困擾,當他意識到自己是這麼的單調、無聊。
  那個聲音用第三人稱來敘述他的生活,讓他覺得自己成了某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他找到一名文學教授幫助他分析未來。當然了這樣沒有頭緒的工作,很難有個明確的結果出來,「故事」的發展是難以琢磨的。教授讓他忘掉這一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哈囉德還遭遇了愛情,雖然經歷了一些挫折,但最後的甜蜜似乎證明他的「故事」是個喜劇。喜劇意味著他的「故事」有個美好的結尾,他可以繼續活下去。當一切似乎柳暗花明的時候,卻發現了他的真正的「作者」——那個女作家。而女作家的作品以悲情聞名,她的小說的主人公都將以死亡作為結尾。
  關於哈囉德發生轉折了的生活,是女作家書寫的結果呢,還是他自己改變的呢?女作家是從小說人物的那隻嚴格控制他生活的腕錶入手,由於腕錶的異常導致了他生活的改變。而現實裡的哈囉德則是因為他聽到了那個奇怪的聲音。而聲音(也就是作家的小說)描述的就是他的生活,就像上面說到的,他的困擾或者說他的改變其實是因為意識到了他現實生活的無意義,只是通過了一種非常戲劇化的方式來觸發和體現。他的生活還是他的生活,他的改變也導致了最後結局的某種必然。

兩個結局
  哈囉德知道了「作者」之後,就要找到這位要想方設法弄死他的作家。而女作家這時也已經完成了最後結局的草稿。關於女作家這部份,影片刻畫了她尋找靈感的狀態和環境。她將觀察到的許多細節,如騎自行車的小孩,剛找到工作的女司機,車禍,滾落的蘋果,結合起來完成了最後的結局。

  預想的結局。哈囉德的生活已經改變,變的積極,也有了愛情。三個星期前腕錶罷工後重新的設定的時候比正確的時間快了三分鐘,所以這天他去上班的時候早到了公車站。意外發生在他面前,騎車的孩子摔倒,他去把孩子扶起來,自己卻被駛來的公車撞倒,死了。
  小說的這個結局,在影片中獲得很高的評價。教授認為一部傑作由此誕生了,而哈囉德自己看過之後,竟然也願意就這樣死去。最後的悲劇往往更具震撼力,人物的宿命,必然與偶然,對生活的認識,關於生命的意義,這樣的結局的確包含著許多值得思考回味的東西。但這畢竟不是最後的結局,雖然有片中人物的肯定,但限於篇幅和非真正重點,這個結局沒有得到充分渲染,沒有完全體現出應有的力量。這是影片中讓人覺得表現上稍弱的一點,但也是取捨的必然吧,無傷整體。

  最後的結局。與預想結局的唯一區別就是哈囉德沒有死。教授對這個結局有些不滿(從文學上),女作家說,他知道自己將死,他能夠阻止但仍願意去做,誰會讓這樣的人去死呢?這是小說的結局,也是電影的結局。哈囉德在病床上醒來,女友餵他餅乾吃,一切都會好起來。人們常常會為生活的一成不變而感到恐懼,而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再尋常不過的普通物品,卻往往會在關鍵時刻給予幫助和力量,只是平時並不為人注意罷了。對哈囉德來說,他的那塊腕錶,結果就救了他的命。
  哈囉德的生活,在小說和現實之間,在小說和電影之間,在碰撞里尋找到了意義。自己的生活還是要自己來編寫,幸福和精彩都在可能錯過的日常生活中。

意義非常的腕錶
  腕錶,開始代表著哈囉德的生活。這個只顯示數字、並時不時發出定時鈴聲的東西,嚴格劃分著哈囉德日常生活的每一步。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定義著哈囉德的生活,它代表時間,也代表著他的生活和生命。
  所以當女作家要改變哈囉德的生活的時候,也要從這隻腕錶下手。腕錶的異況,徹底改變了哈囉德的生活。沒有了時間的限制,他才能突破原來生活的框架,去嘗試去尋找。雖然在影片中段的大部份時間裡出現不多,但在前後起著呼應和對比的作用。
  最大的意義當然還是體現在最後的結局上。不僅因為腕錶的關係,造成時間上的差別和意外,導致救人事件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它還救哈囉德一命,從作為單調枯燥生活的象徵,到如新生般獲得意義的關鍵,腕錶作為哈囉德和女作家眼中的普通又特殊的物品,體現了哈囉德的改變,還有女作家觀點的改變。它是生活的象徵,也是影片的主題和意義的所在。

不得不說的精彩表演
  艾瑪·湯普森扮演的女作家實在太搶眼了,讓人都會忘了威爾·法瑞爾(扮演哈囉德)的精彩。苦苦思索中的疲倦、無助的神情,尋找靈感時的神經質,刻意控制的肢體語言,最後選擇結局時的痛苦掙扎和爆發,而當她作品完成去拜訪教授時,又完全換了一幅神情,實在是太精彩了。
  而威爾,好萊塢當紅的喜劇明星,在奧斯卡上還深情演唱作為一個喜劇明星的不幸,在影片中洗盡鉛華,扮演一個埋沒於生活的小人物。他的笨拙和無奈,雖然也會帶著一些喜感,但背後帶給觀眾更深的是同情和沒有距離障礙的認同感。
  其他主要演員,達斯丁·霍夫曼、扮演女友的瑪吉·吉倫哈爾、扮演作家助手的奎恩·拉提法,雖然不及上面兩位那樣突出,但也都將各自人物的個性、特色表現的十分到位,一起演繹了這部精彩的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