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The Postmodern Life of My Aunt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ThePostmodernLifeofMyAunt

6.9 / 789人    Canada:111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李檣
演員: 周潤發 斯琴高娃 趙薇 盧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坐在桌子前的尹天仇

2007-03-14 08:44:02

其實我們都是姨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傍晚,我和青很疲憊的走在回去的路上,我突然很嚴肅的問她一個問題:你說一個人一生要有多少錢才算夠用?青瞥了我一眼告訴我:早就有人計算過了,如果要很節省的生活,不亂花錢,大概要300萬吧。

    What!?300萬?還要很節省的生活?對啊。青進而給我解釋了起來,什麼車啊,房啊,保險啊,養老啊……在這個時間裡,我在腦子裡以最快的速度衡量了一下我銀行卡裡的餘額與300萬之間的距離,然後趁著夜色悄悄抹去額頭滲出的汗珠,嚥了口唾沫,腦海里突然想起一個片名:夢想照進現實。然後我趕緊對青說:你累了嘛?

    唉,時間在飛逝,歲月在流淌,我們在老去,存款在冬眠。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在變,而一切又似乎都沒變。變化的是別人,沒變的總是自己。於是我們不甘心落後,發自肺腑的高呼:我也要變!然而當我們與時俱進了一段時間,急速狂飈了一路之後,卻發現我們根本沒把擋掛對,這個社會還是把我們遠遠的甩在身後。我們痛定思痛,坐在路邊思前想後,最後才發現,原來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其實我們是自行車。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命吧,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你強求不來。這種豁達泰然的語氣其實在我看來遠不是那麼瀟灑,反而更多了一份無奈與掙扎的味道,這似乎就有點所謂的後現代的意思吧。你其實是那樣的,而你卻覺得自己是這樣的,而且還堅持要這樣,最後的所有經歷都告訴你,讓你清醒:你其實是那樣的!於是你只能那樣。姨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的生活就是這樣的過程,反諷中透著無奈,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後現代生活吧。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一如其片名,完完全全的給我們展現了姨媽這個人物的生活圖景。她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在她這樣的年紀,遇到這樣那樣的人,受騙,憧憬,打擊,平靜……最後終於由「後現代」回歸了現實。經過了飛飛的事情,水太太的去世,潘知常的欺騙,女兒的責罵等一系列的事情之後,姨媽放棄了上海,回到了東北,與家人團聚了,然而她卻變了,變得少言寡語,再也不提自己是當年的大學生,也不提自己一生的清高,而只是每天和老伴來到早晨的集貿市場上賣東西,餓了就拿出飯盒吃兩口白饅頭。也許那個時候的姨媽,會想起上海吧。

    關注這部影片其實已經很長時間了,原因有三:許鞍華、李檣、斯琴高娃。

    第一、許鞍華,不用再多說了,看過她的《男人四十》和《女人四十》,震撼許久,她絕對屬於那種每部片子都值得期待的導演。這次她的《姨媽》其實也很優秀,但坦白說還遠不到如香港媒體所說:是許所有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做為她這個級別,這個功力的導演,這部影片絕對屬於正常發揮。

    第二、李檣。《孔雀》讓人們注意到他,他是中國比較少的幾個著名電影編劇之一,當初他為了寫出自己想寫的作品,回到老家,半年時間完成了《孔雀》劇本,後來大獲成功,我著實很為他這種豁出去的精神所感動。後來他所編劇的電視劇我倒沒什麼印象,不過對於《姨媽》,我覺得他也是做的很出色的,整個劇本能很充分的勾勒出姨媽的生活狀態而並不顯得生硬,細節也都不錯,但在結構上個別地方我還是覺得有些鬆散,塊狀結構的敘事如何很好的體現出人物在整個過程中的變化的確難度較大。而至於戲外,關於燕燕的小說和李檣的劇本,到底是改編還是取材的是是非非,就沒有必要再費口舌了,看完電影后再找來小說讀讀就全明白了。總體評價,《姨媽》的劇本至少沒有給影片減分。

    第三、斯琴高娃。從第一個鏡頭,第一句台詞開始,我就被斯大媽的演技所折服了,什麼叫演技派,從《大宅門》中的二奶奶我就對斯大媽的演技佩服得五體投地再加翻身打滾,《姨媽》中的斯大媽更加寶刀不老,遊刃有餘,從整體到細節,滴水不漏,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絕對的細膩到位,讓我始終都覺得她就是姨媽本人。可以說,在這部姨媽的獨角戲中,斯琴高娃奉獻了絕對精湛,令人叫絕的演技,只用演技就把這部影片的檔次又提升了不少。

    對於《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我打了7分,青打了6.5分。其實不管多少分吧,看完本片之後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姨媽。姨媽在演繹她自己的生活,其實也是在表達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我們都有我們的清高,也都有我們的過去,有我們心中的愧疚之處,但為了我們所追求的「夢想」,我們必需要不回頭的往前走,而那些傷痛和愧疚,就一直被我們留在了身後。當我們奮鬥了一圈,一事無成,清高不再的時候,我們發現,其實此時最想做的,還是回到從前,去撫平當初的傷痛,彌補心中的愧疚。

    300萬,至今還縈繞在我的腦海,我該如何才能縮短我與這300萬的距離呢?我想飛奔向錢,但我是汽車還是自行車呢?我過去的遺憾是什麼?心中還殘留著什麼愧疚嘛?夜深入靜了,估計今晚這些問題要伴我入眠了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