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芭樂特--Borat

波拉特/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波叔出城:哈/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

7.4 / 442,308人    84分鐘 | Canada:82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賴瑞查爾斯
編劇: 薩夏拜倫柯恩 Anthony Hines
演員: 薩夏拜倫柯恩 潘蜜拉安德森 肯達維迪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閏秒如雲

2007-03-20 21:27:38

只有孤獨的迷失上千次者,才能重回故里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看《波拉特》,趕緊看看吧。就像《瘋狂的石頭》一樣,同樣的小製作高票房,同樣的轟動,同樣的搞笑。搞笑的部份這裡不需再提,有幽默感的人都可以自己體會。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有一個堅硬的核心。
 
一個哈薩克斯坦人,國家電視台的金牌主播,為了建設偉大祖國,要到「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US and A去學習文化。牛逼的創意是,這麼一個本來就很容易出彩的故事,主創人員竟然想到用紀錄片的方式去虛構現實。於是,8個人的劇組,偽裝成哈薩克斯坦人,奔赴美國各地,「採訪」了各個階層的人士,然後剪接成了這部比石頭更加瘋狂的電影。
 
當今社會的諸多熱點敏感話題,在這部電影裡都有所體現,這又和《瘋狂的石頭》不謀而合。全球化(《巴別塔》)、各國各民族之間的衝突(《血鑽》《暴雨將至》《黑鷹墜落》《盧安達飯店》)、溝通和交流(《撞車》《巴別塔》)、貧富差距、反猶太人、性、女權主義、種族主義、文化差異、同性戀、反恐、大美國主義,等等。一部「偉大」的影片能夠把上面某一個方面講清楚就不錯了。而作為一部荒誕惡搞的電影,《波拉特》毫無顧忌的觸及了上面所有的問題,並且能夠讓觀眾比以往多思考一下,就像《皇帝的新衣》裡面那個誠實的孩子一樣,喊出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真相。
 
我們在這世上活著,漸漸的變得老成,或者裝成老成的樣子。天知道,我們每天學會的一切,也許都是那麼不堪一擊。面對波拉特的懵懂或者真誠,那些假模假式的美國人一個個不知所措,或者表現得忍俊不禁。可是,他們卻又變成了電影觀眾的笑料,是他們接受波拉特「採訪」時完全不會預料到的。但是,作為觀眾的我們,看波拉特出醜賣乖,除了哈哈大笑之餘,可以為自己沒有遇到那樣的事情而心存僥倖嗎?說到底,誰都不比誰機靈多少。
 
這又是一部值得多看幾遍的電影。它比你早已沉重的內心要輕鬆得多。它比你早已繁雜的內心要單純得多。它比你早已僵化的內心要充盈得多。像波拉特一樣,希望你在執著的追尋某個似乎無法觸及的目標時,能夠始終記得故鄉的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