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7,036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胡侃侃

2007-03-28 03:04:57

人生被文學俯視,而文學又被電影俯視


人們總是會對自己「taste「範疇內的東西保有一份惺惺相惜的默契吧。
 
最早是在倫敦地鐵里等車的時候看到了這部電影的海報,當時就讓我初步認定其價值,毫不猶豫地收入「必看電影」名單,一是因為它的標題,二來就是海報上赫然點明的那幾位主要演員:Emma 湯普生,Dustin Hoffman,Maggie Gyllenhaal,真是不能不看啊。再加上主演(我並不熟悉),談及觀後感,這幾個人的表演風格很是統一,都可以用「乾淨痛快」四個字來形容。劇情離譜的發展竟然完全藏於他們不露聲色的對於平凡小人物的刻畫之中。最終集合成一體,收斂的表演反而突現了整部作品虛構張力。

《Stranger Than Fiction》有兩個中文的譯名——《筆下求生》和《天馬行空》。足以概括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前者點明了故事的主體情節,而後者則是總結了這部電影的整體風格。Stranger than fiction, 直譯一下就是說:比小說更離譜。只是看這樣的標題,就充滿著我所喜歡的那種電影口味:我們每個人都身入其中的「現實生活」成為一段故事的取材,至於故事的組合方法,越天馬行空就越美妙,意興盎然地閃爍著「創造」所獨有的智慧火花。
 
這部電影的奇妙之處就在於電影在虛構一段故事的過程中,又高空凌架於一部小說的創作過程。如果是還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請先避開我下面要做的這段解釋:
 
A)女作家Karen Eiffel在創作一部關於稅務員之死的小說——現實取材
B)小說《稅務員之死》中不斷被創作出的故事情節——小說虛構的過程
C)Harold Crick是個生活極端規律(刻板)的稅務員——現實取材
D)Harold的規律生活突然停頓在某個星期三的早上,因為他開始能聽到一個女人的聲音(Karen Eiffel)——以一種「旁白」的口吻敘述著他生活的每個標準動作,甚至還能提前命中他生活里下一個瞬間即將到來的事件。Harold驚恐至極,找到一位文學教授想從文學創作的思考角度改變自己的生活,以求脫離旁白聲音對自己命運的控制——電影虛構的過程
 
簡而言之,在《Stranger than Fiction》中,一方面,人生被文學俯視,而文學又被電影俯視;另一方面,現實生活刻板堅硬的外殼在層層虛構的邏輯遞進中不斷地被反諷被摧毀——正是基於這兩點原因,我覺得這電影劇本的思路真的很妙。
 
於是,從IMDB找到劇本作者的名字:Zach Helm,75年出生在南加州,生平只寫過三個劇本,但剛剛完成了自己做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人生啊……這小子顯然正是憑藉《Stranger Than Fiction》劇本里所顯現出的黃金靈感才會在今天初步地飛黃騰達了——在他32歲的時候。(這麼寫下來,其實是想對很多人加以感召哈~^^)
 
 
電影的「美術」部份也值得一提——一切景觀(人,室內,街道……)都著力向單調色系(灰色和棕黃色)靠攏,表面上,很明顯Harold現實生活的基本色系就是如此,但讓我們更深一步來縱剖導演的用意,如同對演員表演的妙用一樣——表面越是收斂反而就越發突現對現實的反諷張力,所以電影的視覺色調也很好的服從於這一表達上聰明設計。還有一個有趣的「小點」,當Harold的生活漸漸展開了全新一面(彈琴,戀愛,不再counting生活中各種無趣的數字細節,從作家的筆下不斷自救),那天當他又一次出現在辦公室的時候,Harold同學穿了一件紅色的毛線衫!
 
OVE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