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窃听风暴/他人的生活/别人的生活

8.4 / 410,764人    137分鐘

導演: 賀克唐納斯馬克
編劇: 賀克唐納斯馬克
演員: 烏爾里希‧穆埃 沙巴斯帝安庫克 歐路奇圖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彎彎

2007-04-05 09:25:04

現實總比電影殘酷


就算全世界都對《竊聽風暴》交口稱讚,假如一定有人跳出來唱反調,說那其實是一部失敗的電影,那麼,這個人多半就是前東德監獄博物館的館長。然而,假如沒有這個館長,《竊聽風暴》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意義便不會彰顯。這是一部必須對照著來看的電影,唯有對照了史實與影片,才會讓你在觀影完畢之後仍久坐不起,無言以對,飽受震撼,才會明了真正的殘酷之所在。
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84年——只要看過喬治•奧威爾的政治寓言小說《1984》,就會明白這不是一個隨意挑選的年份——忠心耿耿冷酷無情的東德秘密警察維斯勒,在觀看了一出舞台劇之後,主動請纓要求監聽劇作家德瑞曼。維斯勒的請求與文化部長不謀而合,不同的是,文化部長看上了德瑞曼的妻子、美麗的女演員克麗斯塔,企圖通過監聽找到污點,脅迫克麗斯塔以滿足自己的私慾;而維斯勒的心理及動機則複雜得多,一方面,他憑著秘密警察那可怕的無處不在的嗅覺,認定德瑞曼「有嫌疑」,另一方面,恐怕他自己也不願意承認,克麗斯塔的魅力亦令他有所動心。
維斯勒和另一名秘密警察輪流值班,24小時監聽德瑞曼夫妻的生活。然而,維斯勒沒有料到的是,就在竊聽的過程中,他的人性逐步復甦。他帶走了劇作家書桌上一本布萊西特的詩集、並被那些詩句深深打動;當他在監聽器里聽到德瑞曼飽含情感的鋼琴彈奏時,忍不住流下熱淚。就在德瑞曼開始向西德媒體秘密匿名撰寫揭露東德人自殺狀況的報告時,維斯勒選擇犧牲自己的仕途,憑一己之力保護他們。他遣走了另一名值班警察,一個人監聽德瑞曼夫妻,並杜撰監聽報告,最後在危機當口,幫助劇作家躲過一場巨大的劫難。維斯勒因此被降職到地下室做拆信員,變天后,他仍生活在社會底層,做一個投遞免費廣告的送報員。
作為今年的熱門影片,《竊聽風暴》橫掃德國各大獎項,包攬歐洲電影最佳影片、年度男主角和年度編劇三大獎項,並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確,《竊聽風暴》有著奧斯卡青睞的一切元素:東德題材、懸念迭起、人性復甦、善良戰勝了邪惡……總之,一個殺手動了情的故事,一個東德版的《殺手萊昂》,美國人喜歡的類型。然而,事實的真相真的如此嗎?當然,可以說,一開始冷酷得彷彿固若金湯的維斯勒,其人性復甦的轉折太快太輕易,影片在這一點上的處理似乎不夠嚴密,然而,缺憾僅只於此嗎?
導演兼編劇多納士馬克,籌備9年,於33歲推出處女作劇情長片《竊聽風暴》,初試啼聲,一舉成名。該片正式投拍時,獲得了許多前東德人的幫助,他得以在很多當初東德的機關大樓實地拍攝。而唯一拒絕了他拍攝請求的,就是前東德監獄博物館的館長,為什麼?館長說,因為這個劇本不符合史實:整個東德歷史,像維斯勒這樣「良心發現」的秘密警察,對不起,一個都沒有。
對,這就是事實的真相,這就是因為《竊聽風暴》而昭示出來的最重大的意義最強大的震驚:殺手沒有動情,人性沒有復甦,善良沒有戰勝邪惡。多納士馬克說,他想通過電影告訴當年的人們:你,是有選擇的。然而事實是,沒有人選擇良心。電影越溫情,現實越殘酷。多納士馬克還是太年輕太天真了,他應該在影片結束後打上字幕,告訴觀眾:這段溫情從來不曾存在過,這個願望從來不曾實現過。這樣,這部電影才完整,才,夠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