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陽台前的夏天--Summer In Berlin

阳台前的夏天/柏林夏日/

7 / 2,638人    USA:107分鐘 | Canada:105分鐘 | Canada:105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Argentina:105分鐘

導演: 安卓爵森
編劇: 沃夫岡柯爾海斯
演員: 英卡芙德瑞 娜雅鄔兒 安德利史崔米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煢

2007-04-16 22:53:41

Life continues


    中人之姿、早已過了青春期的兩個女子,她們之間仍像巖井俊二故事裏的花與愛麗絲,彼此依賴又不時閙擰,喜歡與對方分享故事經歷,又會爲同一個男人賭氣——然而她們仍然像一個整體,不可分離。
    我也曾與一個好友喜歡上同一個男生,當時心裏都不肯讓步,最後卻一致放棄。她後來在給我的信中説,原來爲了那樣一個人失去一個好朋友,是多麼的不值。
    愛情有時候,可能只緣於想像力的欺騙,而那一個朋友,卻是獨一無二,具體而微。

    影片的畫面比較粗糙,不及海報上明艶馥鬱。夏季熱、牛仔布式的粗糙,摩擦人的感官。看電影過程中,幾次好像回到前幾天讀黃碧雲《沉默。暗啞。微小》的狀態:窗外春光駘蕩,我在屋內捧著這本黑色封面的小書。由明及暗,情緒呈緩和的梯度下降。絕望的人往往有溫柔的姿勢。這麽低,還可以跌……跌下去的時候,只有我自己在迎接。
    受傷的時候想一個人躲起來,以爲誰都不是不可取代。一個人努力看淡、極力擺脫的,總是你的要害。心裏其實是渴望被需要,渴望別人告訴自己你很重要。如果有人張開一個寬容的懷抱、投來一個理解的眼神,便會覺得好過一點。
    記得一個細節,是酗酒消愁的Katrina被送進醫院後,歇斯底里地向醫生哭訴:
    「即使不這樣,我也會自殺……就算我自殺也沒人在乎……我不屬於這裏。」醫生對她説:「沒有人這樣說,是你自己這樣想。」
    假如我是那位醫生,我願給她一個擁抱,讓她知道仍有人願意親近她、包容她,而不是指出她的想法都是孤立、偏執的。

    影片的題材不算新鮮,從悲傷中尋找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勇氣,在種種細節中反映社會現狀,比如老人的生存狀況、德國社會的變遷等——我對德國缺少瞭解,此不羅列。此類瑣細、平淡,以小見大關懷人心的電影不少,比如講一個心理醫生如何面對喪子之痛的《兒子的房間》。
    每個人面對悲傷,都有自己的態度角度,時間是筆也是橡皮,不管怎樣,生活都在繼續。黃碧雲寫:
    「怎樣才是真實的生活呢。微小的、嘮叨而稍稍吵鬧的、自惜的、總相信會有更好我不會是最壞的、饞嘴的愛玩樂的、願意相信的、也就是説不苦苦思索的,就是最樸實的呢。」
    事情常常在一瞬間變得如此之糟,再慢慢好轉過來。
    「人在悲哀之中才像個人。」(孟德斯鳩)這句話未完,悲哀的人要在悲哀冷卻之後,才能明白這一部份對自己而言的價值。

    有評論説這部電影是繼《羅拉快跑》、《再見列寧》後最好的德國電影。論技巧與娛樂性,羅拉與列寧到底是勝過本片的,觀衆只需看戲不必入戲。相同的則是,鼓勵人們在失意混亂的生活裏,尋找一些小愉悅,擅用幽默,去觸摸俗世的溫暖。

http://bodhicat.blog17.fc2.com/blog-entry-151.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