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琴謎變奏曲--The Page Turner

翻乐谱的女孩/翻曲谱的女子/琴谜变奏曲

7 / 7,387人    USA:85分鐘 | France:85分鐘 | Argentina:85分鐘

導演: 丹尼斯德古
演員: 凱特琳芙蘿 黛博拉馮索 帕斯卡葛雷果利 賈克鮑那非 丹尼斯德古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子非魚

2007-04-18 08:23:04

撞車


    五一期間幾地上法國電影展,粗略看了一下節目單,感興趣地就是兩部,一部就這貼海報的了,台灣翻作《琴謎變奏曲》(個人覺得比大陸直譯得《翻曲譜的女子》要好的多,一個貫穿全劇的就是各種變奏曲,例如巴赫的,二個誘惑的一吻挑情簡直是我的死穴,像比如這個《kissing jessica stein》-法文好像是《la tentative de jessica stein》,那個電光火石啊jessica傻了我也不清醒了)

    其實說開場一個小女孩我還以為就是她了,結果也是鏡頭一切,瞬間長大地鋪陳方式,然後我就開始左看看又瞧瞧打量這位金髮MM...怎麼就這麼眼熟呢???蒼白的臉,鼻子上透著淺淺的紅斑,笑起來甜美,抿起嘴唇又似暗含陰謀,她是誰啊???到底是誰???終究沒想起來,於是去allociné盤點,哎呀,就說呢,Déborah François,《l'Enfant》裡面那個隱忍又決絕的媽媽Sonia;從一個城市邊緣人上升至跟古典樂器有緣的三高女子,境遇不同,大膽或者某種層面講可說是絕情的行事風格一脈相承。

    豆瓣里有人驚嘆是Chabrol似的懸疑風格,倒沒覺出來這個,當然說她懸疑有些抬舉此片,因為基本主人公的心理軌跡以及即將導致的所作所為都在稍有知覺的觀眾意料之中,我稍微遺憾地是它那直接了當的收尾讓人余意未了,甚至可說殘酷,滿以為Ariane深情滿滿寫就的「maintenant, ma vie recommence」會改變仇恨的結局,結果什麼也沒能改變,帷幕就在Mélanie似笑非笑地公路行走中落下了...

    去年法國的各類媒體一邊倒地對該片給出好評,大概就是入選此次赴華進行文化推介活動的理由,回想06年的電影,不盡發現《Notes on a scandal》,類似的角色設定,都是一個女性幾乎嵌入似的侵入另一個女性的生活,相識的切入點還都是不經意間發現的,只不過一個早有契機,另一處純屬隨性而發;如影隨形的介入,不僅攪亂了被介入一方正常完美平靜的家庭生活,還擅自佔用了被介入一方無辜的信任與感情;只不過醜聞日記更高一籌地在於它不但完完全全向你展露了生活的陰暗面,還在片尾若無其事地告訴你雖然一切發生生活卻仍將繼續(醜惡的輪迴),既然它就是徹頭徹尾地變態,自然就用不著寒心;然而變奏曲中縱有傷害,卻非出於有心,兩人相處之中隱約透著的殺機全來自放不開回憶的一方,對於Ariane來說,過濾掉得記憶不但濫用了她的純情-她太容易動情了,連我都不得不這樣說-也扼殺了她在手的幸福,字幕升起來的時候,我一個勁地埋怨Mélanie,太過於狠心,難道沒聽過不知者無罪這句話嗎???不過轉念一想對於從小被迫剝離夢想的孩子,她只是將自己當初受到的漠視用另一種方式還給了Ariane,她的無情又可以被理解了...毛骨悚然的一幕表現地相當平靜,又暗藏玄機,夢想破滅的小姑娘將自己的痛苦強加於Ariane的兒子,太快速地敲擊琴鍵損傷了同她一樣具有天賦的孩子的肌肉,她不動聲色地擊碎他的夢想,還叫他以為那是一種不張揚的愛...她把自己放棄學琴後就深藏在黑色紙盒裡的微型巴赫半身石膏像最後轉送給可能已經不再能重操鋼琴的孩子,那種隱藏地幸災樂禍簡直都不想去想它,一遍一遍地讓人發冷...

     五一期間要回家,電影節的展映範圍又不包括武漢,先自己獨樂樂了,另一部就是《Les ambitieux》,最早是在mtime里一面之緣,再看什麼時候有機會看了。總之,了解了一個新的行當-翻琴譜者;見識了大提琴新的演奏方式,類似敲弦(完全因為對現場版的樂器演奏一竅不通所致,所以當初ci推薦《交響情人夢》,本質其實是一爛俗的立志青春偶像劇,我居然看下去了,還不是貪戀樂器重奏的華麗場面;還有大提琴下部居然長著一根傷人暗器!??(這個做何解,請了解的人站出來賜教)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