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瑪麗雪萊之科學怪人--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科学怪人/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之科学怪人

6.3 / 59,398人    123分鐘

導演: 肯尼斯布萊納
演員: 勞勃狄尼洛 肯尼斯布萊納 湯姆哈斯 海倫娜波漢卡特 艾登昆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osephine

2007-04-19 07:23:49

恐懼並感動著


今天其實剛看完《弗蘭肯斯坦》這本書,是一口氣讀完的,但是激發我讀這本書最初的原因就是許多年前看過的那部電影,當時是電視台播放的,名字記不清楚了,好像是魔鬼化生人,或魔鬼化人生,或者魔鬼再生人,這本書被多次改編成電影,所已經過上網研究查證,才確認我所看的正是這部1994年版的。事實上,對於科幻和恐怖之類的片子我一直都是摒棄的,自己的膽量不夠吧,但是當時看到這部片子的時候居然被深深吸引了,雖然有點戰戰兢兢。現在才知道那個怪物居然是羅伯特德尼羅演的,難怪當時被吸引,被感動了。
看網上評論1994年這版的是最終於原著的,但是看完原著發現還是有很大的改動,最大的忠實可能是相同的敘事結構,即由主人公維克托的回憶展現整個故事,由於沒看過其他版本(估計也不敢看)所以不敢妄加評論。根據我的記憶(由於是很多年前看的),不同的地方在於原著中的主人公是在求學、渴望證實自身才華和價值的過程中誤入歧途,創造了怪物,而片中的主人公則是一位掌握了讓死人復活技術的醫生;在應怪物的要求製造另一個雌性怪物的部份,原著中整個過程和所帶來的內心的掙扎和痛苦都是由維克托自己一人承擔的,而在影片中,他的妻子也參與了其中,因為這一點,電影和原著中製造生人的技術也不同,電影裡的技術更接近「複製」,維克托本人作為模板,因而製造出來的怪物與他的肉體相互依存,他們能夠感受到對方遭受到的痛苦,並且同生共死,而這一點也成為最後絕望的維克托能夠毀滅他親手製造的怪物的關鍵,而在書中並非如此。
奇怪的是,書和電影引發感動的地方也不盡相同,在電影中,對那個怪物的同情是感動的主因,他的不為人類接受的悲慘遭遇,他向維克托祈求一個伴侶的誠摯,現在想來羅伯特德尼羅的演技一定起了很大作用(偶還真是一個很主觀的人喲)。而原著中維克托以第一人稱敘述整個故事,大量的直接以及透過描寫景物間接的心理描寫,讓人隨同他一起恐懼、憤怒、沮喪以及絕望,隨著情節的發展,大量的同情都站到了維克托這一邊,而不斷被強調的怪物醜陋可憎的外表和接二連三的死亡也基本抵消了最初它有過的純真、善良,大大削弱了對它的同情。不過,正像怪物對沃爾頓隊長所說的那樣,通過維克托描述的故事,無法概括它遭遇的苦難和折磨。是啊,雙方只是在相互的折磨中走向滅亡。
我完全忽略譯者對這本著作體現的政治意義的分析和闡釋,我只是覺得違背自然必將遭到自然的報應,僅此而已。
這本被稱為第一部科幻小說的書值得一讀,這部電影也值得一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