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现代启示录/当代启示录

8.4 / 710,611人    147分鐘

導演: 法蘭西斯柯波拉
編劇: 法蘭西斯柯波拉
演員: 馬龍白蘭度 馬丁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ratana

2007-04-25 01:07:07

《現代啟示錄》:戰爭是場變異的狂歡


怯懦的人鼓譟,是男人就去戰鬥。建議他先去看看這部科波拉的電影。
戰爭的意義,如果上升到人類的生存還是毀滅,上帝才是主角。
其餘的解釋,都是扯淡。

一、戰爭

《現代啟示錄》是一部超越了戰爭片的史詩電影,當然也可以饒舌說,它是一部戰爭史詩。但事實是,它不僅僅停留在戰爭史詩的層面,它應該是電影的史詩。

它比戰爭片走的更遠。但首先不能否定它戰爭片王者的地位。1969年,美國在越戰泥潭中越陷越深。在戰爭中承受了心靈重創的威拉德上尉主動返回戰場,並接受一項特殊任務。

一個體會過戰爭殘酷的人也許想著的是逃離,一個深陷戰爭咒語的人卻可能會自溺於戰場。威拉德就屬於後者。至於他是如何落到這樣一個下場,電影沒有給出事前的答案。答案是在威拉德率領五人小分隊深入越戰區、潛入柬埔寨的水路上一點點顯現的。而這個自溺於戰場的人,卻要去處決一個比他還要沉淪的戰爭狂人。

影片的初始具有戰爭史詩的一切元素,甚至它就是戰爭片的標竿。由高比上校指揮的直升機空對地大戰一場戲,絕對是大場面的經典。我很驚詫1979年的科波拉可以拍出比現在電腦特效還要壯觀過癮的戰爭場面,但事實就是如此,直升機群的盤旋轟鳴、俯視全局的宏闊鏡頭、華格納的歌劇、戰鬥機轟透整個海灘,美國人的英雄主義。喜歡大場面的人一定喜歡,還會為後來電影中看似更大實則乾癟的戰爭場面汗顏。

五人小分隊一路驚心動魄,來到都朗橋是一個轉折。因為這裡是美軍佔領區的最前端,再往前就是「越共」的地盤了。這裡的戰場充滿了迷幻色彩,也許是夜晚的緣故,五光十色的炮彈烘托出前沿陣地的地獄本色。此時的美軍不再耀武揚威,而是失魂落魄。小分隊進入柬埔寨邊境不久,克林被流彈擊中,費拉被木箭射穿,戰爭的苦難接踵而至。如果把這場戰爭分為美國和「越共」,焦灼與殘忍就是它的全部意義。

二、反戰

拋開國家主義的狹隘,要看到反戰的意味,就要看個體。對人性的戕害就是屢試不爽的反戰武器。戰爭片一定要有這樣的主旨,否則很容易落入蕾尼•瑞芬舒丹《意志的勝利》式的法西斯美學圈套。這一點,科波拉不能不懂。

威拉德在影片中有兩段自舞自蹈好似瑜珈,看上去略約有越南人的詭譎,這種神經質般的表現象是極度壓抑狀態下的非自覺儀式,充斥了對戰爭正義性的質疑。而在科波拉有感於9•11事件而於2001年重新剪輯的新版DVD中,有兩處明顯的增加段落都表現了導演的反戰訴求。

一是作勞軍演出的「花花公子」兔女郎在某處軍營被困,大廚、蘭斯以提供燃料為誘餌與兩位兔女郎發生關係,戰爭的殘忍與性的壓抑在此刻交集。大廚與美女喋喋不休於曾經的美好,蘭斯則恍如隔世般與女郎產生了依依不捨的感情。戰爭在性愛面前顯得面目可憎,這也暗合了美國性解放所高標的主旨。

二是威拉德一行在柬埔寨遇到法國殖民者的段落。說實話,我覺得在電影中刪除此段絕對是正確之舉,因為這段故事不僅囉唆空洞,而且與影片的節奏、氣氛嚴重不符。但在科波拉看來,這一段似乎也通過法國對殖民地統治陷落的痛陳,以及法國人對美國發動越戰的批判,表達了他對於人類爭戰、侵略、撻伐的深入反思。

反戰落實到人性的層面,往往會有動人的力量,因為人畢竟是感情動物,影片似乎也傷感了起來,但科波拉的野心不僅只於此。

三、荒誕

表現戰爭荒誕的電影像《全金屬外殼》《陸軍野戰醫院》等經典往往將荒誕作為主題來強調人性的異化,但對於戰爭本身的異化往往著墨不多。《現代啟示錄》完成了對戰爭本身的異化,而它的實現者就是戰功昭彰的美軍上校、狂妄獨裁的叛逆頭領庫爾茲。

威拉德的任務就是趕到庫爾茲的匪巢並把他殺了。在三個多小時的電影中,有兩個半小時裡我們只能看到庫爾茲的照片、資料,或是聽到他的隻言片語,而他本人根本沒有露臉。但在威拉德神經兮兮的嘮叨旁白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庫爾茲強大的威攝力。他的殘暴不僅讓美國佬(包括威拉德)緊張,也讓所有原住民臣服。

果然,在到達了庫爾茲的匪巢後,滿山遍佈的原住民和陳屍混雜一處,充斥著荒誕感。然而庫爾茲本人的現身卻打破了觀者的心理預期。這個被描述為殺人魔王的人並非窮凶極惡的模樣,雖然長得兇悍,卻是一副看破世相、堅忍低沉的姿態。從美軍長官變為山寨匪類,從殘暴無常到甘受砍殺,戰爭本身發生的扭曲較之所謂的人性的扭曲更加令人驚詫,也許庫爾茲自己的話可以作為一種解釋:你可以殺死我,但你不能審判我。

影片中的荒誕比比皆是。膽小的大廚被老虎嚇得半死,狂叫自己三軍不是為了送命,可最後屬他死的最慘,割頭。高比上校指揮飛機瘋狂轟炸越南村落,卻又不遺餘力地救助受傷村民。克林殺死無辜的漁民讓人髮指,轉眼自己就被流彈擊中斃命,耳邊還放著家鄉寄來的讓他躲避子彈的錄音。

四、史詩

作為一部電影的史詩,這裡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思想層面的,前述都是;一是技術層面的,接下來會略談。前者事實上還可以無限深化,因為對於一部電影的解讀可以從不同學科、不同視角繼續延伸,而且見仁見智。

影片所涵蓋的遠不止於如我所述的戰爭、反戰、荒誕三個層面,更應該深入到對人類戰爭意識的深刻反思。其中對於特定歷史時期、人類思想認知、人性與戰爭的變異等都有影像化的深入闡析。由此它便超越了普通的戰爭片,進入了史詩的層面。

從技術層面來看,《現代啟示錄》不僅是戰爭片的樣本,在全部電影史中它的藝術性也是極其卓越的。原諒我只能幹澀地評價幾句。它的畫面,飽滿濃郁,充滿詩意,迎著旭日飛昇的直升機,兩岸原始森林茂密的綠色,在落日映襯下蜿蜒曲折的河流,光影在人物臉上的明滅,一切都是那麼完美。它的剪接,讓我看到了一個大師的所在,在段落轉換、溶鏡、蒙太奇等技巧的運用上都達到了詩意的高度,恍惚錯落,宛如夢幻。

還有它的配樂。在那場壯觀的空對地掃射中,科波拉選用了華格納的歌劇《女武神》,恢宏的配樂參雜著直升機的轟鳴聲,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戰爭中瘋狂的屠殺和平民奔逃的無助。科波拉與音樂家父親一同完成了影片的大部份配樂,迷離、充滿金屬冷感、略帶憂傷的音樂表達了導演對於戰爭的荒誕、疏離和殘酷的認知。

在影片的開始,在戰場轟炸與威拉德毫無表情的溶鏡中,The Door的那首著名的《The End》伴隨著直升機像是有了知覺一樣的悸動聲,緩緩唱起,美輪美奐,導演似乎要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結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