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07-05-10 09:31:20

年少輕狂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剛剛拿到電影年票的時候,看到規則上寫著這張票一天內使用的場次不得超過七次,當時就失笑說哪個傻瓜每天看七場電影,想在電影院裡做窩嗎?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幾乎是在搏命地趕場,從Gaumont趕到mk2,從這一家mk2趕到下一家,看到了許多意外之中的片子——新浪潮時候的老片,中東國家的新片,全部用DV完成的獨立製片,當然少不了最新的美國大片。也許真的要一天十幾個小時都泡在電影院裡,才能把心儀的電影一場不拉地看完,這是是歐洲電影之都——不僅僅因為左岸同好萊塢的不肯妥協。

 說這些,看來是無關的事,但是香港的票房,《情癲大聖》超過了《如果……愛》,無論是故事,是製作,是構思,在我看來這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無極》尚未看過,沒有發言權),《大聖》真的這般好看嗎,抑或者這只是個品味的問題,就像那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啞巴新娘》牢牢地佔據在黃金段收視率榜首,是觀眾和製作人的雙向選擇,是在引進片被驅逐之後,國人已經被粗製濫造的電視劇摧殘慣了的 審美意識寧願沉睡過去的徵兆?
 當然《大聖》並不是部無趣的片子。被金剛絲包裹得像隻大蝦球的三藏以一種極誠懇的姿態對美艷說「我實在分不清你哪部份是美,哪部份是艷」,立時噴飯;三藏同美艷在雪中駕車同行,白素素的背景,鏡頭從近處拉遠了俯瞰,再拉近,剎那心動——劉鎮偉是懂得溫柔的,一隻自卑的小妖因一個陌生男人叫了她一聲「岳美艷」,自此那個名字同她的人生一起有了新的意義;一個囉嗦的和尚因一個更加囉嗦的妖怪陪了他那些時日,放棄神仙不做,大鬧天庭;最後妖怪變成了白馬伴和尚共度劫難,和尚卻變得更加囉嗦,因為在他心裡那只可愛的小妖從未離去。

曾經為了家人放下工作的「葡萄」嬉笑怒罵中道出的才是最普通也最真實的愛戀,不用太浪漫,只用一滴眼淚便澆開了一朵玫瑰,只是得到的人不曾珍惜,到明白時卻無奈要面對失去。難怪不懂情愛時曾經被葡萄那樣地感動過。記得十年前,一眾同學坐在漆黑的電影院裡,看到紫霞仙子穿著大婚的禮服飄向無盡虛空,說「我猜中了開始,卻沒有猜那結局」,旁邊一個暗戀某女同學一直不遂的男生突然詩性大發,低聲吟了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小小年紀也不愛讀書的人用的卻是文藝腔的惆悵語氣,搞得正唏噓的我不知該不該笑。那部片子,於是和那段歲月一起鎖進了鐵盒,埋進了學校後的榆錢樹下,成了回憶,做了經典。
 
但凡「經典」的東西,說不上一定好到無以復加,不可超越,只是人類固執地不願意被打擾,以致失去了曾經的感動,就像翁版的黃蓉,鄧麗君的歌,還有外婆家的糖年糕。隨著外婆的過逝,再沒有人能把這道簡單的小點做的更加美味——這已不是味覺獨自做下的判斷。當年的大話迷們多數不會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對葡萄而言,他只是更老了十歲,而對我們而言,十年間我們已經不再是輕狂少年,愛過痛過得過失過,對人生有了新體會感慨,《大話》之所以還是《大話》,因為它在我們的生命中如此燦爛地存在過, 如此鄭重地影響著,那些台詞至今無法忘懷,而《大聖》不能續寫輝煌,因為我們變了,而葡萄沒有,他還是那個搞笑的葡萄,讓少年們開懷—— 還記得我們瘋迷大話的時候,「成人」們的不屑嗎?不幸,十年後,我們也已經變成了「大人」。
 其實外星人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的,如果孫悟空可以講英語,唐僧可以唱"only you",時光可以倒轉,八戒可以戀愛,還有什麼是不能的呢。四大
天王以水墨畫的形式出場還是很讓我驚艷了一把,好創意,足以證明失去想像力的那個並不是葡萄。至於樹精的造型,就實在不敢恭維了,在這個唯「特技」獨尊的時代,再高明的技術我也見過,而在這部電影裡,這些本不是那麼重要的,像當年的老牛一樣,樸素點解決問題反而來得實在,反正化妝師的功力很贊,把阿sa搞得面目全非,而在美艷還不太「美艷」的時候,演技倒是很自在的,莫說三藏,我都漸漸看她覺得順眼,反倒是變回本來面目之後,她那個說話不愛張嘴的毛病一點也沒改,顯得有點彆扭。小謝很帥,真的很帥,可惜不是我喜歡的type,片子剛開始,他同諸多辣妹一同熱舞的片段倒是很「妖媚」的,後來就回復「唐僧本色」了,不過小謝很有演技的天賦,只可惜這部片子的台詞水平有所下降,也可能是三藏年輕時「嘮叨神功」 尚未練成,說死龜丞相的那一出太過牽強。對於陳柏霖的印象還停留在《藍色大門》那會,後來反正是被毀完了再毀一次,枉我曾經以為這是個未來的影帝呢,仲永 之所以「少時了了,大未必佳」實在是同他那個短視的 老爸脫不了干係,英皇這個公司,真是不提也罷。最驚喜的,恐怕是戲中諸多老戲骨了,惠英紅、元華只是出 露個小臉,戲份不多,足見功力。

總結下來,這是一部不錯的喜劇片,但是既失了「開山立派」的先機,未免顯得不是那麼有「震撼力」,片尾關於」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我反正什麼版本都聽過了,已經無法為這一句話感動幾許。這部片子在攝影上比《大聖》要考究很多,儘管節奏控制得不夠好,中間部份與前後脫節,情節也不是非常流暢(我看到後來有點無法集中注意力,於是邊上網邊看完了電影,似乎也沒什麼要緊),倒是憑葡萄一貫的「無厘頭」風格,有可能會討好過了《大聖》時代的少年的喜歡。但能夠在票房上緊隨《金剛》之後還是很讓人瞪目的,畢竟兩片水準相去甚遠。再想想當初《大聖》在香港慘遭「滑鐵盧」,不禁要 想究竟是先有了只將電影視為「消磨時間」的觀眾,方有今日之國片,還是在國片之「薰陶」下才了如此之觀眾群,也是一個雞與蛋的問題。
 
PS:看到小謝這師徒四人組,想起了《最遊記》,不過小謝可以去演八戒,陳柏霖可以去演沙僧,悟空要找個子小小的娃娃臉,至於我的三藏大人(心心眼),就不知道誰才能勝任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