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滿城盡帶黃金甲--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满城尽带黄金甲/

7 / 39,289人    USA:114分鐘 | Hong Kong:111分鐘 | Argentina:114分鐘

導演: 張藝謀
演員: 周潤發 鞏俐 周杰倫 劉燁 陳瑾 李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07-05-10 09:56:02

滿眼皆是血菊花


有了十面埋伏和無極的前車之鑒,我算是怕了一個人坐在電影院裡聽法國人笑場的同時自己還能憋著一肚子的笑氣的那份「洋罪」了,所以本打算拉齊了人手,壯個膽子再去看的,結果小唐這廝竟先自去看了。打電話來一說,我問她如何,她一上來就是一通狂笑,立刻把我的心笑沉下去半丈,我再細問,這個女人再平靜到口齒清晰的地步,慢慢將電影院裡的場景慢慢道來,據她觀察法國人的笑點和我們不一樣(或者是和她不一樣,因為根據上述兩部大片得到的個人經驗,我的笑點倒是和法國人很一致的),所以形成了她笑完了坐在她旁邊的法國MM笑,如此一直持續到靜悄悄的散場。我抖抖地問了句周董如何,小唐竟然說他是整部電影裡看得最順眼的一個,我的一顆心啊,立刻如咕嚕咕嚕地掉到太平洋深處去了,倒沒有侮辱周董的意思,我知道他的粉絲多到手拉手能把我的心再從太平洋底打撈上來,然後來個十大酷刑,再丟將回去。實在我和小唐是同年生的,經歷相似,所以對男人的審美眼光比較一致,她竟然能說出這種話,那電影裡其他幾位的造型,我簡直都不敢用神經末梢去思量一下。發哥還要去演周瑜啊……我為自己偶像一哭,像這樣青年才俊,智高才傲,文武俱全,色藝雙絕的人物幾千年才出了這麼一顆,結果在電影裡以30歲的英年就……
唉,話說回來,中國曆史雖長,朝代畢竟有限,皇帝畢竟可數,除了幾位開國之君受家庭條件限制可能有些差強人意之外,剩下的不管昏君明主,誰不是請的名將賢臣私人授課完成的高等教育,在勾心鬥角,權力傾軋中耳濡目染長大的,再加上中國皇帝素來以老婆兒子多聞名,傳位的時候美觀多少也有些影響,像乾隆這樣十全十老的固然罕見,但要想氣質出脫,文采順暢,儀表瀟灑想來還是情理之中的事,反正不會失了堂堂天朝的臉面。想起來康熙都不算是帥哥了,還生得一臉麻子,外國使臣來朝,一樣覺得威儀難犯,這便是氣魄,是至上之家養出來的講究風度禮儀和談吐。這也是我向來覺得不是人人可以去拍歷史題材的原因,因為如此一等一的品味,不是窮將出來的人能夠養成的(不是看不起窮人,實話實說,先有麵包牛奶後有書卷畫冊,人生便是如此,假如我小時候家裡要為了柴米油鹽奔波勞碌,我媽媽哪來的好心性那麼小就開始教我讀書寫字,給我說文唸書,而且還遇到我這麼頑劣的小孩,早就把我的腿打斷了,我今天也就沒有對著小說和電影JJWW的歪毛病)。但中國早年,富人家的小孩不會去學電影,那是戲子九流的行當(比如蔡康永家本是上海的舊富,家裡就很反對他去學電影,李安也是差不多),換到近幾年,倒是只有富人家的小孩有錢有門路能進電影學院了,可惜這一股錢全都花到腸肥和滿腦的如何讓腸肥的心思上去了,真正修煉出來的還是少之又少。我看Beauxarts雜誌,每期說到藝術拍賣,東方市場最重要的買家還是西方去的收藏家,八國聯軍沒拿走的,都從這些民間買賣中補回來了,中國的買家不是台灣來的,就是香港來的,我就不明白大陸的富人都不同於這兩處,有錢必是有權的,有權的必然有錢,起碼也是上上之家的底子,養出來的孩子難道都去開名車泡美女了?真是浪費社會財富啊。
張導的審美眼光就輪不到我去置評了,我們既不是同代輩,成長的環境也是天南海北,所以看女人,看衣服,看風景的眼光自然也是天差地遠。但品味這種事,不同於審美,是已經被人類社會定性定量下了標準的事情。但中國人的品味,其實並不需要向外國人靠攏,就在中國人紛紛爭論說到底章子怡還是呂燕長得合外國人的口味時,據我所知,真正單憑美貌而不是名聲炒作名牌衣服讓外國攝影師提著相機狂追的是我非常不喜歡,但也不得不承認她長得古典秀麗的陳凱歌夫人。當年陳紅一襲白裙,烏髻輕挽,紅唇一點,笑意淡淡依在陳導邊的身影至今還有法國人懷念不已。美,再是私人的感受,畢竟承擔了人類高於萬物的靈性,也是通性。所以中國的皇室,富麗是必然,堂皇是一定的,奢侈是可以想像的。黃色是尊貴的,因為黃金是罕有的,財富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不是因為黃色是漂亮的。唐朝是清涼的,因為女人們是喜歡豐美的,豐美也代表了這個朝代的物質豐富,而不代表露點是允許的。
我記得以前讀到過一本書,裡面談論中國人的美學和哲學的關係,說中國的哲學是和自然息息相關的,同時也是流動的(五行相生相剋,陰陽互消互長)。因此中國的美也是和自然生生相息的,也是講究藝在形先的,也就是外國人永遠都搞不懂究竟是個什麼東東的「氣」。反映在服裝上,中國人喜歡以花鳥魚蟲做裝飾,以天然玉石作點綴,衣袖要寬大,袍擺要富裕,腰帶要修長,材料要輕盈,都是為了要「當風」,人在自然中行走,東方以西方人沒有的輕盈,承載自然的「氣」,融為一體的意思。甚至連配飾都是用絲帶繫在腰上,再綴以流蘇,好跟衣帶一起飛揚。所以唐代的豐腴也是輕盈的豐腴,楊貴妃再胖也是善舞的美人,而不是沉重的村婦,就好比國畫裡的牡丹再富貴也要靈氣逼人才是上品,更何況我們這裡要講的是菊花。
正如上所說,中國人的哲學是和自然生息相通的,所以外國喜歡以花贈人解語相思,中國男人卻很自戀將花自比,荷和菊,大約是品格高潔,孤高難攀的代表了,前者冷清在眾醉獨醒,出淤泥而不染,是與人不合,後者寂寞在生不逢時,我花開後百花殺,是與世不合。所以一者士大夫品,一者隱士品(要說還有梅花,不過這花太別緻,是烈士品,所以通常用來贊貞潔烈婦之類的)。通常要舉旗造反的人,不是不忠貪婪就是不義失德,一心想的刀光劍影,權力財富,所以極少有能和這兩朵花扯上關係的。記憶中有一位是大大的例外,老謀子這部電影的題目想必也是從他那裡來的靈感: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其實此君道出的是天下不公,要新立秩序,益我族類的意思。但妙就妙這位姓裡還就帶個黃字,再加上這兩年莎士比亞成了中國人新的文學祖先,所以好嘛,這就鋪天蓋地的這就來了。我和小唐先看的Music and Lyrics,劇情相當簡單兼有少許牽強的電影,但是小唐喜歡的類型,輕鬆解悶,光是看Hugh Grant戴著假髮,畫著煙燻妝,穿著白色緊身褲,在那兒大扭臀部就值回票價了,此男現在是殘點,但他一直是我喜歡的型,在地鐵站遇上了相近的會一路偷看到底——有點小色的紳士帶點輕微的神經質。這個長得很英國的人在這部電影裡是連唱帶跳,笑得我眼淚橫飛,這戲雖然不是什麼大製作,但極力推薦去電影院看,因為自家看碟絕對沒有這樣的笑果,當時整個電影院裡是尖笑聲四起,周圍的人都東倒西歪的一片,直到片尾結束,字幕放盡,大家才年爬起來離場。之後此女人為了將年票的價值發揮到極處,籌劃再看午夜場,結果她不像我是逮到什麼看什麼的主,最後待選的電影只有她沒有看過而我不想再看第二遍的November 23和她不想再看第二遍的黃金甲,最後在我妥協說陪她熬23之前,這個女人很有義氣地表示可以陪我坐半場的黃金甲。
片子一開場,我就看出她看不順眼此片的緣由了,張藝謀好大喜鬧的毛病反正這輩子也別想改了。每每看他的電影,我腦子裡繞來繞去都是以前讀過的賈平凹的小說散文(那真也不能叫散文了)裡描寫的那些豐乳肥臀之類跟我這個江南人相去甚遠的喜好(我記得在一篇文章裡他很有興緻地描寫某少女蹲下來臀部如何像個桃子之類的,讓我這個一向以變態自詡的人都汗毛倒豎了一回)。小唐也是南方人,所以我就知道她肯定要嘀咕說為什麼把胸都擠成那樣,為什麼那些打更的那麼吵,為什麼要搞得這樣黃澄澄的,為什麼皇宮弄那麼多彩色玻璃,為什麼明明只有這麼一家子的事,最後要搞出這麼大的陣仗來。
我可以很假模假式的回答前幾個問題,那些胸部代表的是慾望,那些打更的象徵的規則,同時也用時間線分割了整部電影的過程和情節發展,黃色代表正統和正統的觀念,皇宮的彩色玻璃可以看成是內部複雜的關係,但是等等……我們不是中國人嗎?我們難道不是一個把含蓄看作修養,將隱晦當成藝術的民族嗎?為什麼不能把象徵主義收藏得好一點。為什麼不把我們的文化搞得內秀一點,非要這麼坦白地像搞普及國學教育似地說將出來(還什麼天圓地方咧,我#%×&)。在Madame Bovary中有一幕是Bovary夫人從家裡出來,打著陽傘,見到她的情人之後就收起來了,走了一段之後又重新打開陽傘,將兩人一併遮住,這叫做象徵主義,是留給有心人去解讀去揣摩,卻又不至於讓無人心糾結的東西。那些裹得就差沒露點的胸部叫做象徵主義的路標,意思是:嘿,我在這兒呢,你沒瞧見嗎?活該你難受。呃……唯一算得上那麼回事的象徵大概是皇宮裡那些捲上去放下來的簾子吧。至於最後一個問題,嗯,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想到倒不是莎翁,而是雷雨,繼而想到的是為什麼非要假裝王族,非要偽造中國的歷史,難道大戶人家不足以營就這樣的家庭悲劇的故事嗎?在回來的路上,突然想到了黑澤明的亂,同樣是大背景裡上上家庭裡的複雜關係,親仇糾葛,為什麼我就沒置疑過其人物的設定?後來仔細回想了一遍,亂終究是設立在大背景下對人物和期間關係的深掘,而黃金甲除了偶爾提到鞏俐是梁(歷史上應該稱為後梁吧)國公主之外,並不涉及到對外關係,所以究竟為什麼非要是王族?因為這象徵了中國至上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包括重陽節的祭祖飲宴,忠教禮義四個字?但轉一想又不至於,因為這畢竟只是小小的後唐(要死的是這還是個建立在江東一帶的小朝廷,這國主什麼品味啊,看得我昏死),其上只不過是國主而已,連帝都不是,不具備這樣表率作用,一個講究的大家庭,如紅樓夢裡的賈家這般的世家也足夠承擔了,殺雞焉用牛刀?偽造歷史畢竟是一件讓人不太痛快的事。
後來再深想一層,陡然明白了,這部電影不是雷雨,不關制度和「益我族類」這樣的事,借黃巢的詩只不過是想暗示「兵變」和「重陽」兩大要素而已,這部戲也不是莎翁,不關人物和「悲劇性格」的事,裡面雖然來來去去只有這幾人戲多,但其個性層面要說真挖將出多少,相信大家也都不覺得,最後此劇雖然扔掉了小情小意和家國天下這類放在某些人手上感人至深,換隻手就噁心人的東西,回到了老謀子挑戰傳統勢力,野蠻自強的老路上,但畢竟不敢以古喻今,其主角偏偏又是王族,其鋒芒肯定是大不如前了,所以也不關權勢越強,反抗越烈這樣的人性掙扎(反正王位來來去去也就是自家人坐)。要王族,要兵變的目的,無非是「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可怕的視覺衝激遠比幾百家丁對砍來得刺激多了,儘管邏輯上要完成也困難得多,別看莎翁和大仲馬都好這口宮廷政變,但要論藝術性,所有歐洲戲劇家加起來也不如三國誌裡淡淡寫一筆來得驚心動魄。
我讀歷史書每次看到要政變就覺得興奮。因為中國人怕是世界上玩政治最為出色的民族,如麻將桌上一樣,制衡連縱。一場成功的兵變,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外通敵國,內連要臣,充分調用起自己的地位和人際網,利用利害關係改變週遭的平衡,使有利的天平傾向自己這一邊。這實在是一場外交內政控制與反控制,智力和力量的較量,孔夫子教我們棄刀而用筷子,所以其後有點文化的人都視單純的殺戮為野蠻,流的血越少,花的時間越少,理由越堂皇,其藝術性越大,也就造就了在中國,謀臣重過良將的局面,這和我們喜歡用計,喜歡說兵不血刃這樣的話有關係。要論政變中最出色的,自然是玄武門之變,房謀杜斷,時間地點都是精心計劃好的,幾人幾馬,李世民就逆轉劣勢,宰了自己的兄弟,又逼自己的父親退位,回頭殺光了弟弟的全家,收了他的老婆,做的如何的乾淨俐落。而這一出是經年謀劃,幾回明爭暗鬥之後達到的高潮,層層前浪推上來的大決戰,如果單獨拿出來拍趣味性不免又大打折扣了。
但是中國這樣的中央集權歐洲一直到路易十六的頭被生砍下來都沒有享受過一回,歐洲這些小國的君主放在中國也就是一郡之長的事情,所以即使在歐洲中央集權最重的法國,人民就要起義便起了,說要攻入皇宮就進去了,說要殺國王就砍掉了,後來還這麼來了好幾下,中國自古農民起義也就成功了那麼一兩回。所以說用在歐洲皇宮裡那些小計量放在中國根本不夠看的,中國皇后要是想欽點幾個火槍手什麼之類的派他們到鄰國去取回自己偷情的證物,那保證這幾個男人還沒跑出京城就被拿下了,再就該是滅九族廢後的情節了。所以這部劇在外國人看來可能不覺得,在我看來簡直是智力大挑戰:
國王和王子過招,兩人皆盔甲及身,長劍在握,王子也不說謙讓的話,上劍便刺,後來還差點戰勝自己父王的真真也太少見了吧
繡坊幫皇后繡了上萬朵菊花,金線白絹人手想必都用去不少,雖說是後宮用的,畢竟是國家財產,難道不用經過戶部?
那些黑衣人大白天在皇宮來來去去倒是便利得很,穿個什麼宮女衣服也比蒙塊黑布在臉上強多了吧。
宮女想見太子便見,皇后想入太子的寢室便入,這哪裡還有什麼正統禮儀可言?
還有國王其他的後宮妃子哪裡去了?重陽節群臣子時便來皇宮報到,都等不及點卯,這是什麼世道?
最後一出裡,小王子手上的劍是哪裡來的?
國王的軍隊從哪裡來的?兵部尚書不是被王后擺平了嗎?從外省調兵也沒有這麼快吧。
我不得不一直對自己說:這是戲說戲說來著,外國人被蒙了是正常的,我堂堂中國人難道還分不出這點!可惜戲說的話,未免也拍得太……兒戲了吧。在一齣戲劇中,至少應該把影響戲劇發展的要素解釋清楚啊,上面這幾樣,哪一樣不是關鍵性的要素啊?雖說看得我渾身不對勁(我就是那種會對著歷史劇裡出現的番茄和花耶菜糾結的人),但如今這世道,說沒花大錢沒大場面沒有N多的人黑壓壓的一片殺將上來便是場面不真,效果不好,製作不夠大,沒有看頭(看來張紀中還是頗有影響力的)。所以我們就默默接受我們的審美觀正在向「更多(人),更多(特效),更多(錢)」大踏步前進。
除去胸太大,黑衣人太囂張,人物太浮誇,主題太莫名,音樂太難聽,衣服非常醜(我管他oscar提不提名,美國電影學院又不是我爸爸,我祖先開始穿衣服的時候他們的祖先還沒從樹上下來呢),黃色太耀眼,臨時演員多得太誇張,武打設計落後得很遺憾之外(最好的一下是御醫夫人的燕子掠,不過剪的人太不專業了),這是一部,well,不能說是佳片,因為我是不會再想看第二遍,更加不會想收碟的,但至少不是爛片(我對張藝謀從來不寬容,所以我說不會看死人就不會的),無聊上來還是可以去看一下,看完之後……雞肋是雞肋,但啃兩下至少不會斷根牙什麼的。現時值得嚼的東西也沒剩什麼了,導演編劇全把觀眾當白痴,不管人物全都一點矜持都沒有,不把話說得明明白白的死不瞑目啊,中國電影裡怎麼就沒幾個Slytherin的人物呢?至於讓外國人誤會我們的審美觀什麼的,誤會就誤會吧,反正我們說真的,也沒什麼自己的審美主張了,上次看到浙大有穿漢服MM的照片,PF學妹勇氣可嘉,但中國自古就是「粗布裙衩難掩麗色」,如果想要衣服襯人還是要綢緞金絲,巧工繡成的,況且國人早就沒這段儒雅清雋的氣質了,也就適合穿個大花旗袍擺弄下大腿胸部。要是我說一個人人淡如菊,那才是最響透雲霄的讚歌。
這是一部把悲劇別在衣領上的電影,換句話說,從一開始我們就是這是悲劇,而且能猜到悲劇的過程和結尾。我不曉得外國人猜不猜得到了,但我們畢竟是讀上下五千年,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和三十六計,孫子兵法長大的人,早知道我們的皇帝皇后皇子公主們能成就比這遠遠可怕得多的事。殺兄軾父,二十五史裡哪一部都脫不開這四個字。武則天還是女人,照理說應該心愛子女多些,尚且一摘使瓜好,再摘叫瓜稀,三摘尤自可,四摘抱蔓歸,全是在權力天平上取捨的打算。血緣和血統相比,一下子便顯得疏遠了。再來由於電影裡給場面的時間太多(我們人多的優勢倒是充分表現出來了),給人物的時間太少,給對白的內涵太淺薄,唯一聽得入耳的是末了有一出王后告訴傑王子說你哥哥知道我們的計劃了,傑王子問該當如何,王后說「菊花都繡好了,總得開一回」,只有這一句話得了宮廷鬥爭的真味,只有這一出顯示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武士氣質。可惜這時鏡頭一打,回到人物設定上算是有俠氣的傑王子的臉上,我立馬又覺得無味了,在這麼吝嗇的鏡頭下(我一度覺得這部電影就想表現中國古代王室如何奢華而已),哪個演員也不能把悲劇真正的揮灑出來,鞏俐的戲份按說是最多的,可惜演技還是那麼三板斧,這一點章子怡倒真是和她很像,尤其是演戲的方式,有夠直白,我現下倒有點明白李安為什麼不喜歡用張藝謀推薦的人了,完全的兩個欣賞模式嘛。不過鞏俐MS比年輕時漂亮些了?(除了第一個鏡頭,那真叫一個姥姥啊)
我看這部戲最大的樂趣是看劉燁,他不是我的type,眼睛太大,長得太無辜,模樣太幼齒,但他有很強的感受力和融解力。第一次看到太子出場,我心裡就嘀咕了一聲:死相。後來他就一直是這副死相,走路也是歪歪扭扭神不守舍的。給他的戲一直就很溫吞,標準的懦弱太子相。直到他知道這個皇后要兵變(這不算是劇透吧,我想大部份人在第一次看到皇后繡菊花的時候就知道這有什麼用,而且知道後變的時間是重陽節了,我好奇的是這群人反正是穿黃金甲的,戴不戴菊花有什麼兩樣?宮裡的人戴戴就算了嘛,何必要一萬朵那麼多?不是死摳細節,但這簡直是白紙上的墨一滴啊,我只是好奇有人什麼能視而不見),對她說「什麼叫跟我沒關係,我是太子,天下人都會以為是我做的」時的那個表情那個眼睛,我就心裡暗叫說這孩子有點梁影帝年輕時的天賦啊,不管這個人物設定得有多無聊,他能夠靠自己的想像和理解使他骨肉均停一點,再把他入骨入血地演下去,可惜此君生錯了時代,再沒有候孝賢這樣的靜止,王家衛這樣的解構,張艾嘉這樣的感性,還有現在李安這樣的細膩去打磨這塊上好的璞玉,他現時還太純,拘泥於某些東西,而且最近幾次合作的導演線條都太「大」,統統是大關懷,大製作,大格局,什麼都大,唯有人物是又瘦又小又空的。什麼都美,只有對白是又白又乾又直的。全都貴,只有編劇是街上撿來的。唉,不知道小劉哥有沒有小偉哥那麼好的戲運了。
至於周杰倫,我不得不認同小唐的觀點,在這齣戲裡的角色實在是拿得出手的一個,忠教禮義全都佔全了,這也是讓他那個方陣穿黃金甲的原因,因為這代表正統的價值觀(事實上我們都曉得只有國王的衛隊可以穿黃色,我不想問哪裡臨時趕工出這麼多黃金甲)。但這個人……下面要說的不是相貌也不是演技的問題……很多人說他長得像姜大衛????我覺得梁朝偉長得像姜大衛,姜大衛長得像田村正和(我把日本人排最上是因為他年紀最大,出道最久,憤青別來找我麻煩),卻橫豎沒看出周杰倫跟這幾位有什麼像的地方,否則依這個邏輯,梁朝偉必然長得像田村正和(確實有神似的地方),而周杰倫勢必就長得像梁朝偉了(這。。。這。。。這)?然後某人給我舉例說,看Jay和John都是單眼皮,窄臉,有些角度很像。於是我今天在大螢幕上逮到機會細細看了一下(平時真的很少注意周杰倫具體長什麼模樣),一看就看出問題所在了。姜大衛當然不是帥哥,而且好像專登和我過不去似的,還是很明顯的大小眼兼略微有些三角眼傾向,我初初見他時是在九陰真經裡,他已經人過中年,胖了,且顯矮,演的偏偏還是我至愛的黃老邪,所以片頭一出,我已經打定主意要討厭這個沒脖子的傢伙,片子給的第一個鏡頭就是他以酒洗劍,接著眉峰一舉,筆直直地看過來,我當時才是六年級的學生,坐在小板凳上立刻華麗麗地腿軟了,不管自尊怎麼勸阻,到底是生平第一次如此徹底地背叛了自己的審美標準,虔誠地拜倒在他的袍角之下,日後才慢慢得知他的輝煌,但始終,他給我的都不是「帥」這樣的感覺,是一種深沉內斂的堅定(這話講得簡直狗屁不通,只有看過的人方能體會),如魚腸劍出鞘,至薄至輕至疾的奪魂,後來我才發現他演戲極少靠表情,千言萬語全在那一雙單眼皮裡。梁影帝在辣手神探裡,田村先生在美人裡都用相似的眼神擊中了我弱小的心臟,前者更樂觀,後者更溫和,但都是一樣的美在眼角,美如月光(我那時就知道當時還不是影帝的梁過了中年會更美更月光)。而周杰倫,我判定他在他的粉絲中自有美處,但在我這個向來會欣賞另類美人的人這裡絕對得不到共鳴。我認人全看眼神。我很少評價一個連上眼皮都翻不起來的人演技如何也是同樣的道理,表情豐富和演技進步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眼睛沒神就去抽上眼皮的脂吧,如果真想玩票專業點的話。
另一個眼皮睜不開的是周潤發。小唐說是因為老了,我怎麼覺得是因為臉腫了?再呼一聲,我的周郎啊啊啊啊啊……吳宇森你為什麼不乾脆拿青龍偃月刀來砍了我算了?這還痛快點。老周郎難得撐開眼皮的時候,眼珠子是蒼綠色的?戴的色瞳?還是天生的?我這會沒心情去考證了,不過挺特別的。其實老周郎的戲還是挺好的,尤其在探劉燁的那一出裡,好一個老奸巨滑,不過還是可惜因為老謀子是拍給外國人看的,生怕他們看不出這種權謀的藝術,所以讓老周把戲做過了點。我媽是個對人言不買賬的女人,向來不喜歡看周潤發的長相,哪怕是在他紅得最如日中天的時候,也一口咬定此君嘴生得不周正。我小時候還跟老媽爭,現在看來,她看男人的眼光畢竟比我準點,在這部電影裡最搶戲的就是發哥的嘴了,那個豐厚啊,那個柔軟啊,那個動作啊,那個鬍子啊,餓滴個神啊,讓我根本沒功夫注意他臉上的其他部位。
關於演員,最後說句討打的話,我覺得那個御醫的女兒,什麼蟬的,長得很美。單眼皮很適合冷色系的妝,屬於林黛玉那一類的長相。
電影散場的時候,坐我旁邊的老外笑得不行,後面倒有老外在說excellent,所以看起來糊弄不糊弄得住le premier,全看運氣啊,我有空得去翻翻看。更可氣的是出場的時候竟然有人追上來問我說是不是中國人,然後就大誇說這部電影拍得好,我已經差不多要冒煙了,想說你們對中國電影的見識也就這麼點,未免太小看我們了,最後竟然還來了句說我長得像鞏俐,我還得謝謝他(謝謝他沒說我長得像呂燕吧,當然也沒有屈我,鞏阿姨長得還是比我強,但這什麼眼神啊)。
小唐在電影院裡一直念叨說為什麼非要把這種片子拿出國來放,什麼新龍門客棧的可不比這個強多了。其實說得不無道理,也可能我們都是對大製作沒什麼情結的人(雖然都很渴望去看300),所以覺得武俠俠者為上,古裝正統為先,像新龍門客棧這樣也是戲說來的,但大漠俠客愛情道義,真的要有氣質多了。我回家之後又把新獨臂刀找出來看了一遍,雖然血漿很假,場景很假,音樂也很單調,臨時演員也很少,但張徹還是很man的,是另外一種接近古龍的氣質(我發現拍得好的武俠片不管故事是怎樣的,必然有點古龍味在裡面,也可能和我偏愛古龍有關係)。他的水滸傳在法國還沒有淘到,現在想想怎麼竟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內生生刻畫出這麼多鮮明的形象同時又講完了一個故事?然後又回想了一遍最近出的古裝片,確實除了錢多人多之外再也沒什麼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