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ria

2007-05-12 17:30:54

人比歷史更真實!


看過影片,只能想到一句話:生活如煙花般華麗和絢爛又如何,最終也只得化為淒涼而又冰冷的一攤灰燼。

影片確實華美無比,每個鏡頭都賦於美感有時甚至有一種朦朧的神性的光芒。

路易十六接受加冕的時候,王后在草叢中攤開雙手散步的時候,深夜兩個人互道晚安的時候,離開凡爾賽宮時坐在馬車上無奈微笑的時候,我不知是因為太喜歡,還是太激動幾次感動的鼻子發酸。

閃亮而富於金屬光澤的銀質餐具見證了喧鬧而又糜爛的貴族享樂,奢華的大篷裙遊遍了龐大而經細心雕琢的宮殿,水晶掛墜的吊燈見證了居於其中的貴族的每一天。

法國人用其天生的藝術氣質悠哉而又高雅的生活。貴族們的生活充滿了濃烈的藝術氣息。

奢華而又美好的貴族生活又能怎樣,在煙花散盡之時,回首望去只能更添悲涼才是。

看電影時我想到了《女王》中的某些場景。在伊莉莎白女王走到黛安娜的紀念花束前與英國市民見面的時候,她忐忑的收下了一個小女孩的花束時我流淚了。

很多時候,在歷史中那些人物以一種冷冰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只以對與錯的角度給與他們評價。

但又有很多時候歷史一次次的戲弄著我們,沒人知道歷史究竟是怎樣的而且人的行為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兩個標準去衡量。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想,人比歷史更真實!

Marie An-toinette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妻。

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之女。奧地利宮廷出於政治需要,1770年將她嫁給法國王儲,即後來的路易十六。

到法國宮廷後,熱衷於舞會、玩樂和慶宴,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

在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斯第監獄時,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

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

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但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義推翻了君主制。

她和國王一起被囚於當普爾監獄。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被判處死刑,送上了斷頭台。

她的情夫,在日記中寫道:"最慘烈的是,她不得不孑然一身度過那最後的時光,連同任何一個談話的安慰都得不到。」

以上的這些是歷史,它的公允與否沒人能夠證明。歷史是如此冰冷,缺乏人情。但在電影中我卻看到了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但究竟它是否發生過,無所謂,因為不可能知道。

Marie從一個抱著小狗活蹦亂跳的小姑娘一直到歷經風塵的三個孩子的母親,不管真實與否我至少看到了一個女子的一生。

正因為如此,在看電影時,我從不覺得她可悲,因為她作為一個人,面對的與我們一樣也是夾雜著幸福與悲傷的生活。

如果真的要說可悲的話,也只能因為歷史,是人們將她看成了一個神,並臆斷出很多無邊的流言吧。

「人民若無麵包,那就改吃蛋糕嘛」並沒有任何歷史證據顯示她真的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而事實只有天知道。

在真正開始接觸歷史之時,我一直問自己,歷史是真的嗎,我很懷疑。我們的研究彷彿是一次次推翻之前的研究。但真實是什麼永遠無法證明。

怪不得克羅齊說,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人在變歷史也在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