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洞頻率--Frequency

黑洞频率/隔世救未来/生死频率

7.4 / 116,291人    118分鐘

導演: 奎葛利霍里
編劇: 陶比艾瑪李奇
演員: 丹尼斯奎德 吉姆卡維佐 安德魯布瑞格 Elizabeth Mitchell (Ⅰ) 諾亞艾莫瑞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沐瓏秋刀

2007-05-24 07:11:28

圓了一場好夢


如今,似乎所有以時空變化為背景和線索的電影都有意無意的會跟《蝴蝶效應》搭上關係,而作為觀眾,也同樣有意無意的將兩者作比較,《蝴蝶效應》的魅力可見一斑。不過,經典畢竟是經典,包括所謂的《蝴蝶效應2》,後者雖然可以在電腦特技上有所超越,但其內涵的淺薄反而更讓人懷念前者曾經給予的感動和悵然。
其實,《蝴蝶效應》之所已經典並不在於回到過去本身,而在於改變過去所產生的一系列無法預計的後果,它告訴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可能對我們自己、周圍人、乃至世界產生可大可小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
但同時,《蝴蝶效應》也有著消極的一面。身處塵世之中,有身不由己的時候,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現實的殘酷是甚至回到過去重新來過都無法磨滅,過錯也不是橡皮擦、修正液,無法擦去也無法掩蓋修飾。人類不是上帝,永遠無法讓所有的一切都隨心所欲。尤其當男主角回到母親子宮親手扼殺自己生命的結尾,有一種令人在冷顫中哽咽的震撼力,充滿了壓抑與無奈的宿命感。
《黑洞頻率》則完全不同。男主人公在電波中與30年前的父親相遇,並救了父親的性命,雖然因此改變了母親與其它幾位女子的命運,但幾經波折和艱險,總算完成了一幅完美畫卷。
你可以把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大團圓結局看作本片的敗筆,但換個角度講,希望總是美好的,未知的世界、科學尚未揭破的謎團無處不在,我們了解的越多,不了解的也就越多。世界在改變,宇宙在改變,說不定哪一天外星人真的來訪地球,也說不定哪一天電磁波受到影響人類可以穿越時空甚至人類本身的大腦結構發生變化(進化或退化都不可知)修改過去或是預知未來。美滿的結局滿足了人類對現實世界困惑與不滿的發洩,承載了人類對美滿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幸福的夢想。換個角度來說,作為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式的商業片,懲惡揚善的基調和個人英雄主義的詮釋始終貫穿全片,邪不勝這一永恆的定律又怎能輕易打破?
只是,這部科幻片若僅限於此,也就與其它警匪片沒有太大區別了,科幻的解釋和破案方式反而讓人覺得笨拙可笑、惺惺作態,產生掛羊頭賣狗肉、受騙上當的感覺。而本片最聰明之處就是以「親情」作為切入點,讓悲喜交替上演,溫情的家庭氣氛為後面緝兇的緊張氣氛鋪墊,使得主人公父子的一切努力都變得理所當然。作為觀眾,關注點在於一家子的命運而非緝兇本身,並漸漸的以他們的樂為樂,以他們的悲為悲。從這個角度來說,本片前半部屬於劇情片,後半部才是懸疑片,卻不覺得生硬造作,兩者的結合頗為流暢自然,而最後的緝兇過程濃縮成半小時,延續一貫的好萊塢式的驚險緊張,高潮迭起,與之前的風格完全不同,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然而,電影畢竟只是電影。
生命只有一次,選擇也只有一次,與其為過去的事後悔,或是幻想利用大自然或是超能力替自己解決棘手問題、築就美好生活,不如當時當刻認真、勇敢的作出你認為對的決定並堅定的守住它,然後坦然接受失敗和痛苦,為下一次決定努力。
所以說,好比《蝴蝶效應》,這類電影終究只是人們做的一個夢而已。而就本片而言,這個夢雖然圓的有些一廂情願的不可思議,但尚能大致自圓其說,倒也不失為一場好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