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心深處 [美]--Interiors

我心深处/内心深处/内心世界

7.3 / 20,958人    93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演員: Kristin Griffith Mary Beth Hurt 黛安基頓 E.G. Marshall 裘拉丁佩姬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清心·薄荷

2007-06-07 21:00:12

審慎是什麼東西?


這不是我最喜歡的Woody Allen影片,它並不沉悶。讓我感興趣的是母親伊芙所體現的「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當然,這很可能不是影片的重點,品味皆為道具。

在女兒們眼裡,母親的品味總是高雅、完美、超凡脫俗的,自小就令她們崇拜。審慎在伊芙身上所表現的是一種看似低調的高傲。
影片一開始,伊芙就帶來了她挑選的昂貴的不具實用價值的瓷瓶,這仿古的中國瓷一看就是宋代官窯的典範,釉色瑩潤、冰裂碎紋、造型典雅,是宋朝崇尚理學追求淡雅文人之風的美學映照。伊芙的鑑賞眼光被這瓶子透露出來。
伊芙精於室內裝飾,偏愛白色米色,這些一般人覺得太素淨的冷色。伊芙在臥室裡細心擺弄三隻插著白玫瑰的不著釉的白陶瓶子,反覆推敲著花枝長短與瓶身高矮的比例對花枝伸展的角度產生的最佳效果,可謂一絲不苟。
伊芙最喜歡白色玫瑰,所以在她生前死後都被獻予白玫瑰。
伊芙的著裝風格是古典的希臘式款型,簡潔高貴線條流暢,僅限於米色白色黑色灰色香檳色這些最挑剔氣質的顏色。永遠是柔軟的料子,自然的垂感。絲綢的光滑細緻讓人小心翼翼百般呵護。

所有這一切散發出來的魅力彰顯了中產階級的審美趣味,它的素麗和優雅不是一般大眾能消受得了的,它的身段談吐舉手投足都為取悅於一個內心的神秘暗示:自我無可比擬。

審慎是一種精益求精的作派,將明確的階層象徵和身份歸屬無懈可擊的詮釋並表演出來。我們不能指責伊芙所代表的中產階級品味的虛偽和矯情,只是苛求孤傲的品味成為習慣之後,原本屬於審美範疇的藝術裝飾就變得斤斤計較而失去了人情味,漸顯乏味。終於女兒們也厭煩了伊芙,背後說她「病態」,美這種東西,忽然脆弱起來。

審慎需要理解和嬌慣,伊芙生日之際,女兒們悉心為母親挑選禮物,絲綢的衣,白色玫瑰,貼心得讓伊芙歡欣不已。可是,不容置疑的核心地位在家庭關係中一旦發生偏移,伊芙就無法容忍自己的「失寵」,於是病態發作。

第一次自殺伊芙選擇煤氣,她用黑色膠帶封住門縫和窗,鏡頭對著伊芙封粘膠帶的手,看出她有些憤憤不平,心灰意冷,又有些賭氣,撕膠帶的聲音極為刺耳。此時的伊芙不再理會封得是否平整,黑膠帶用完了又用窄一些的白膠帶補上,自殺的現場她失去了審慎的堅持,伊芙還原了普通人的常態,除了那個倒向沙發的姿式,依然那麼美。

還有一次歇斯底里。伊芙領著分居的丈夫參觀東正教教堂,優雅地談論起鑲嵌畫藝術,丈夫卻心心唸唸提出離婚了,她克制不住拂手將桌上的蠟燭掀翻,叫喊著衝出教堂,雖有心理預備卻還是失控,不顧審慎之態,形同匹婦。(很難說,Woody Allen要諷刺伊芙,但他也沒讓觀眾就此同情她。Woody Allen是心理大師,他擅長診斷,不善治療。因為他知道,藥物和心理醫生對付中產階級的失眠根本無效。)

伊芙最後被女兒的真話「剛愎自用、任性無常」徹底擊潰,所有審慎的物質魅力和精神訴求頓失價值,在生活最樸素的情感層面它們無足輕重。此時的伊芙已經不容許自己返回基本生活層面,她走向波浪洶湧的海邊,走向被人拆穿亦被自己承認的現實,而這種現實對於伊芙這樣的審慎者而言,是絕對不能苟且的。死才是尊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