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東京物語--Tokyo Story

东京物语/东京故事/TokyoStory

8.2 / 41,056人    136分鐘

導演: 小津安二郎
編劇: 野田高梧 小津安二郎
演員: 笠智眾 東山千榮子 原節子 杉村春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九個遠方

2007-06-09 09:26:52

武漢·日本電影回顧展·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東京物語 (Tokyo Monogatari)


小津的生平與電影:
生卒年
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
小津於1963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那天他正好六十歲生日。
他的墓碑上,只有一個漢字——「無」。

成就
小津安二郎共執導了54部影片(只有36部存留世間),其中無聲片31部,有聲片22部,紀錄片1部。在他的54部電影中,有19部入圍日本影響最大的影片評選獎項——《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之列,有六次勇奪當年十大佳片的冠軍。小津的獲獎率之高,在日本國內眾多的名導演中也屬遙遙領先。在日本電影史上小津享有廣泛的國際聲譽,除了其作品有複雜的深度外,無疑該歸功於國際學者的多面向研究。
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其實也是一種風格,它不是摒棄虛構和修飾,而是更好地隱藏了電影的敘述者。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太在意評述、太工於營造悲劇氣氛了。如果說真正的現實主義在於不加歪曲地表現現實,儘可能地對影片少加入評價,以及使藝術手段處於隱蔽的地位,那麼小津安二郎則在更大程度上接近了現實主義的這個標準。
形式主義
在理論上,現實主義通常作為形式主義的對立面來論述的。有趣的是,小津同樣在形式主義的道路上也走得很遠,他的電影影像一如既往地堅持著一些獨特的怪癖,不熟悉小津的人,一開始會覺得不適應。比如低機位拍攝、畫面直接切換、幾乎不用變焦和移動鏡頭、常用空鏡頭等,這些怪癖不但是小津的個人印記,也是其美學思想的體現——是一種靜觀的眼界,一種傾聽和注視的態度,這和一個人在觀賞能樂,這做茶道或花道的時候,所採取的姿態是相同的。小津的推崇者常常讚嘆他簡約的影像風格,但是,風格上的簡約並非意味著小津電影沒有生氣。影片的構圖雖然單一,實際上充滿了內在活力,人物在畫面上頻繁出入,動感十足。
在日本電影史上,小津是使日本無聲電影走向最純和最高形式的一位藝術家,雖然小津為人謙遜,但同時又對於自己的風格自信得近乎固執。據說他的劇本在反覆修改成型後,在拍攝過程中幾乎再不改動。面對全世界範圍內不同人群的非議,他仍然保持著自己的風格,哪怕是對同樣的題材,也不離不棄,精心打磨,氣定神閒地做著自己手頭的活。他的電影畫面看似隨意,但每個鏡頭、每個道具其實都精心設計,他甚至常常親自製作道具。
 故事
小津的電影,故事通常都是家長里短的瑣碎凡事,他的作品中那些看似若無其事、平平淡淡、毫無激情的生活,卻隱藏著無數值得琢磨的人生況味。小津的電影充滿溫情,但細細看來,可以發現他從未描寫過「幸福」,他的作品中心思想一般是「幻滅」;小津從未結過婚,更沒有子女,但他卻深諳為人父母的感受,他的作品一直在講述「父子」「父女」之間的故事。成年的子女因為婚嫁而離開父母,留下家中的老人孤獨面對今後的人生,這是小津電影一個永遠的主題,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主題。從小津的電影中,可以看到一個孤獨、善良,同時又是豁達、充滿尊嚴的內心世界。
人物
小津電影中的傳統倫理及文化美感,經常被視為小津作品最迷人之處。笠智眾、東山千榮子、原節子、山村聰、三宅邦子、佐分利信、中村伸郎等著名演員,早已成為小津作品裡熟識得像鄰居般的臉譜。他們面對攝影機及觀眾講話,既大方又親善,表達出小津溫厚的人倫關照,也成為小津人生浮世繪里真摯坦然的眾生相。不過,這表面上平靜無波的生活,可不見得完全像整部電影的畫面那樣安穩。小津的戲劇從平凡中內化為心理行動,演員們縱使坐著,戲劇力也可能波濤洶湧。
小津和日本電影史
小津經歷了日本電影的各個歷史時期,無論是無聲電影還是有聲電影、彩色電影,他均有佳作。早期的小津電影主要是喜劇,1929年之後,他的作品專注於家庭,以及家庭的社會性延續,如學校、單位、公司等。從1930年開始,小津的電影語言越來越簡樸,他放棄了當時默片慣用的技巧性剪接,如溶、淡等,在商業性的創作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電影方法。戰爭期間,小津應徵入伍,1942年,小津從戰場回來,他的藝術觀再次發生了一些轉變,他有了一顆「平常心」去描繪戰後日本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他最有影響的作品多半出自這個時期。
誰影響了小津電影
小津電影受美國電影影響很大,當他還是頑童的時候,就酷愛美國電影。熱衷與城市小市民生活、製造特定的氣氛來表現環境的親切感,甚至小津電影中一直出現的慈父形象,都多多少少受到了美國電影的啟發,一位日本影評家這樣概括:「小津從美國的一些影片的素材中完全找到了自己的世界。」小津自己也在一些發言中承認過這一點。但是,小津的電影又是完全日本化的,具有日本文化獨特的美感。
有學者們特別注意到小津作品裡的摩登精神,從早期歐美電影的熱愛,到後來美式消費文化的入侵,衣食住行及口耳相傳的西式文化,在小津作品中,洋溢著趣味和活力。從《早安》的電視到《秋刀魚之味》的高爾夫球棒,從信口提起的西方男女影星、影片到英文片語夾雜,小津對時代風尚的反應不見得遜色於其傳統美。戰後作品尢其顯出美式文化與時尚消費的著墨甚深,《東京物語》的杉村春子或《秋刀魚之味》的岡田茉莉子等角色,都趨向現實實利主義,但小津依然給予這些角色相當大的幽默包容。
開始吧!
小津曾受到日本一些影評家的指責,認為他趣味小資,不關注低下階層。但換一個角度看,正是因為小津儘量為觀眾呈現生活的本來面貌,避免作出非黑即白的簡單判斷,也就是說,他的電影具有「普世性」,才使得他的電影經受住了時間考驗。
聽我介紹了這些,有人可能會擔心小津的電影會沉悶、不好看,其實不會的。任何人都能看懂小津的電影,他的電影故事緊湊、常常夾帶著一點幽默感,而且畫面很美,人物都很可愛和鮮活。看小津的電影,內心彷彿被什麼東西緊緊抓住,常常不能控制地跟隨鏡頭悲傷或者溫暖,如一條靜靜的小溪在內心流淌,那顆浮躁不安的心在不知不覺中平靜下來,而整個人也漸漸變得純淨平和。雖然現實的空氣中時時都瀰漫著躁動的氣息,但小津的影片卻有能力在一個多小時內將它們化解。他的電影克制、內斂、細膩,能讓人在淺淡的愁緒中感受到一絲生命的涼意。
觀看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最好沏上一壺茶,一邊品茗,一邊靜靜地等著被感動。
關於東京物語:
電影開始,平山周吉老夫婦在家整理行李,他們將要去東京探望兒女們,鄰居從他家經過,送來羨慕的讚嘆聲,他們對這段東京之旅充滿了美好的期望。
    途中經大阪時,他們見到了在國鐵工作的三兒子敬三,之後到了東京長男幸一家中住下。大兒子、兒媳藉口沒時間陪他們,支支吾吾地想把他們打發到妹妹那裏。 兩三天後,老夫妻終於移往經營美容院的長女志子家中,但志子十分吝嗇,只有已故二兒子的媳婦紀子給予了二老熱情的接侍。一天晚上,周吉在酒館裏意外見到多 年好友,兩人談到長大的兒子,不免嘆息起來,酒入愁腸,終於醉了。回到家的時候,志子不停地抱怨他,周吉夫婦一氣之下回鄉。在送別的火車上,周吉夫婦與紀 子話別,要她再尋個好人家嫁了,不必太辛苦自己,紀子終於忍不住在回來的時候痛哭起來,這是電影最感傷的部份。
   《東京物語》和小津的任何一部電影一樣,講著一個家庭倫理的故事。然而,正是隱忍,所以傷懷,簡單的故事裏講述著一個個深沉的主題:愛、別離、孤獨、蒼老、死亡。大喜大悲一壺滄海,到眼前卻只是一杯隔夜茶的苦澀。
    把真實的生活展現出來,但並不做價值評判,這使小津的電影呈現了開放的風格。《東京物語》裏,每一個衝突都只是瑣碎的平常小事,因為平常所以親切,因為親切所以真實,真實得使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其中角色,同喜同悲。這是一面鏡子。
    兒女們未必不愛自己的父母,他們相信自己是愛的,但卻在日常生活的淘洗中漸次失蹤了那份感情,愛與尊敬只剩下一個自以為是的幻影。周吉的大女兒志子就認為自己愛著父母親,而父母們也愛著她,在以工作為由匆忙離開母親的喪禮的時候,臨行志子還拿走了家裏的一包布料。
沒有煽情,但自然感動,小津的電影充滿了靜謐,但並不是一池死水,更像大河之水,流得很慢,看不見速度,但深沉無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