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夏天的故事 A Summer's Tale

夏天的故事/夏日的故事/人间四季之夏天的故事

7.6 / 6,319人    113分鐘

導演: 艾力侯麥
編劇: 艾力侯麥
演員: 梅維爾波柏 艾曼妲蘭格蕾 關妮兒席夢 歐黑莉亞諾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gicdragon

2007-06-16 23:57:03

人間四季


from my blog:http://magicdragon.blogbus.com/logs/5918267.html
    終於看完了侯麥的人間四季,對於這樣的片子總是既愛又怕。在侯麥的電影裡,經典的三角關係總是如影隨形,即便某一時刻你瞥見的只是杯中雲影,甚至都難以確信它曾經存在。片中人物的對白總像是在自我反省,卻往往找不到答案,我所能記憶的大多不是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而是被對白概念化了的人物性格。
  看片的順序: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很奇怪自己為什麼沒有按照順序來看,不過做事不一定都需要順序,尤其是像看電影這種隨心所欲之事,「隨緣」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自己的喜愛程度: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有些巧合,卻也不盡然。似乎很多人更推崇秋天的故事,我並非只簡單的喜歡年輕人,而是相比較而言夏天顯得更真實,導演拿捏的分寸極好。還不曾體會中年恰到好處的絕妙,自然有些難以揣測,大概心中也懷著一種對現實的懼怕,感情也就生疏了些。

  春天的戀情,來無影、去無蹤;
  夏天的戀情,三心兩意、不知何去何從;
  秋天的戀情,需要費心照料,才能等到瓜熟蒂落;
  冬天的戀情,非得地老天荒、苦苦守候。
  
  夏天的故事

  男孩兒賈斯柏在夏日海邊的度假小鎮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紅玫瑰、白玫瑰與熏衣草:夢中情人琳娜是朵白玫瑰,優雅美好,卻是可望不可及;野性的蘇蘭是燦爛熱情的紅玫瑰,絕佳的夏日戀情對象;聰明又善解的瑪歌則是熏衣草,你會喜歡處處都見到她,插在褲袋裡、灑在背包中,不時感受到她柔和的芬芳,但卻絕不會想要把她別在宴會的禮服上。
  隨著賈斯柏在瑪歌眼中的不斷變化,從開始為情所困的年青人,到有些像個傻瓜,然後逐漸的奸猾起來,又有些調皮可愛,直至最後的得體大方但仍然有點狡猾。賈斯柏似乎總是搞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所謂的原則被一次次修正,不斷地答應這個而又在另外的逼迫下同時答應別人,不過他還沒有狡猾到要把同一首歌分別送給兩個女孩的地步。大抵是出於一種對美好愛情的夢幻般的追求,心中總是嚮往更完美的,卻又難以割捨其餘的愛戀。忽然想到了《俄羅斯套娃》,裡面的男主角也總是懷著同樣的心思,在車站聽了女主角即便明知道他有缺點還依然深愛著他,請求他留下的表白,男主角卻沒有動,而是火車動了,雖然他心裡很明白:任何男人聽了這話,都會主動去擁抱她。年青人都在小心翼翼的試探,試探對方也反省自我,大家為了避免處於萬劫不復的尷尬境地,往往擺出一副小心謹慎又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感情就是如此微妙,在不經意的一顰一笑中流露,卻又來去無蹤影。
  
  熱情最會假裝,而越是隱藏
  則越是顯露;正如最陰暗的天空
  預兆最大的暴風雨,熱情的活動
  就從那徒然警戒著的眼睛中洩漏,
  不管它把自己打扮成什麼模樣,
  它依然是一樣的虛偽;
  冷淡或是嗔怒,甚至於輕蔑或是憎恨,
  是它常戴的假面具,但戴得還不見得及時。    
                ——唐璜 第一歌 73
  
  侯麥把年青人的小心思拿捏得極好,既有那種年輕氣盛、不怕辜負時光的奔放大膽,又有自詡成年、不能自輕自賤的自尊和思慮。於是我們看到的就是不斷地左搖右擺,像是不太優雅的華爾茲,有點幼稚,卻讓人可以理解和寬容。
  於是我微笑著看完了夏天,也相信其中包含了部份的自己。
  
  秋天的故事

  故事裡雖然沒有出現明確的社會群體,但從片中的人物我們卻可以想像到截然不同的背景。中年——像是極端的另一個代名詞,這麼說也許有失公平,因為被嚇到的是我,而不是導演,所以就隨我信口胡說好了。
  如果說年青人的搜索是無所顧忌的,中年人的試探則顯得小心翼翼,患得患失。所以故事裡沒有感情的大起大落,除了Isabelle在酒醉後說:「我當然要所有的男人都愛我,特別是我不愛的人」讓我大大驚訝於這個女人的坦白,其餘就多是些溫溫吞吞的情愫。
  Magali一心守候著葡萄園,不願參加任何社會交際卻希望命中注定的男子可以從天而降,她是一個心思簡單卻又內心敏感的女人。對於預先知會的「巧遇」尷尬而又不自信,而不知情的邂逅卻可以被她認為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我有些搞不清楚這二者的區別,大概有人會和我一樣,若是事後明了這一切只不過是他人的安排,美好很容易大打折扣。而Magali並不這樣想,即便是好友故意安排的,對她來說卻是一個「自然」的開始。
  相比Isabelle的酒後狂言,Gérald的觀念轉變更是結結實實的嚇倒我了。忽然間對中年人的愛情觀似有體味:尋找生活的另一半多是為了往後不太寂寞的生活而不是為了愛情。貼近實際的中年人啊,該是可悲還是沾沾自喜呢?忽然就有點木了,影片如此現實,卻也如此嚇人。故事在結尾處終於有了溫馨的轉機,勤奮耕耘,我已經看到了那果實之前的花朵。  
  記起一段曾經讀到的對現實生活的評論,現在想想,確是很有道理了。「生活既不是悲劇,也不是喜劇,而是一場傳奇劇。一場沒有加工粉飾過的傳奇劇。要是哪個劇作者膽敢把自己的傳奇劇搬上舞台,一定會受到鬨笑,作者本人也會被公眾譏諷為江湖騙子。一切來的蹊蹺,但又不可避免。每件事情發生時,你都可以清楚地窺見命運之手的捉弄。事情一開始我就做了抗爭,我反對,我詛咒,我堅持要給一個說法。可是天神祇是輕輕地說『在劫難逃』,然後擺出一副目空一切的孤高樣子,遁失在高高的雲層之後。」
  在劫難逃,呵呵,活著就是「在劫難逃」嗎?一個師弟曾如此記下自己的苦悶心情:「在這個世界上,倘若有真正讓人懼怕的東西,那肯定是自己。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魔鬼,只有它才永遠的拽住你不放。從某種意義上講,死亡是一種誘惑,倘若死亡意味著新生的話,它是對魔鬼最直接的抹殺。鳳凰涅槃的傳說是誘人的,因為鳳凰能夠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獲得新生。對於我們這些凡身肉體來講,我們又該如何獲得新生呢?倘若有人能夠使我確信,死亡之後,你將會復活,那麼我立刻就會選擇死亡。不是對世界感到厭倦,恰好相反,是對世界充滿了眷戀。」這些話引發了大家的一陣恐慌,我卻清楚地知道他對生活有多麼眷戀。能說出這一番話的人必定是清醒的,對自己還有信心,他需要的不是安慰而僅僅是一種自我的抒發。
  中年人大概為了珍惜時光已經來不及思考生命的意義,活著,如何活著,對他們來說似乎已經是一種設定好的程序,需要的僅僅是無限靠近,而不講究過程的方式。這樣說有些偏激了,一定會刺激到很多人神經,但是浪漫對於「習慣」總是難以忍受的,所以會雞蛋裡挑骨頭,有些自以為是了。

參考:http://202.38.93.9/intro.php?id=107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