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tdgy

2007-06-19 19:27:37

文化與商業的共贏-----析李安「父親三部曲」的文化內涵和表現手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化與商業的共贏
                            -----析李安「父親三部曲」的文化內涵和表現手法
摘要:李安電影"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從當代東西方共同面臨的家庭問入手,
     以家的解構與重組為主要框架,探討更深沉的家庭倫理、東西文化愛情、親情等議題,表現深厚的文化
     內涵;同時採用戲劇化的故事結構和商業化的表現手法,得到東西方觀眾普遍歡迎,取得文化與商業的
     共贏。
關鍵詞:父親三部曲、家庭、文化、創作手法
正文:
     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在著力表現「父親」形象的同時,注重對家庭的表現,通過「家庭」的解構與重組,探討對當代華人社會家庭模式和家庭倫理道德的變化,同時更深入的表現造成家庭變化的文化核心的衝突。立案以寬容的心胸,希望不同家庭成員、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使生活在這兩種文化衝突下的家庭達到和諧的生活狀態。

                              一、「家庭」的解構與重組
    90年代的當代都市社會,則又無論是台灣還是大陸,都由於中西文化的強烈衝撞、現代潮流和傳統觀念的尖銳對立,帶來了家庭關係的眾多位移與變異,從而使越來越多的家庭成員處於一種無奈、尷尬而又急切慾求擺脫和平衡的境地。在西方社會同樣存在著家庭的問題。現代西方家庭模式大部份是一對夫婦或者一對夫婦及其未成年子女,老人和成年子女被排除在外,形成了封閉、獨立的結構,忽略代際的聯繫,造成西方家庭感情的淡薄。此外,西方性解放等觀念造成家庭的破裂和家庭成員缺乏溝通(如電影《冰風暴》等)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李安很好的把握了東西方面臨的共同困境,選擇家庭為主要框架,來探討更深的文化問題,這在「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三部電影)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父親三部曲」中,家庭都經歷著解構與重組的過程。在「父親三部曲」中,李安關注的重點和藝術表現的中心是中國傳統的家庭在中西文化衝撞和現代生存背景下的解構與重組,以及在此過程中人物感情的變化①。李安以家庭為載體,探討家庭下面的倫理道德、東西文化、愛情、親情等文化議題。但是,在現代和西方文化的衝擊下,「父親三部曲」中的傳統家庭都經歷著解構與重組的命運。
    家的解構首先是家庭外在模式的解構。在中國,傳統家庭模式是三世同堂,活著的最高男性尊長是家庭的核心和最高權威,個人利益必須服從以家長為代表的家庭整體利益。《推手》中太極拳高手老朱從中國大陸退休後被在美國工作的獨子曉生接到紐約家中生活,希望果實中國傳統的三代同堂的理想家庭生活。但因為文化思想、思維方式與生活習慣的不同,最終老朱無法和洋媳婦和睦相處,不能融入兒子的家庭。老朱離家出走,並留信寫道:「共患難容易,共安樂難,想不到這句話應驗在你我父子的身上。從前在國內多少個苦日子我們都能相親相愛守在一起,美國這麼好的物質生活,你們家裡卻容不下我來。」 老朱已深知「三世同堂」、和睦相處的傳統家庭理想已經破滅,傳統的家庭模式被解構。
    傳統家庭模式被解構的同時,家庭倫理道德觀念也在變化。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婚姻與個人道德、家庭的傳宗接代息息相關,而在現代和西方的家庭倫理中,婚姻更注重的是愛。同時,西方在性觀念上更開放、更直接,崇尚性的自由,除了對異性戀的性觀念開放,還有對同性戀也多了認同②。在《喜宴》中,在美國的偉同和賽門是非常相愛的同性戀,而在台灣的父母想著讓兒子傳宗接代,為兒子的婚事一直愁眉不展。為了應付父母,偉同和一位初旅美國的女畫家威威假扮情侶,準備結婚,父母專程飛往美國參加兒子的婚禮。因為威威與偉同假戲真做導致威威懷孕,對此,戴維非常惱怒,事情終於無法掩蓋。震驚的父母子乎不敢相信這就是事實,但最終無奈地預設了兒子同性戀的事實,無奈地離開。在影片中,作為傳統家庭倫理代表的高父和高母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觀念,接受事實,這實際上是傳統家庭道德向現代的轉變。
    在家庭被解構的同時進行著家庭的重組,就是新的家庭的誕生。《飲食男女》中,名廚朱師傅喪偶後獨自把三個女兒帶大,他和女兒們組成最初的家庭。三女兒家寧是個乖巧、文靜的學生,在快餐店打工時與同事的男友產生了感情,然後突然在飯桌上宣佈懷孕了,離開了這個家庭;大女兒家珍外表平靜、冷漠、傳統,在基督教的聖音中尋求著所謂「初戀」失敗後的心靈慰藉,後來卻閃電般的和一個體育老師結婚,也搬離了;二女兒家倩精明強幹,十分現代,早就想離開這個家庭,但在失去房子後,誤認為父親身體不好,於是放棄了升職的機會,決定留下來恪守孝道;父親老朱卻出人意料的和大女兒的同學錦榮相好多年,當大家誤以為他將和錦榮的母親結婚時,他卻在家庭聚會上宣佈和錦榮成家。原來的家庭就此解體,老屋也被賣掉,新的家庭則在新的組合中誕生。
    在「父親三部曲」中,家庭的解構與重組是由於現代西方文化與傳統中國文化的對立和衝擊所引起的。在《推手》中是父親和洋媳婦不和,在《喜宴》中是兒子同性戀,《飲食男女》中雖然並不直接來源於中西文化的衝撞,但也是以文化觀念的衝突為核心,並以此影響和制約著不同人物的情感和行為。在家庭中,不同成員所代表的文化的差異和對立是家的解構的主要原因。但家庭的重組則是不同成員相互妥協和包容的結果。

                             二、文化的對立與包容
    文化的差異和對立是「父親三部曲」中劇情衝突的內在根源,也是電影的主題所在。李安以家庭為載體,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的對立的全方位的展現,表現了他對於當代華人生活現狀的深刻把握,同時通過對家庭矛盾的解決,表現了他對於文化衝突和現狀的出路的思考。
    在「父親三部曲」中,文化衝突的展現是全方位的。首先是語言行為層面的直接體現。如《推手》的開頭:由鏡頭移動慢慢推出的身穿中式服裝和布鞋的老朱在打太極拳、寫書法,一頭金髮的瑪莎則坐在電腦前寫作;吃飯時,一個吃的是中餐,而另一個吃的則是西餐;他們的活動往往出現在同一個畫面里,或瑪莎作為老朱活動的背景,或老朱作為瑪莎的背景,由此既形成了一種對比,讓觀眾領悟兩種文化的不同形態。再如《喜宴》開頭的一段:賽門用中文給他的病人說了一首佛教的詩:「青山本不老,為雪白頭,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但他的美國病人一點也不明白他說什麼。於是他用英語解釋:「假如你再不放輕鬆,你的物理治療師就宰了你」。我相信任何一個識字的華人都不會這樣來解釋這首詩。賽門知道高父血壓高所以買了一個血壓計作為見面禮。在聽到偉同說賽門要送見面禮給他,高父是面帶笑容地望著賽門,但當賽門說「高伯父心臟不好,血壓高,有了血壓計就可以未雨綢繆」,他的臉立刻拉了下來,沒有表情,顯得很不高興。《飲食男女》中名廚的小女兒卻在快餐點打工,等等。
    語言行為的衝突是文化對立的表層,「父親三部曲」中展示更深的是深層的文化核心的差異,包括生存方式、思維觀念等(當然,外在的語言行為衝突也是由此而來)。「父親」形象顯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指征,他無論是作為太極拳高手(《推手》)、書法家(《推手》、《喜宴》),還是烹飪大師(《飲食男女》),都顯示出西方人眼裡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在《推手》中,老朱的太極拳不僅僅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手段,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同時,也體現了一種生存哲學。③影片中朱曉生曾這樣說過:「對爸來說,太極拳是他逃避苦難現實的一種方法,即他擅長太極,不過是在演習如何閃避人們。」影片開始有些生動細節,老朱在家裡走路時輕手輕腳,關門小心翼翼,而兒媳帶上冰箱門時卻是震耳欲聾,在兒媳的一再抱怨面前,老朱忍氣吞聲,我們知道,這是中國式的一種生存方式:忍、包容;但是當忍無可忍的時候,老朱會進行反抗,所以他打了餐管的老闆和警察。在《喜宴》中,李安對偉同和威威舉辦的西式和中式婚禮儀式作了生動的描繪,在簡潔的西式婚禮和繁瑣的中式婚禮的對比中,可以明顯看出兩種文化的差異;特別是對中式婚禮中鋪張的喜宴和庸俗的鬧洞房之過程與細節的展示,對中國傳統文化中不雅的一面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再如《喜宴》中偉同和賽門的親熱場景,非常的激烈、奔放,而《推手》中老朱和陳太太從互有好感到最終走到一起,這一情感發展變化的過程在螢幕上的展現自始至終是含蓄的,從老朱向陳太太贈送自己的書法作品、用按摩的方法替她治病,到陳太太特地到「中國城」去看望在那裡教太極拳的老朱,兩人雖然沒有說出一個「愛」字,但彼此之間問寒問暖,互相關心牽掛的情景,均於細微處含蓄地流露出了愛意。這與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情感表達方式相關。在《飲食男女》中,父親和二女兒家倩一個早起,一個卻是「小懶蟲」,這是傳統和現代生活方式的矛盾,但家倩內心對父親默默的關心和羞於表達,卻是中國式的含蓄情感。
    李安在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的衝突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這中文化衝突現狀的出路問題的思考。在對家的解構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是在向現代轉化和過渡的,現代西方文化佔據著優勢,但是李安並不是簡單、直接的對兩種文化進行評判,而是通過兩種文化的比較來讓觀眾自己分析。總的來說,兩種文化沒有孰長孰短、孰優孰劣的問題,李安只是希望兩種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吸收,使人們達到理想的生存狀態。
    西方現代文化有很多值得中國傳統學習的方面,比如,自由、開放、積極的愛情觀是李安電影中讚揚的對象,這在《飲食男女》中老朱父女各自的愛情能看到,《喜宴》中,李安對同性戀也沒有表示不滿,高父和高母也默默的接受事實。李安對西方那些實用、簡潔的生活習慣也比較推崇,如《喜宴》中兩場婚禮的比較和鬧洞房的荒唐等。當然,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很多李安推崇之處,如一些傳統文化的精髓廚藝、書法、太極拳等。還有中國的孝道和親情的維繫,像《飲食男女》中二女兒對父親的愛(當然,李安的孝是平等關係基礎上的孝,而不是父權制度下的孝),等等。李安表明了他的思索,並讓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間的衝突通過相互包容走向了和解。《推手》片尾是曉生痛哭的懺悔和瑪莎向曉生討教「推手」之道。《飲食男女》的主角朱師傅實際是個複雜的文化包容體。在親情倫理上,他代表的是傳統;在情愛倫理上,他代表的是現代(與錦榮的忘年戀)。朱師傅這一人物的設立鮮明地表現了傳統在現代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最後朱師傅的新家有了愛情的結晶並得到了女兒的諒解,他的味覺恢復了。李安期望通過家庭成員的相互理解和中西文化的相互吸收,使人們的生活達到良好的狀態。

                              三、「父親三部曲」的創作手法
    李安的「父親三部曲」關注華人生活現狀,關注家庭,關注文化,傳達出深厚的文化主題,得到眾多影評人的認同。但是想不到的是,「父親三部曲」還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李安在創作「父親三部曲」的時候,就找到了藝術與商業的平衡。④
    「父親三部曲」取得優秀的票房,是因為電影採用戲劇化的故事情節和商業化的表現手法,這使觀眾能有個輕鬆的觀賞過程,在看後又能引起深深的思考,所以很能吸引觀眾。
    首先,「父親三部曲」都有著戲劇化的故事結構。故事情節基本上有發生、發展、高潮、結尾這樣一個過程,並通過表層的家庭人物關係的衝突來表現深層次的文化衝突。但不同的是,「父親三部曲」並不是圓滿的故事結局,但矛盾依然得到處理。如《推手》從老朱與媳婦瑪莎的衝突,發展到老朱與兒子曉生的衝突,再發展到老朱與餐館老闆等的衝突而被關進警察局,矛盾衝突是不斷漸進和逐步強化的;而最後的解決則是老朱搬出兒子的家獨住,靠教太極拳維持生活。雖然矛盾依然存在,但激烈的衝突卻已歸於平靜。又如《喜宴》,同樣以衝突來結構劇情:中國傳統家庭倫理觀念(上代人)與西方現代的反傳統家庭倫理觀念(下代人)之間的衝突,是貫穿全片的深層衝突。在劇情的表層,它表現為同性戀與結婚問題上的兩個衝突。從兒子不願結婚到設計假結婚,到舉行盛大的婚禮,到夫妻弄假成真,又到同性戀真相暴露,這兩個衝突一直交替上場,輪流推進劇情發展,直到故事結束時衝突雙方都妥協退讓,才暫告平靜。戲劇化的故事結構使得影片故事易懂明了,使大部份觀眾能以接受,為票房提供了基礎。
    其次,採取「全知」的敘事視角。在「父親三部曲」及李安後來的一系列電影中,李安導演都喜歡用全知視角來敘述。在觀看「父親三部曲」時,我們不會明顯地感覺到客觀存在的敘述者的,「感覺就如發生在生活中的平常事,通過鏡頭語言緩緩述來」⑤,猶如身臨其境般的親切自然。而且,不會對觀眾的理解造成困難,有利於讓觀眾對電影作出自己的評價。
    再次,鬆弛有度的影片節奏。在「父親三部曲」中,電影節奏的把握非常的出色。比如,《推手》前面表現老朱和美國媳婦的不和,這個段落,多用單鏡頭營造出相對沉緩、完整和鬱悶的氣氛。接下來,瑪莎胃出血的段落中,是近景別、大跳躍、快剪切的蒙太奇片段:一個四人中景和一個手部特寫後,是老朱、瑪莎、朱曉生及孫子傑米的近景或特寫鏡頭,隨著老朱驚惶睜眼特寫鏡頭,瑪莎尖叫,又是幾個人緊張表情的特寫。這個蒙太奇段落打斷了原來一直緩慢的節奏,使影片不再沉悶。另外,「父親三部曲」經常有一些使影片情節「突變」的轉折點,也使影片的節奏輕鬆合理,如《喜宴》中高父突然對賽門說「happy birthday"
,《飲食男女》中朱爸突然宣佈和和錦榮成家,都改變了故事的發展方向,超出觀眾意料之外,非常吸引觀眾。
    最後,幽默感的貫穿。在「父親三部曲」中,雖然表達的是厚重的主題,但經常使觀眾笑聲不斷,因為導演在其中穿插很多幽默的場景,如《喜宴》中賽門趁高母不在偷偷的幫威威炒菜,《飲食男女》中家珍拿個大音響向對面樓播放教會歌曲,等等。這些有名場景使觀眾能非常輕鬆的觀賞影片。

    李安的「父親三部曲」關注華人生活現狀,以家庭為載體,通過傳統家庭的解體和重建,來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的差異和對立,希望兩種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吸收,使生活在兩種文化衝突下的人們能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狀態,傳達了厚重的文化主題和深刻的文化思索。同時,李安通過戲劇化的情節設置和商業化的表現手法,使影片有一個輕鬆的影調,從而吸引大量的觀眾。這樣,李安很好找到了藝術與商業的平衡,得到了東方和西方電影界的廣泛認同。






①周斌《在中西文化衝撞中開掘人性—一評李安的「父親三部曲」系列影片》,原載2005.5.〈華文文學〉,中國期刊全文据。
②莫小青《論李安電影的中西文化認同》,優秀碩士博士論文庫。
③《在中西文化衝撞中開掘人性—一評李安的「父親三部曲」系列影片》,同上。
④據美國(綜藝報》的統計,在美國、加拿大地區近十年最賣座的外語片中,李安的電影有兩部作品排
在前十名中,這就是第7名的(飲食男女)和第8名的(喜宴)。趙興《美公佈近十年最賣座外語片》,《電影作品》,1997.25。轉引自王小文《簡論李安電影作品藝術性與商業性的統一》,中國期刊全文据。
⑤張星《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試析李安電影作品的特點》,原載〈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中國期刊全文据.



歡迎大家和我交流,我的部落格:http://caitongxiang.blog.sohu.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