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

深海长眠/长眠地中海/情流心海

8 / 85,452人    125分鐘

導演: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編劇: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演員: 哈維爾巴登 貝琳洛達 蘿拉杜納斯 克萊拉西庫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馨心飛舞

2007-06-22 19:08:36

《深海長眠》——我的生命我做主


   第一次看西班牙電影《深海長眠》時幾次落淚,因為感同身受。
片中男主人公,全身癱瘓28年,活著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死亡——安樂死,一種有尊嚴的合法死亡,以徹底脫離苦海。儘管影片以平實、舒緩的敘事方式講述簡單的故事和生活,但每個鏡頭,每句台詞都優美生動、意喻深刻,觸人心扉,對生死的意義進行拷問,揭示人生的真諦。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除了活著,生活還有什麼?為了活著而活著,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如果活著,只是無盡的痛苦和苦難,已經毫無尊嚴和意義,只能給家人增添重負,為什麼不能選擇放棄生存?因為,生存是每個人的權利,特別是當理智、平靜地作出死亡決定時,為什麼得不到尊重、理解和幫助?……這是影片探尋的主題,也是主人公執著追求的所在。然而,法院一次次駁回他的申請,家人親人不理解,無人能夠幫助他完成夢想,走向死亡。他每天只能望著窗外,想像著己飛出「牢籠」,穿越平原和高山,飛向大海,深海長眠……
生存為了死亡,死亡是生存的夢想和意義。男主人公的人生哲學,有幾人理解和認同?我的生命我做主,其勇氣和精神令人欽佩!又有幾人能做到?
    假若沒有年少時走遍世界、豐富的人生閱歷,假若沒有19歲時投海自殺,又怎麼可能如此參透人生,以如此決絕的方式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地走向死亡?一個28年癱瘓在床,只能轉動頭部,必須依靠家人的照顧維持生存,終日在痛苦中掙扎,又一心求死的人,怎麼可能擁有如此平靜、淡定、從容的心態,總是微笑著面對每個人,面對死亡?怎麼也能不斷以智慧,給他人以幫助,喚起其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寫出那麼美的詩?……足以發人深省。
    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活著卻毫無尊嚴和意義。
    死後是空無,就像生前一樣。出生、生存、死亡,因死而生,因生而死,每個人都無法選擇和逃避,每個人都一樣。問題的關鍵是,在我們生存的每一天,在奔向死亡的路途上,我們能看到、聽到、感受到、體會到、領悟到、做到什麼?能讓自己的人生變成什麼樣?也許,這就是人生的課題和意義。
    在男主人公的心中,那一片蔚藍、靜謐的大海深處,是心靈最好的歸宿,是自由和夢想的家園,是幸福和快樂的天堂……
    哪裡才是我們的心靈家園和歸宿?

(二)——愛是無條件的付出
    愛是什麼?
    在西班牙影片《深海長眠》中,對男主人公一個癱瘓病人,嫂子無怨的操勞,像對待自己的孩子28年如一日的伺候照顧;哥哥靠自己微薄的救濟金供養一家人,省吃儉用,維持兄弟的生命,不同意他放棄生命;父親想不通兒子的行為,默默地儘可能滿足兒子的要求;侄子常常陪伴叔叔,做他的小幫手……
    所有一切都是因愛而起,這份愛和付出已經超出了常人所能承受,已經足以讓人感動。難道能說,他一心求死,就是因為缺少家人的關愛?然而,他們是矛盾的,一面繼續默默地付出,一面抱怨:我們全家都成了你的奴隸!他們想方設法地向外界尋求幫助,以完成他的心願,但是,卻沒有人也不願意直接幫助他去死。最後,眼睜睜地看著他安然赴死……
    老父說:兒子想死,還有比這更悲傷的事嗎?
    哥哥遠遠地望著,不敢與弟弟作最後的告別;
    嫂子淚流滿面,卻一句話也不說;
    侄子追著遠去的汽車奔跑不停……
    而他,異常平靜地看著家人,看著窗外的風景和人……這一切對於一個即將走向死亡的人來說,還有何意義?
    還有什麼比這一刻更令人心碎?人若一心求死,誰能阻攔?如果愛他,難道不該理解、尊重他的決定,不該幫助他去死嗎?那麼,男主人公的家人對他是真愛嗎?還有那個,他臨死前深愛的女人,為什麼最後關頭,還是選擇了逃避和退縮,沒有勇氣面對死亡,也沒有兌現自己對他的承諾。道是那個其貌不揚、傻傻的被他成為失敗的女人,因為愛他,最終幫助他實現了死亡的夢想。
    愛是什麼,是無私、無條件、不計回報的付出和給予,這才是真愛。
    有多少人真能領悟、做到?

(三)——恐懼,心靈最大的敵人
    恐懼,恐怕是人性最大的弱點。
    因為恐懼,我們不敢直面死亡,我們苟且偷生;
    因為恐懼,我們逃避現實,自欺欺人;
    因為恐懼,我們封閉內心,掩蓋真實,以假面示人;
    因為恐懼,我們自卑、懦弱、膽怯、嫉妒、自私、貪婪、冷酷、毫無人道……
    ……
    恐懼有大有小,無處不在,防不勝防。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恐懼。
    因為未知和不可掌控,因為害怕身後喪失了一切,我們恐懼死亡。但死亡的的確確是生命的終極目標,無人能僥倖逃脫。既然是必然,何須多慮、自尋煩惱,何不順其自然、瀟灑人生?既然,死亡以及死亡之後的一切可能,是生者生時所無法了解的,那麼,我們恐懼的其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空無。
    如果能夠面對、超越自己內心的恐懼,直面死亡,生活中還有什麼能擊垮我們?
    如果內心足夠堅定,還有什麼不能做到,不能擁有?
    如果心靈足夠平靜,還有什麼好怕的?
    探究人們對死亡的想像、感受和心理狀態,很有意思。

    這些有關生命真相、人性的哲學性命題,這些年曆經磨難的我不知思考過多少次,而在觀看影片《深海長眠》時,更多深刻的思考和感動都一下子湧了出來,心久久無法平靜。
    儘管創傷未平、心痛隱隱,但快樂著。物質匱乏,心靈卻在成長、豐富、充盈。青春不再的我,居然感覺到自己又回到闊別許久的那個少女時代,找回了純真自然的我。年少叛逆終要回歸天性,如果晚年修得圓滿,我也就知足了。
    上路了,目標清晰,卻長路慢慢,路途中充滿艱辛、風雨和坎坷。但我相信,心有多大路就有多遠,腳踏實地、堅定不移、百折不撓地走下去,活出自己,無怨無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