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 Isolde

王者之心/崔斯坦和依索德/崔斯坦与伊索德

6.8 / 47,942人    USA:125分鐘

導演: 凱文雷諾斯
編劇: 狄恩喬格瑞
演員: 詹姆斯法蘭科 蘇菲亞邁爾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englong88

2007-06-25 03:59:34

◇觀影雜感◇《王者之心》(《Tristan And Isolde》)


  這部片子的直接翻譯過來是兩個人的名字《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這個故事是歐洲中世紀的一個騎士傳奇故事,據說最早是由司特拉斯堡的戀歌詩人戈德弗里德編成詩歌的。然而使這個故事得到廣泛傳播的卻是華格納的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1854年華格納接觸到了叔本華的哲學著作,並推崇備至,在這樣的背景下《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這個中世紀的騎士傳說被歸入到了華格納的創作範圍內。有的資料上說,華格納是受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影響下進行創作的,筆者不敢苟同,筆者有理由相信創作這部歌劇主要來源於叔本華關於「愛與生」的苦惱與思索。因為在創作這部歌劇的過程中,華格納經歷了一場與奧圖·瑪蒂爾德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在此期間熾熱愛情化作了華格納創作的動力,她就是他的「伊索爾德」。華格納承認「對她的愛才是我的初戀,我永遠只有這唯一的一次愛!她是我生命中的頂點!」然而來自妻子明娜的糾纏,華格納不得不離開蘇黎世而繼續創作這部歌劇。

  在這部歌劇中華格納在情節的處理上,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交代,把三幕的歌劇的重點放在了人物的情感的表達上。從而使得觀眾感受了人物的熱情與命運的悲慘。在歌劇中,愛情和忠誠的衝突形成動人心魄卻又令人兩難抉擇的困境。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在相愛的同時又深受良心的譴責,無疑折射出了華格納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面對這困境中的男女,唯一使他們得到解脫的是歸於虛無的死亡。1860年,華格納在巴黎寫下這樣的詩句:在「塵世、權力、聲望、顯赫、榮譽、騎士氣概、友誼,一切都像一場幻夢煙消雲散。只剩下一件:渴望、渴望、無法滿足的渴望。它不斷捅起,憔悴、飢渴。死亡意味著蕾消失、毀滅,永不覺醒.死是他們唯一的超脫……」。

  在這裡我們彷彿又可以看到但丁在神曲中重建保羅與弗蘭西斯卡的悲劇時的悲傷與痛苦。然而這種痛苦對華格納來說並不像但丁的那樣值得用一生的時間去懷念,在完成這部歌劇後,他發現自己的「初戀」已經成為了過去,所留下的只有這部令人感傷的歌劇。

  電影相對於華格納的歌劇來說,在情節上有了很大的變動,省略了一些歌劇中不太合理的因素,比如把伊索爾德事先知道並識破特里斯坦就是殺死他未婚夫的兇手,改為她事先反感自己的未婚夫,事後才知道其死在了特里斯坦的手裡。而且刪減了兩邊僕人的作用,消除了毒藥和春藥這樣的不可知因素,使得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發展自然而真實了許多。不過,在這部電影裡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相似的借鑑,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幽會,保羅和弗蘭西斯卡式的困境,蘭斯洛特和格尼薇兒式的身份。結尾在取得勝利後,伊索爾德在河邊看著特里斯坦死去,這一場景構成了最為動人的高潮部份——對愛情與忠誠的毀滅。

  年輕的主人公特里斯坦的扮演者詹姆斯·弗蘭科在影片中俊朗有餘,而表演不足,也許是情節沖淡了他的「戲份」?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了另一個「特里斯坦」那就是在《燃情歲月》中出演同名主人公的布拉德·皮特,燦爛的笑容,勇猛衝動的個性,憂鬱而深邃的眼神,無疑是上天捉弄的對象。當初,看到皮特出演的的主人公的名字時就猜過——這又是一個命犯桃花的浪子,往後看下來,果然「人如其名」。

  我不太熟悉中世紀的武士的比武大會,但電影的這一部份看上不是很真實。比起武俠小說中武林大會,少了太多的規則和準備。也許,同樣是反映這一時期英倫爭鬥的影片還是要看梅爾基普森主演的《勇敢的心》。
評論